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580)
他们大概没建过五千纱锭的车间,这才便宜了我们。”
大伙听了他的解释,全都笑喷了。
韩屯扩大生产规模,购买生产设备,自己村里就可以做决定。可加盖厂房必须上报上级领导批准,现在依然是计划经济时代,钢材、沙子水泥这些主要建材,必须经过关部门审批同意。
说笑过后,韩屯村接着商议,到底该买多少条生产线才算合适。根据八四年的市场行情,最后确定新增五条方便面生产线,一条火腿肠生产线,一条面粉生产线和一条面条生产线。
这样一来,方便面厂就得加盖厂房,面粉加工生产线直接安装在方便面厂,供应方便面的生产,火腿肠和面条机倒是不用扩建厂房。
生产线多了,产品运输就成了问题,火车皮可以请求上级的支援,可从韩屯到临水的运输,主要得靠货车,增加货车的数量势在必行。
多出了七条生产线,最少得增加二十辆货车。购买货车,也得经过国家的审批。
这些生产线加在一起,外汇总投资四千万,八千多万的外汇,韩屯村自己就用了一半。扩建厂房和购买货车的资金,支出的是人民币。
另外就是,援朝舅舅提议根据国内的统一名称,将速食面更名为方便面,得到了大伙的一致认可。
大伙都说速食面和方便面一个意思,不过还是方便面叫着顺口。悠悠更是举双手赞同,总算是回到应有的轨道上。
扩大生产规模,肯定得扩招工人。根据一年多的生产经验,方便面加上面粉生产线,必须扩招100人,火腿肠和屠宰30人,面条生产线20人,20辆货车得40名司机。
150名生产工人可以在附近村庄招收,上次招工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
40名司机可就难办了,本村倒是还有十来名会开货车的司机,但他们都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实在是抽调不出来。
村里的运输队,是工作最重的,十个人八辆车,每天连轴转,幸亏都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身强体壮精力充沛,不过长时间这样,还是不行。
因此,这次新购20辆货车,村里决定招收50名司机,想法是正确的,可这么多的司机,还真没处招去。
现在还没有驾校,司机都是靠师傅带出来的,货车的数量少,司机也是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多余的司机还真不好找。
韩爱国和周胜英俩人商量后,爱国对大伙说:“我们部队汽车连,年后准备退伍一批战士,他们的技术都很棒,要不是部队大裁员,根本不可能集中退伍。
这次退伍回乡都不安置,可以让他们过来试下,咱们村的待遇不低,吃的好解决,不过住宿是个问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必须得安排宿舍。”
周胜英补充道:“集体企业接受退伍兵,还有一个好处,韩团长可以帮助申请部分货车,这也是拥军爱民的一项互助活动。”
聘用部队退伍司机还有一个好处,他们不仅驾驶技术好,还都是汽车修理工,不仅会开车,一般的毛病都会修理。
另外,他们的驾驶技术过硬,东北多半年是冰雪交加,山路又多,能在冰天雪地的山路上安全行驶,驾驶技术都练出来了。在这里的大平原上,开车绝对没问题。
韩志杰高兴的说:“这可是太好了,住宿不是问题,村里可以加盖两栋宿舍。幼儿园的后面还有空地,别说五十人,就是一百人也有地方住。”
大家伙也都说好,解放军在人们的心中,代表的是正义和安全,这几年村里招收的工人越来越多,虽然都是附近村庄的人,可大伙的心里总感到不如自己人踏实。对于招收五十名退伍军人,大伙从内心里极为赞同。
商议过后,韩志杰和韩道存俩人连夜做计划,大家心知肚明,明天是大年初一,估计地县和公社领导,都会来韩屯慰问。
八四年韩屯村不仅上缴了2500万的利税,还挣了八千多万的外汇,地区早就打上了这些外汇的主意,领导肯定会来村里慰问。不过,要是没有援朝舅舅的话,他们估计不会在大年初一这天过来。
还真让大伙料准了,大年初一刚过八点,地委的李书记带着县和镇里的领导就来到了,他们是来慰问韩屯村群众的。
韩援朝和村里的老少爷们,早起拜完年,就聚在村里的广场上,实地勘察幼儿园后面的空地,商议如何建筑单人宿舍楼。
韩屯联中给教师建的单身宿舍,每套54个平方,南北通透,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外带朝阳的大阳台。
现在国家计划内建材价格低,建造楼房每平米的价格也低,即便是加上简装的费用,每套房子的造价才五千元。
一百套这样的单身宿舍,总造价五十万,对于韩屯村来说,还真不算大的投资。
“高高三”带了几个人去种大麦,把新石庄的联合播种机也借来了,两台机器齐开动,估计千亩的大麦今天就能种完。
韩屯收的大麦,尽管还有一些,可有了麦芽糖厂,种大麦比小麦的收益高多了,韩屯村今年的耕地,全部种大麦。
大麦生长期短,晚钟早熟,产量也高。秋季深翻的耕地,经过一个冬天的风化,顶凌耙平整,到了雨水季节,正好播种。
李书记他们的车,直接开到了韩屯村的广场上,大伙看见,急忙迎了上去。李书记是从张集公社的书记,一步步提拔到临水地区书记,每年都到韩屯来几次,村里的人都和他熟悉。
李书记下车就问:“老韩,你们这刚过年,就聚在一起,这是又有新计划了?”
