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27)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这对新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经历了漫长的时光。他们的基础是牢固的,感情是深厚的,双方父母是认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有关条例,他们的婚姻是合法的。在此,我以证婚人的身份向大家宣布:韩志明和周冬梅的婚姻合法,有效。

此时此刻,新娘新郎结为恩爱夫妻,从今以后,无论贫富、疾博环境恶劣,你们都要一生一心一意,忠贞不渝地爱护对方。在人生的旅程中,永远心心相萤白头偕老,美满幸福。

最后,祝你们俩永远同心永结、幸福美满。

谢谢大家!”

第864章 生不生

老首长的证婚词,赢来了人们的一片掌声。现在农村人结婚,根本没有证婚人这个程序。可以说志明和冬梅二人,开启了农村婚礼的新篇章。

从此以后,农村举办婚礼,证婚人都是有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最主要的证词就是,宣布一对新人的婚姻合理合法。

证婚过后,下面就是拜天地了。自解放以后,新人结婚拜天地这个程序,内容就发生的变化。

“一拜伟大领袖***!”一对新人恭恭敬敬的对着伟人像三鞠躬。

“二拜高堂!”韩志明的爷奶和父母上台,坐到预先摆好的高背椅上,俩新人分别给长辈跪下磕头敬茶。

“三拜亲朋好友和各位来宾!”这次不用跪,只是面对大伙鞠躬感谢。

天地拜完,结婚仪式就算完成了。

二爷最后做总结发言:“作为主婚人,我在这里衷心的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互敬互爱、互学互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事业家庭的双丰收。同时希望你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尊敬双方老人、长辈。

最后,祝愿二位新人新婚愉快,早生贵子,一生美满幸福。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婚礼完毕,冬梅在娶女婆和送女婆的陪伴下进新房。刚到新房门口,志明妹妹和她堂妹俩人,一人递给她一个红包,分别是一包盐一包麦麸,祝福一对新人今后的生活有缘分有福气。冬梅接过来装到衣兜里,头三天都必须揣着。

进入新房,娶女婆直接把冬梅领进了一楼的卧室,让冬梅坐到新床上。

新床上的新被褥,是婆家给准备的。两铺四盖总共六床被褥,这在现在的农村可是最多的了。

其实,韩志明的母亲,给他们准备的新铺盖,比新床上的还要多。

他俩的新房是村里分配到志明名下的别墅,卧室比较多,楼上楼下总共放了四张床。除了新床上的被褥,其他床上也都是两铺两盖的新被褥。

新房的被褥上,撒满了红枣板栗桂圆莲子和花生。这些东西加一块,就是早(枣)立(栗子)贵(桂圆)子(莲子)和男女花着生(花生)的意思。

刚倒上茶水,志明嫂子端进来一碗面条,进来就递到冬梅手里,后面跟进来一群看热闹的妇女和孩子。

“弟妹,饿了吧,先吃口面条垫吧一下。”

冬梅拿筷子挑了一下,面条粘在一块,根本没法吃。

志明嫂子笑着问:“生不?”

冬梅羞红着脸,小声地回答:“生!”

看热闹的妇女大声的笑着说:“新媳妇说了,生!”

孩子们觉得好玩,跟着大声的重复:“生!”

冬梅听了这些人的话,脸更红了,羞的不敢抬头。

这些人喊着,就扑倒新床上抢上面的东西,孩子抢到了塞嘴里就吃。妇女抢了装口袋里,拿回去给老人和孩子吃,据说吃了新床上的这些果实,身体壮实。

新床上的东西抢的差不多了,娶女婆就往外轰她们:“都先出去吧,娘家人该来安嫁妆了。”

冬梅进新房后,摆在院子里的嫁妆就被打开了,开始了亮嫁妆的环节。

娘家陪送的嫁妆每一样都上了礼单,送嫁的娘家叔伯拿着嫁妆单子一样样的念。每念到一样,新娘的舅舅拿钥匙打开锁,让大家逐一的观看。

礼单念完了,嫁妆也亮完了,周围人们的惊叹声就没断过。娘家人把嫁妆单子交到婆家人手里,这就算是过了明路。

按照这里的规矩,婆家的日子过得再急再难,也不能动儿媳的嫁妆。当然了,儿媳自己主动往外拿,也没人阻拦。

嫁妆亮完,娘家人就开始安嫁妆了。

在新房里看热闹的人走后,娶女婆趁机问:“冬梅,你去卫生间不?”

