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81)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八四年的一百万元,可是比巨款,国家对科技大的投入虽然高,但一百万的赞助,还是在科技大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科技大表示,韩屯村以后就是科技大的试点村,随时可以给韩屯提供技术帮助。

韩志杰回来的时候,把韩德才老两口捎了回来,桂金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只能等过年的时候跟桂金一块回来。

韩德才老两口下车都愣住了,一年没回家,村里大变样,以前村庄的影子,一点也找不到了。

他家的房子,就在二爷家的西面,靠着两条大道,出入特别的方便。

二爷把老俩口接回家,看着布置的妥妥当当的房间,大奶奶拉着二奶奶的手,激动的说:“弟妹啊,让你费心了。”

二奶奶笑着说:“嫂子,您咋和俺客套上了,这不是俺应该做的吗。您和俺哥回来了,看哪里不合适,就告诉我,咱再重新的收拾。

也不知道您们提前回来,家里没准备下做饭的东西,一会我就去食堂给您们拿去。”

“小老妈妈”说:“不用去食堂拿,俺家里啥都有,我回家给大嫂拿去。”她还是那个急性子,边说边往外走。

韩屯人现在习惯了在食堂吃饭,基本上不在家里做饭,开始还在家里做夜宵,自打速食面生产后,饿了泡碗面吃,很少有在家动火的了。

家里的沼气,唯一的用处就是烧开水喝。

“高高三”家四个孩子都小,为了给孩子加餐,家里准备的东西到是非常齐全。

大爷行动不方便,大奶奶可是上上下下把家里看了一遍。她高兴的对丈夫说:“这所有的房间都带着卫生间,你住那个都合适。咱以后就不去京都了,住这样的房子我自己就能伺候你。”

韩德才也同意:“行,你要是不嫌累,咱就在家住。省得让老首长给安排勤务员了。桂金的孩子也上学了,离了咱们也可以啦。”

大奶奶的年龄,其实还没二奶奶大,她一辈子就生桂金一个孩子,大爷拿着国家的工资,吃的还是商品粮,一辈子没遭过罪,身体比二奶奶好多了。

她的个子也大,原来在家也是她一人伺候丈夫,跟着闺女进京后,看孩子加上伺候丈夫,就力不从心了,幸好老首长给他们安排了个勤务员。

第660章 升迁

大奶奶可是不服老,她说:“我不光能伺候好你,还能接着喂猪,明天暖和了,我推你去楼后看看,那自动化的猪圈。听志杰说都不用打扫,按下开关就自动清洗干净了。

志杰说了,咱村的苜蓿猪,可是都抢着要,我一年喂二十头猪,比你的工资都高。”

大爷劝她:“你还是别逞能了,想喂猪也可以,喂一头就行,猪圈是不用打扫,喂得多了光苜蓿草你也背不回来,二十头猪得吃多少饲草啊。”

大奶奶说:“我傻啊,一趟趟的来回背,我买辆地派车往家拉,一天两趟,有吃的还有余的。”

二爷笑了,对他们说:“地派车不用买,您们这几年在家的时间短,不知道咱们村的情况,现在的孩子们,都是开着村里的拖拉机往家拉苜蓿草。

嫂子,您想喂猪也行,去河滩里割了苜蓿草,让狗剩放了学给您拉回来。”

大爷问他:“德福,村里的拖拉机咋随便让孩子开?”

没等二爷回答,德库接过来说:“大哥,咱村里今年买了台联合收割机,啥活都能干,以前的农机都用不着了。

二哥出钱买了一套,给桂花两口子了。剩下两台拖拉机往地里运粪,平时就是孩子们开着。

咱们村也不差那点油钱,让孩子从小学样技术,比啥都强。别说孩子了,就是村里的妇女,现在大部分都会开拖拉机。”

大奶奶在屋里时间长了,就感到热了,把自己的外衣脱了,就帮着丈夫脱外衣。

“没想到咱们村里,也通上了暖气,还一天24个小时供热水,咱们村里现在可是比京都都强。俺俩这次跟着志杰提前回来,真的是做对了。”

桂金在京都买的四合院,冬天虽然也有暖气,可热水是不供应的,在家修了个卫生间,想洗澡还得自己烧热水。

韩屯每个卧室都带卫生间,洗完澡出来就是卧室,对韩德才这样的瘫痪病人,非常的方便。

1984年元月8号的夜里九点,援朝往代销点打电话,告诉全家一个好消息。他被提拔为省委常委,兼任阜城市高官。

阜城是沿海城市,也是国家的计划单列市,经济比较繁荣,历来有“小上海”之称。

听到援朝提拔的好消息,全家人都高兴,舅姥爷激动的问他:“援朝,这消息准吗?咋提拔的这么快?”

