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91)
红烧牛肉、红烧羊肉、猪皮冻、牛肚丝
炸藕盒、炸茄盒、炸里脊、炸火腿肠
香菇油菜、炝笋瓜、蒜蓉四季豆、青椒牛柳
菜刚摆上桌,酒还没倒好,就听得外面有汽车鸣笛声,舅姥娘就坐在餐厅的门口,听到声音赶紧走了出去。
果然是韩援朝回来了,他穿着厚厚的军用大衣,眼睫毛上被冻得结着白色的寒霜,下车就跺脚。
连喊娘的声音都打着哆嗦,舅姥娘上前抓住儿子的手,心疼的眼泪都掉了下来。
司机是个年轻人,他不仅跺脚,还搓着手,嘴里说着:“韩书记,您要是早说家里的路这么好,咱开皇冠来,您也不用受罪了。”
他们开的是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没有空调系统,在这数九寒天里,开车和坐车的都受罪。
悠悠家的吉普车,是后世的仿古款,只是外形和现在的车辆相似,其实带着空调系统,不论冬夏都比较舒适。
小司机说着,从车里搬出来几箱东西,援朝让志远他们给搬进了餐厅。
村里人跟在舅姥娘身后,都出来了,舅姥爷看到儿子回来,也放心了。一个劲的催促:“冻坏了吧,赶紧进屋。”
志斌兄妹三人,边跑边喊爸爸,一头扑进韩援朝的怀里。智萍被抱了起来,其他俩人一边一个的挨在父亲的身边。
智萍用手捧着爸爸的脸,细声细气的说:“爸爸,我给您暖暖就不冷了。”
志斌到底年龄大些,他拉着爸爸的手:“爸,用热水洗洗就暖和了。”餐厅里的水龙头是冷热混合的,援朝和司机用热水洗过手脸,真的暖和了过来。
智萍一直拽着韩援朝的衣襟,恐怕一撒手,爸爸再不见了。韩援朝还真疼爱闺女,坐到餐桌上还把她揽在怀里。智萍看来是习惯了,安静的吃喝着父亲给她夹过来的东西。
援朝带来的大虾和螃蟹,村里人没见过,还真不会做。悠悠姥娘进了后厨,她老人家亲自下厨做。
新鲜的大虾和螃蟹,做法比较简单,洗净上锅蒸熟就行,只是准备蘸料复杂些。
大虾和螃蟹的个头可真大,大虾都在15公分以上,绝对够得上对虾的标准。螃蟹的个头比碗口都大,一个能放一盘子。
幸亏韩屯村的人少,不过螃蟹也不够每人一只,一个桌只能上两只。
援朝还带来了阜城的白酒和葡萄酒,另外还有两箱红富山的苹果和鸭梨。也洗干净了,每个餐桌放了两盘。
第674章 全村聚会
给援朝开车的司机是小王,他从进餐厅起,就惊奇的不行,这是什么个节奏,咋全村人都聚在一块过年。
还有,韩书记的家乡也太出格了吧,咋看也不像是农村,小伙子看不透,也不敢问,只好老老实实的坐着,多看多听慢慢琢磨呗。
妇女的桌子上,除了桔子汁,又多了葡萄酒。
大虾和螃蟹端上来,大伙都看着,可不会吃啊。大卫主动给大伙做的示范,螃蟹每人不够一只,可螃蟹腿大,每人先吃一条腿,蟹黄和蟹肉给老人和孩子吃。
老人们都说:“要不是援朝,咱一辈子也吃不到这稀罕东西,这螃蟹肉虽然少,味道可真鲜啊。”
司机小王惋惜的说:“可惜路太远了,我装车的时候,虾和螃蟹都是活的。”
阜城里韩屯接近六百多公里,韩援朝慰问完春节值班人员,就到上午十一点了,他们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往家赶,一路都是柏油路,到韩屯还是天黑了。
现在的国产车,发动机的功率小,每小时百公里的速度,已经够高的了。这时候的路上,机动车辆少,小王能开到百公里的速度,也是尽力了。
听司机说他们还是上午十一点吃的饭,二爷立即吩咐:“道强,赶紧下饺子。小王同志,你饿坏了吧,赶紧吃菜垫垫。援朝,你也吃两口,有话一会再说。”
韩援朝和小王还真饿了,俩人拿起筷子就吃,舅姥娘把热菜都挪到他俩的跟前,心疼的说:“多吃点热菜,这又冷又饿的,可真受罪。”
韩援朝吃着菜,还不忘提醒大伙:“你们赶紧吃虾,凉了就不好吃了。”