“好!”

冬梅这几年大部分时间在韩屯,前两年在悠悠家的代销点里,这两年在村里的工厂上班。她和村里人都熟悉,也没啥不好意思的。别墅里就有卫生间,她大大方方的进去方便。

别的村里的新嫁娘,可没有这个条件,厕所在院子里,结婚的当天上午,院子里都是人,新娘去厕所不方便,只有趁着安嫁妆的机会,才能上个厕所。

所以,很多的新娘,为了避免上厕所的尴尬,出嫁的那天,早上不敢喝稀饭,只是简单的垫吧几口干粮,连水都不敢多喝。

说是娘家人安嫁妆,其实动手的全部是韩屯村的人。娘家送嫁的叔伯和舅舅,跟在一旁指点着放嫁妆。

冬梅的嫁妆多,婚前冬梅的堂叔专门来了一趟,如何摆放嫁妆,早就商量好了。

冬梅的嫁妆不光是家具,还有彩电和空调,幸亏村里有自己的专业技术团队,几个技师一齐动手,这才把空调给装上了。

空调别说是农村了,就是县城也很少见。这些技师也是提前打过招呼,专门去县城研究过。

这么多的嫁妆,安放了一个多小时,才放置妥当。时间也到了十一点半,该开席了。

冬梅出嫁,娘家周楼光是送嫁妆的,就来了快五十人,加上陪客的,坐了六桌。冬梅的嫁妆实在是太多了,别人出嫁娘家陪送一套嫁妆,冬梅出嫁娘家陪送了四套家具。

三层的别墅,每层都有大客厅,沙发和茶几起码得有。韩道伟家给买了四张床,这四个卧室都得有桌子和衣橱。

这么多的嫁妆,虽然是用拖拉机送的,可装车得用人。为了及时发嫁妆,冬梅娘家还是按照这里的习俗,每件大家具安排俩人,这样一套四组的组合橱,就得用八个人。

韩屯村现在,不论谁家有喜忧事,都是全村跟着坐席,除去孩子和在外上学的学生,自己村里也得二十席。

张集镇所有村庄的支书和主任都来了,就是镇里的工作人员,作为韩志明的同事,留下了几个值班的,其他人也都来了。

八四年县乡机构改革,张集镇由于是镇,比其他乡多了十个人。所有工作人员加在一起,三十二个人。镇里和村里的加在一起,就是一百多人。

第865章 生产线

另外就是村里的退伍军人和他们的家属了,这些人加在一起,也快二百人了。

加上韩志明家的亲朋好友,志明和冬梅结婚,韩道伟摆了六十多桌宴席。

韩屯村现在附散礼,是按照每户五元的标准,这在附近村庄是最高的。现在,其他村庄的散礼大部分是二元,少的还有一元的。附散礼坐席,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最多再带个五岁以下的孩子。

韩屯村肉食厂卖的猪肉,不带骨头的纯肉一元钱一斤,一元钱能买一斤肉,一块钱的散礼一个人坐席,主家勉强能够本。二元钱的散礼,主家还能有剩余。

韩屯村拿五元钱,看着是不少了,可别的村附散礼是一人坐席,韩屯村现在是全家都跟着坐席。

不过孩子除外,他们还是单独就餐。村里的学生餐和儿童餐,是悠悠爸根据孩子们的成长和韩屯村的情况,特意给制定的营养餐。

村里的食堂根据食材供应情况,也会做些适当的调整,不过变动极小。

坐席需要的时间较长,耽误孩子学习,所以,村里中午举办的聚餐,孩子们都不参加。当然了,假期和星期天除外。

韩屯村的人,大部分在工厂里上班,中午两点倒班。上午班的人,中午轮流吃饭,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这部分人坐席简单,上班不能喝酒,吃饱就撤。

下午班的工人,时间相对宽松些,可也不能喝酒,他们两点就得上班,为了安全生产,肯定也不能喝酒。

村里专门陪客的,必须得喝酒,他们都提前请好了假,今天不用上班了,可以放开量的喝,做好了一醉方休的打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