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8)
老人的家离回民村不远,中间隔着一条护城河。在大街的北面,大门就朝向大街。
宽敞的院子有一亩多,是前后两进的布局,不过就剩下前院几间破败的房子了。院里屋里都收拾的干净利落,给人一种舒适感。家里的摆设也都是老物件,看得出当年是个大户人家。
老太太给姥姥和悠悠倒了杯水,进里屋拿出了一对龙凤金手镯递给姥姥,坐下和姥姥拉起了家常。
老人叫王玉香,夫家姓周。她告诉姥姥,周家解放前在临水是出了名的大地主,几辈子传下来的过活(家底),非常的丰厚。
也是有名的良善之家,帮过的人多了去啦,特别是穷苦人家,谁家没借过她家的粮食,有了还就要,不还从没登门要过账,临水附近的人谁不知道“周大善人”。
不过就有一样不尽人意,人烟不旺,几辈子单传。解放后,除了土地和生意归公外,个人财产倒是都保存了下来。他们也明理,主动放弃了城里的高宅大院,搬到城郊这个庄院来住。
意外发生在五八年大锅饭期间,一个流氓领导看上了她漂亮的儿媳妇,多方诱惑不成,就对她家多方打击迫害,抄家没收了所有能找到的东西,并把她儿子打成残疾。
老头子怒火攻心活活气死,媳妇为了保住清白,儿子怕给母亲增加负担,留下遗书双双吊死在家中的后院。
为了年幼的孙子,老人坚强的挺了下来。也为了清静和孙子的安全,她隔三岔五地在深夜装神弄鬼,学着儿媳的腔调喊冤叫屈。
这个时期,人们虽然口中喊着“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破除封建迷信”,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不是几句口号就能改变的,人们的内心深处还是相信鬼神的传说。
发生在老人家的怪事没人追根溯源,反倒是吓得大伙对她家退避三舍。老人故意不管后院,致使后院杂草丛生,都长到半人多高,老鼠、黄鼠狼在院里安了家,更显得阴气森森的。
偶尔有个胆大的进来窥视,也被吓得胆战心惊,落荒而逃。鬼宅的传说越传越远,倒是让祖孙俩有了个安静的住处。
城市的住房虽然紧张,她祖孙二人住着一亩多的大院子,却从来没人动过别的心思。
周家作为几辈子的名门望族,经历了数次的战争和动乱,对于躲避灾难还是有经验办法的。
尽管抄家没收了他们的家产,但狡兔三窟,剩下的东西还是够她祖孙过活的。何况,还有许多以前他们帮过的人偷偷的接济。
“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说到这里,老人由衷的感慨。
前些年国家收购金银的价格低,老人还不敢公开的去银行兑换,就经常改头换面的去外地银行兑换。为了让孙子吃饱穿暖,也常到黑市买高价的东西。
“这些年下来,老辈子留下来的东西,也快让我霍霍光了,不过孙子总算健健康康的长大了。”
“比起人来,东西算什么,再好的东西也没人重要。”姥姥安慰她
“大妹子,我就是这样想的。我孙子叫周广杰,今年29了。你是没见我大孙子,不是我枉夸,可是个标志的小伙子,不光长得好,还聪明能干学习好。今天你是见不着了,见了面你就相信我说的话了。
可惜的是,初中毕业因为成分不好不让考高中。他老师待见他,偷偷地教完他高中的课程,还夸他比在校的学生学得都好。
可学习好有啥用,当不了兵进不了工厂,就一个成分孬什么工作也找不到,只能到处打零工,出大力流大汗的挣个辛苦钱。解放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没享过福罪倒是都让他受了。
出力流汗也不怕,我孙子人高马大的,年轻力壮有的是力气。难就难在找媳妇上,这年月干什么都讲成分。成分不好难成亲,女的还好说,找个成分好条件差的嫁出去,男的就剩下了。
俺家现在要什么没什么,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谁家的姑娘敢住鬼屋,还有我快死的老太婆这个累赘,孙子都快三十了还没找着对象。