大虾的数量多,倒是每人够一个,孩子们心急,很快就把自己的吃进肚里,然后才喊:“好吃,这大虾比咱们村里的小虾米好吃。”
韩屯的塘子坑里,淡水虾最多五公分长,沾上面糊用油炸了,鲜香可口,是孩子们喜欢的吃食,春节前清塘子坑,食堂里没少做。
可比起大虾来,味道确实差了一筹。大人见孩子喜欢,就把自己的递给孩子,韩屯村的孩子都懂事,还真没有多吃的。就连宝山都知道说:“娘,您自己吃吧。”
宝山的奶奶高兴的说:“俺宝山终于懂事了。”
宝山自豪的说:“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孔融让梨,我都该上初中了,还能没个孩子懂事。”
自从韩屯的幼儿园开班,村里的孩子确实比原来懂事多了,现在小学还没开思想品德课程,学生的思品教育,都靠语文老师。
幼儿园的教程,大部分都是思品课程,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幼儿园刚开班两个多月,孩子们的转变非常大,不仅自己变的彬彬有礼,还成了村里的小纠察。
看到大人说粗话骂人,孩子们会认真的纠正:
“骂人不对,不能说粗话。”
这还是好的,大多数孩子的说法是:
“老师说了,骂人不是好孩子。”
“说粗话不是好孩子!”
令人哭笑不得。
而且孩子们特较真,看到谁爱骂人,好说粗话,就认真的盯着。
宝山的奶奶就是被村里的孩子给盯怕了,看见这伙孩子就躲,有的时候,连饭都不来食堂吃,让孩子们给捎家去。
宝山也没少被这伙孩子修理,他在家霸道惯了,动不动就自称小爷。孩子们每次听到,都认真的纠正他:“宝贵才是小爷爷,你叫宝山不假,可你不是小爷。这么大的人了,咋连辈分都不会论。”
韩屯村的辈分是:德、宝、玉、道、志、昌、盛
赵家是村里的外来人口,宝山的奶奶进村碰到的是老二奶奶,她张口叫了声婶,就和二爷他们平辈了。
宝山这名字是他奶奶取的,全村的老少爷们都有意见,可也没谁和她个寡妇人家瞎争竞,宝山爹老实不当家,村里人为此更加的不爱搭理他们。
“高高三”最爱听的就是这句话,他自得的说:“大伙都听到了吧,连孩子都知道,俺才是真正的小爷爷,老高爷老矮爷的随你们叫,知道俺是真正的爷就行。”
孩子们还真就认他这个爷,宝景是村里的医生,孩子们从心里怕他,见他准没好事,不是打针就是吃药,除了疼就是苦,小孩子看到他就跑,能离他多远离多远。
不一会的工夫,饺子就煮好了,每个桌上四盆,虽然都是肉馅的饺子,可每盆饺子的馅都不同。分别是:猪肉芹菜、猪肉小茴香、羊肉胡萝卜、牛肉白菜。
孩子们每吃一种饺子,都高兴的大呼小叫的。妇女们都说:“以后,咱过年都在一块,这饺子一次能吃好几种,一家可准备不了这么多。”
饺子吃完,才开始喝酒。孩子们吃饱了,下桌聚在一起看电视。
现在餐厅里,总共安装了四台二十英寸的彩色电视,都在墙上挂着。
电视机下面的餐桌上,摆放着花生瓜子糖块和水果,本来就有苹果、桔子和香蕉,加上援朝带回来的鸭梨,光是水果就四种了。
孩子们都端着自己的茶杯,里面是稀释过的橘子汁。吃着喝着看着电视,一个个聚精会神的,注意力都被儿童节目吸引过去了。
男人们吃饱了,才开始喝酒。先喝韩援朝带来的酒,妇女们也倒上了葡萄酒。
这个时候的葡萄酒,还没有脱糖技术,酸酸甜甜的非常可口,和饮料差不多,妇女都喜欢喝,后劲大开始也不显。
韩得才让女婿周胜英搬来一箱茅台,这是老首长让他带来的,说明的给大伙过年喝的。
茅台酒刚斟上,石庙村和新石庄的村干部,就是在这时候过来的。他们每年除夕的晚上,都是在韩屯村度过的。
二爷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你们可真以后口福,茅台酒刚打开,你们就到了。”
石庙村支书笑着说:“我们就是闻着茅台酒的味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