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21)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资料交给村里,新石庄的干部先找了来。他们派了一百多个年轻人出去学习,麦收期间根本回不来,联合收割机必须买。

韩屯不仅要联合收割机,其他配套的农机具也要。

新石庄有样学样,跟着也买成套的。按照资料上的价格,这些农机具价值十六万。一整套的农机具,八十六万元。

两套农机具,悠悠赔了四百多万。

唉,又搭进去好几斤铜钱。

姥姥对她说:“你这么想就对了,这才是你那智脑上说的利益最大化。”

老太太理解能力真强,连利益最大化都能整明白。

悠悠反驳道:“才不是那,利益最大化应该是里外都能赚钱。作为时代商人,还做亏本的生意,笨死算了。”

姥姥的理解却是:“你这孩子就认钱,利益最大化不单指经济利益,主要是看社会利益。初中就开政治课了,你不能光会背,还得学会理解。”

悠悠看着姥姥,不由的肃然起敬,姥姥能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思想境界是真高。

姥姥的社会利益最大化理论出炉后,悠悠的赔钱生意算是开了头。

工作组进驻韩屯后,几天的时间就看出了韩屯的经济实力。高主任肯定的说:“韩屯比咱们看的三个村庄更有实力,而且潜力巨大。”

在工作组的指导下,韩屯的规划是按照国内最先进水平制定的。经过地区建设局专业人员和韩屯村群众代表的多次商讨,韩屯村的规划设计终于完成了。

二百亩的住宅区,光是街道就占了五十亩。南北大街是主街道,六十米的路面,其中两旁的绿化带各五米。东西街道十米,其中两旁的绿化带各二米。

住宅区四周是道路,所有的街道都有绿化带和下水道。

第576章 分房子

建造住宅120栋,每户一亩宅基。南北30米,东西22米。四间的楼房格局是18米×30米,前院10米,后院8米。

剩下的30亩,全部建成温室大棚。

楼房设计确实先进,可好多的建材特别是装饰材料,都是进口产品。

临水地区外贸局,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业务,开展新业务必须上级机关审批,三两个月也不一定能批下来。

手续批下来,进口产品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冬季零度以下水泥无法凝固,韩屯村的建设只能等到明年春天。

建设局的工作人员是内行,他们提议:这些进口建材深南就有,不过价格比国家定价高出好多,至少一倍以上。

悠悠娘俩等的就是这句话,深南有就好办,商城里的东西有了正当的理由,悠悠就敢大胆的倒腾出来。

所有的进口建材,悠悠姥姥大包大揽的承担下来,由深南的震宇公司进口,价格就按国家定价。

家庭猪圈的自动化设备也谈妥了,还是农大给联系的。不过价格真高,十头的规模五千元,比一套院落都高。

加上沼气池和配房,韩屯村一套住宅造价48000元,比新石庄的楼房高出两倍多。

造价出来后,韩屯村当天晚上就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住宅分配方案。

韩屯村所有男子,未出嫁女儿,不论户口是否在村内,十五岁以上都可以购买一套住宅。

丧偶妇女可以单独购买住宅。

本来韩屯只有六十多户,这样一来,住宅多出近一半,120套住宅,只剩下了六套。

谁家要房子,三天以内交清房款,过期不交视为自动放弃。

群众没有嫌价格高的,反而都想多要一套。谁都知道盖楼不易,离了政府个人根本不会盖。

“高高三”懊恼的说:“我家四个孩子,就两套楼房,以后孩子成家立业,两家一套房子。”

“二爷”俩眼一瞪,呵斥道:“你个不长进的东西,咋就这点出息头。你闺女才几岁,就操心成家立业。咱们村的日子越来越好,以后楼房越盖越好。

再说了,咱们村还能成年论辈子的不盖房子,就是再晚二十年,也不耽误你家孩子成亲。”

家里孩子十三四岁的,本来有些想法,听了二爷的话,也咽回肚里不说了。

私下里议论:“这楼房就够好的了,再好咱都想不出来。还好剩下了三十亩宅基,再盖咱们就能分到。”