年前,他碰巧帮了个农村人,那家就一个独生闺女,想着招个养老女婿,闺女长得好,孬的不愿意,好的人家谁愿意倒插门,一来二去的耽误了,闺女二十三四了还没找着婆家。
知道我孙子的情况后,找人来说合。女方成分好,叔伯兄弟多,她大伯还是个队长,孩子去了吃不了亏。下辈子也不再受成分的连累,就一样生的孩子得随女方的姓。
我也想透了,随谁的姓都行,只要孩子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管姓什么都是老周家的孩子,打光棍才是真的绝户了。
俩孩子见过几面,相互都满意,这事就算成了。虽说不用我操办,女方那边的人巴不得我不露面那。可俺孙媳妇家的人是好的,说好的结了婚就接我过去养老。
我现在能动还是自己过,不给他们添麻烦。真到老了,还是得靠着他们。要说我都这个年纪了,享过福也遭过罪,死了倒是干净。可我不能伤孙子的心,得让我孙子孝敬我几年。
这家虽然空了,我还是想着把老物件倒腾出去,给孩子们多准备点东西,女方的家里也不富裕,一辈子就这一回大事,我不想亏了孩子。”
第58章 一见如故
老人絮絮叨叨的给姥姥拉呱,还不忘给她们添水。“大妹子,这些话我憋在心里好多年,今天见到你不知怎的都想倒出来,耽误你功夫了。”
姥姥听得流了泪也动了情,拉着老人的手,“老姐姐,我真佩服您的刚强,搁谁身上也做不到您这样。看吧,您这不熬过来了,今后好日子就开了头。咱姐俩算有缘发(分),你说个数,这东西我帮你卖去。”
“妹子,您要有能力就留着,卖给银行可惜了。这可是足金足两的好物件,有名的大师傅亲手打制的。银行收购价一克8.40元,一两262.50元(过去一斤是十六两,一两等于31.25克),这一对手镯你给我五百块钱就行。
一来我怕让人知道了给孩子招麻烦,二来我是真的不舍得卖给银行。要不是孩子结婚,玉的又卖不出钱来,我还真不想出手。你要没有这么多钱,少给点也行,谁让咱姐俩看对眼了。”老人真心实意的说到。
“行,就按姐姐您说的价,也不知道您给孩子准备的怎么样了,需要我帮忙不?”
悠悠拍了下姥姥的内衣口袋,姥姥马上掏出了钱,递给老人。老人仔细地点清,回身走进里屋。
出来手里拿了个小玉佛,晶莹剔透,柔和的好像水滴,上面穿了根红绳,递给了姥姥。
“妹子,您要放心,就让孩子带着当个护身符。你家这孩子听话,真让人待见,算我送给孩子的见面礼。”
“这怎么好意思,您这有当紧事要办,还是留着换俩钱吧。”姥姥推辞。
“现在的年景这东西不值钱,不过搁以前可是好东西。你晚上让孩子带着睡,能辟邪。我孙子从小带到大,这样的年景也没生过病。”老人认真的嘱咐姥姥。
“那行,我就替孩子收下了。悠悠,谢谢奶奶。”
悠悠听话的叫人:“谢谢奶奶。”
俩人唠叨着,快十一点了。悠悠拉了姥姥一下,提醒她该走了。“大姐,咱以后有空再谈,我还有点事,先回去了,您需要帮忙就告诉我一声。”姥姥提出告辞。
“妹子,你信我这个姐不,要是信得过就留在家里吃顿饭,你在哪不得吃饭,吃完饭再去办事。孩子也该饿了,一顿饭姐还管得起。”老人执意得留人。
“好,那今天我就厚着脸皮蹭姐姐的饭吃,正好咱姐俩多说会话。”姥姥也痛快的应了下来。
老人带着姥姥进了厨房,厨房里收拾的一尘不染,看得出来老人是个勤快的人。看到老人舀出一大瓢的白面,姥姥赶忙拦着:“姐姐,这可使不得,咱有啥吃啥,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这白面留着慢慢吃。”
“妹子,你小瞧姐姐了,日子再难,一顿饭我还是管得起的。别说是现在,就是五八年,我们娘俩也没挨过饿。
我常想,东西是人挣的,周家泼天的过活(家产)就剩下了俺娘俩,人先保住再说,一切以身体为重,俺家这情况可不敢生病。
妹子,不都说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斤钉,俺祖孙俩这辈子的吃喝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