第799章 粗布
韩玉林笑呵呵的汇报:“李书记,还真让您给说准了,我们还真有新的打算。请各位领导进屋喝口水,我们详细的汇报。”
这一汇报,就到中午十二点了,午饭是李书记亲自下的指示,留在韩屯村吃过年菜。
领导这么说,村里肯定照办。还真的是一人一碗过年菜,不过每个餐桌上,另外上了八个盘子八个碗加四个大件。
李书记带头进餐厅,看见桌子上的盘子碗,中间一个大汤盆,里面盛的确实是过年菜,每人一个小碗,谁吃谁舀。
他转头就对韩玉林说道:“老韩哥,您挣钱比我在行,官可没我的大,咋的我说话不算数了。”
韩玉林笑呵呵的解释:“李书记,您借我俩胆,我也不敢不听您的话。不过,这就是我们韩屯的过年菜,您要是不信,有录像为证。”
昨天的除夕夜,村里的孩子,轮流举着录像机,逮啥录啥,过年菜肯定有留影。
石庙村的干部站到前面说:“李书记,不用放录像,我们可以作证明,俺几个在韩屯吃的年夜饭,确实和今天是一样的标准。”
李书记对高主任说:“既然是我说的吃过年菜,看来不吃是不行了。吃人家的嘴短,高主任,你记住年后开班,就给韩屯安排建厂房和宿舍楼的事情。”
高主任立马表态:“李书记您就放心的吃吧,咱们今天可是赚了,韩屯剩下的四千多万外汇,归地委统筹了。”
李书记高兴了:“好,咱们今天就吃大户了,大伙别客气,使劲吃。今天守着省委的领导,也不怕犯错误。”
悠悠家的代销点,天刚亮就被孩子们催着开了门,他们都得到了压岁钱,大部分是来买玩具的。
外村的妇女也没有过来买东西的,年前东西都买齐了,刚过年很少有买东西的。
今天是大年初一,这里的习俗今天不能做针线活,一年就闲这么几天。韩屯的妇女,大部分都聚到悠悠家的代销点里,她们都是来给悠悠姥姥帮忙的。
她们知道悠悠姥姥这里的活计多,收的鞋垫、布鞋、粗布和其他手工品,都得分类包装。平时没时间,过年也就今天比较闲在,初二大伙就开始走亲戚了。
姥姥用盘子,装了几样零食和水果,放在妇女们的中间,让她们随便取食。大伙也不做假,边吃边干,还不耽误扯闲篇。说到高兴处,嘻嘻哈哈的乐的不行。悠悠在一旁看着,真心的佩服她们。
整理手工品,把手工盘扣给翻出来了,大卫和悠悠一样,看见漂亮的手工品就两眼放光。
其实,他所定制的唐装棉袄,用的都是盘扣,特别是女装,盘扣花样繁多,关键是没引起他的注意。今天这些盘扣单独的放在一起,他才发现了盘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