也有人说:“二爷说的对,就是十年八年的不盖,哪家也不缺房子住。这一套楼房,比咱们原来的三处院子都大。”

舅姥爷自己就要了四套房子,三个在外的儿子,一家一套。

爱国舅舅家也是四套,智慧、志远和志亮,每人一套,就这他还嫌少那,志高和智茹俩人年龄小,都不够购房条件。

悠悠家也是三套,昊昊和志亮俩人今年正好十五岁,刚够买房的年龄。

“大一号”韩道法家买的房子最多,他自家就要了五套,家里的四个女儿一人一套。

韩道伟家六个孩子,只有两个够年龄,只要了三套房,愁的他直摇头。

“五个小子就要了二套房,只能盼着能考出去两个了。”

韩玉臣的大哥最为恼火,他们家还有三个十岁以上的儿子,都不够十五岁,而且学习成绩不好,在班级是垫底的。

“考上大学有啥,一年才挣几个工资,一辈子也挣不了咱们村里一年的钱。

我可是听说了,大岳庄的别墅比省高官住的都好,咱们村的别墅可比大岳庄的强多了。

也不是我瞧不起大伙,你们谁家的孩子有能耐,能当上省高官。援朝都混成地高官了,还得家里供着吃喝,考学有啥意思。

依我说,咱们有的是钱,那三十亩宅基也别留了,一块盖上多好。

别的村都知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人家借钱也盖房子,咱们可好,有钱花不出去。”

他这话还真说出了村里好多人的心声,学习无用论。可韩道伟也被他抢白的够呛,“笑面虎”的脸色耷拉下来,也挺难看。

这次没用二爷出头,韩玉臣上前把他拉走了。“这是全村人的决定,你一个人说了不算。”

根本没用三天,一天的时间,全村人基本上都把钱交了上来。

为了安全,交钱的地点设在村肉联厂的会计室,人们提着各种各样的包袱排队交钱。

工作组的小李看得咂舌:“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成包袱的钱,还都是成捆的大团结。”

高主任也说:“你才多大点年纪,我四十多岁了,也是头一次见。

昨天我还担心村民交不上钱咋办,看了这成包袱的钱,我这心总算是落稳(踏实)了。”

他不知道的是,韩屯村的群众,把钱交上去,心里更落稳。

这几年,村里的收入越来越高,分配翻着番的增加,不算八二年的收据,人均分配现金七万多元。

现金多了也愁人,放家里不安全,睡觉都不踏实。关键是没地方花去,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农村人心目中的这些大件,韩屯村家家都有。

电视机、录音机,城市人心目中的这些大件,韩屯村也是家家都有。而且是20英寸的大彩电,城镇人就连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都很少见。

这次村里统一建楼房,五万二的价格还真没人嫌高,手里的钱终于有地方花了。

再者,大伙期盼早日住进自家的别墅。外出参观的人回到村里,张口闭口夸别墅,再加上专题片和效果图,让大伙的心里都充满了期盼和憧憬。

到晚饭前,只剩宝山一家没交,宝山的奶奶开始在家又哭又闹,一个晚上没住腔,全村人住在一起,吵闹的大家都没休息好。

他们家房门紧闭,谁敲也不给开,具体的原因,倒是没人知道。老太太骂了一个晚上,一句正经话没有。

天亮赵芳就找到韩玉林家,把她奶奶吵闹的原由说了出来。原来韩玉臣的母亲和宝山奶奶商议,他们家大儿子多给宝山家一万元钱,宝山家让给他们家一套房子。

第577章 骂了一宿

宝山家可以买三套房子,宝山奶奶见钱眼开,认为二套房子就够了,老人一套宝山一套,俩孙女该不着娘家买房子。

这次没用宝山娘反对,宝山的父亲就挡了回去,他说啥也不同意。

“村里的规矩是大伙订的,不是咱想咋着就咋着。卖房子这么大的事,肯定瞒不住,到时候咱们俩家都捞不着。”

宝山的奶奶不这么认为,她咬牙切齿的骂儿子:“你个杀才无用的东西,在村里住了四十多年,还没看明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