“准,其实我从京都回来就知道了,地委的班子刚宣布完,回到家就给您们打电话。

我提拔的快,还是沾了年龄的光,这次机构改革,要求各省的领导班子,至少配备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

中央党校临时增加的青年干部学习班,目的就是为了选拔优秀的青年干部。

说到底,我能得到重用,多亏了俺姑的两个公司。在这俩公司的带动下,临水地区的经济,一跃成为全省第二名,比阜城都高。这次派我去阜城,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发展。”

悠悠家的代销点,一般是晚上十点以后才关门。村里的工厂,除了面粉厂,其他的都是夜里十点下班。下夜班的职工,每天都有来代销点买东西的。

晚饭后,舅老爷一家基本上都在代销点里,给悠悠姥姥帮忙。代销点面积扩大了,悠悠姥姥专门收拾出来一间,用来收各种手工制品。

冬梅虽然成了正式的工人,可下班后依然在代销点帮忙。老骡子和韩道伟的母亲,俩人也在代销点,悠悠姥姥把她们的工资涨到了八十元。

每天从上午八点多开始忙,中午饭都得换班吃。一般下午四点后,就没人来卖东西了,才能整理收到的货物。

晚饭前收拾不完,晚饭后接着干,全家人都动手,八点以前基本上就能完工,她俩才回去休息,悠悠舅姥娘也带着智茹回家休息。

舅姥爷每天都等代销点关门了,才一块回去。韩志杰他们几个村干部,没事也来代销点坐会,把一天的事情,大体的回顾一遍,有些事情随便的就商量了。

悠悠姥姥虽然不是村里的干部,悠悠一家的户口,都不在村里。可村里的事情,从来没避过姥姥,好些事情,都让她帮着出主意。

韩援朝打电话的时候,韩道伟他们几个,正好都在这里。几个人听了这消息,都是止不住的高兴。

悠悠舅姥爷放下电话,他们几个就恭喜上了。

“援朝可给咱们韩屯露脸了,没想到,咱村里能出这么大的官。”

“玉林叔,援朝兄弟这么年轻就成了省级领导,今后的前途不可估量啊。”

韩志杰说:“援朝叔去阜城当一把手,那可是咱省最好的城市,听说叫啥‘小上海’。”

“叫‘小上海’也没咱临水好,临水这两年比阜城排名高。”

“上级这是看俺援朝哥有本事,让俺援朝哥去阜城出力去了。”

韩志杰恍然大悟,说道:“怪不得这几天各县都来抢青菜,感情是为这准备的。”

舅姥爷嘱咐他们:“这事你们几个心里明白就行,对外可不能说。”

各公社都来韩屯买速食面和火腿肠,也应该和这次机构改革有关。韩屯的速食面和火腿肠,可是国内唯一的产品,而且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产品,用来送礼特别的合适,。

不是啥贵重的礼物,价格也不算低,借口都是现成的,请领导尝个鲜。

元月10号,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提前召开,公布社改乡机构改革方案。

全省的公社一律改为乡镇,洪城县18个公社分为25个乡镇。

张集公社更名为张集镇,48个村庄分出去16个,就剩下32个村庄,成了城关镇之外唯二的镇,其他23个都是乡。

平城县人口多,25个公社分成了38个乡镇。

临水地区这几年经济发展迅猛,这次领导班子集体升迁,地高官荣升高官。

李专员接任临水地高官,高主任提拔为地委常委,任地委办公室主任。小李任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属于破格提拔,从副科级直接提拔为副处级。

洪城县高官提拔为临水副专员,县委分管经济的王书记接任洪城县高官。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