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3)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姥姥举着长长的竿子勾槐花,桂萍和悠悠在树下拾。悠悠摘了一把塞在嘴里,清香甘甜。也顾不上拾了,先吃个够再说。

看到姥姥仰着头非常不舒适,悠悠见桂萍只顾低头拾槐花,就放出小型的机器人到树上折槐花往下扔,自己偷偷地往空间里收。

桂萍拾着槐花还唱上了:

小槐树,槐又槐,槐树底下搭戏台

人家的闺女都来了,俺的闺女咋不来

说着说着来到了,爹看见,接包袱

娘看见,接娃娃,嫂子看见一扭搭

嫂子嫂子你别扭,不吃你的饭,

不喝你的酒,看完爹娘俺就走

哥哥送到大门外,转过身来拜一拜

爹送到,大家西,转过身来作个揖

娘送到,枣树行,娘俩抱头哭一场

有爹娘,多来趟,没了爹娘断了秧

姥姥听了叹口气,对悠悠说:“村子里像你舅姥姥这样疼小姑子的真的不多,都是穷闹的。”

悠悠没接姥姥的话,她正忙着在智脑上观看槐花的有关内容。

槐花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

将其采摘后可以做汤、拌菜、焖饭,亦可做槐花糕、包饺子,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蒸槐花。

中国不少地区都有这一习惯,做法很简单,将洗净的槐花加入面粉拌匀,再加入精盐、味精等调味料,拌匀后放入笼屉中蒸熟即可。

后世里人们使用保鲜技术,存放的槐花能吃一年。槐花的价格也节节攀升,人们栽槐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出售槐花。

看着眼前大片的槐树,悠悠心里那个美,商城的野菜抢购活动有增加了新品种,一定让姥姥带着多来几次。

“姥姥,槐花怎好吃,咋没几个来勾的?等两天老了就没法吃了。”

“谁家不栽几颗槐树,就咱和二爷家没地方栽,才跑这么远,晚两天槐花落了,人们就来扫干槐花喂猪,一点也舍不了。”

没人来好啊,正好方便我行动,幸亏复堤的民工在大堤的那面。

中午,姥姥做了一大锅蒸槐花,松软可口,满口清香。姥爷奇怪:“今年的槐花咋比原来的好吃?”

姥姥回答:“以前蒸槐花舍不得放面,又腻又粘,填饱肚子就行,今年我用白面蒸的,又用油炒过,能不好吃吗?”

“姥姥,咱煎槐花饼吃呗。”悠悠提议

“好,你还想咋吃,姥姥给做。”

“槐花汤,槐花饺子。”悠悠扳着手指头一样样的提。

“你这馋也是随的老吴家的根吧。”妈妈看着爸爸打趣。

“爸爸,妈妈这是歧视咱老吴家了。”悠悠在爸爸那寻找盟友。

哪知老吴同志却说:“闺女,咱能改改这馋毛病不?”得,同盟军没了。

第51章 罗锅子

“俺悠悠这不叫馋,是你们不会吃。”还是姥姥最好。

“对,我妹妹最会吃了。”昊昊崇拜的说。

“要论会吃,你们姥爷那才叫真的会吃,可惜赶上这年景。”姥姥发感慨带叹气。

“姥姥,那您以后给姥爷做好吃的啊,我们也跟着享个口福。”

“以后有条件了,姥姥给你们做,能伺候得了你姥爷,姥姥也是有真本事的。”听了姥姥自豪的话,悠悠心想,以后开个私房菜馆,让姥姥做技术指导。

悠悠和姥姥抽空就去勾槐花,近十里地的大堤下的槐花,被悠悠收集了大半。

为了防止人们发觉不妥,悠悠可是特别注意,每棵树最多采集三分之一的量,就这也收获了十几万斤的槐花。

上千万元的收入到账,能购买百万斤食糖,即使按国家的定价销售,价值也是七十多万。每当想到此处,悠悠就有天上掉元宝的感觉。不对,应该是下元宝雨。

商城里又掀起了一股槐花抢购热潮。能不热吗,姐这槐花,可是正宗的纯天然绿色产品。

几天的时间,槐花就落了。树下铺了厚厚的一层,遍地雪白。村里的群众每天起早去扫干槐花,扛回家喂猪。

悠悠和姥姥跑到那三家养蜂人的家里,把他们的槐花蜜都收了回来。槐花蜜产量高,一箱蜂能产十五斤左右。据他们说,枣花蜜产量就少了,一箱也就是五斤多。以后的杂花蜜就不卖了,留着冬天喂蜂。

悠悠听了,再次感到这时人们的朴实,后世养蜂的人都是用白糖喂蜂的。不过想想也是,现在蜂蜜比白糖便宜,人们肯定不会选择白糖。再者,即便是白糖便宜,可买糖是要糖票的,农民可没处弄糖票去。

转眼之间,复堤大会战开工一个多月了。指挥部为了鼓励民工,按工程进度进行了评比表彰。干得好的集体奖励猪肉、白面和油,个人奖品是茶缸子、毛巾,并且给每个民工预支了十块钱的工钱,方便民工购买一些个人用品。

民工手里有了钱,悠悠家的代销点也跟着忙活起来。买的最多的还是解放鞋和尼龙袜,大家都说她家的这两样东西结实经(jin,耐穿)穿。

还有人怕以后没有了,趁手里有钱,先给家里人买两双袜子放起来的。要知道,公社里的供销社,尼龙袜经常断货。

姥姥怕被人看出来,告诉民工不用急,打算去县城里多进一批货。当晚就有几个女民工找来让捎东西,姥姥让她们放心,只要县城有的,都给捎回来。

睡到炕上,娘俩商议后决定,去东关找罗新才,出手五十套军装。由于不懂价格,还是让他自己給价,也趁机观察下他的为人,并把悠悠准备好的自行车骑回家。

第二天刚五点,妈妈就起来做早饭,悠悠被姥姥从被窝里拉出来,困得闭着眼吃了早饭。爸爸用自行车把姥姥和悠悠送到了张集客车站点。姥姥告诉爸爸,下午让二爷赶毛驴车来接。

现在,姥姥和悠悠出门,代销点就由姥爷守着,还得负责看着迪迪。教的迪迪像个小老头似得,走路都不自觉的背着手,看到的人被逗的笑个不停。

客车站点在张集的南面,路边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几个大字:“张集——临水”。下面是到站时间:上午7:20,下午4:00。客车是从临水地区发来的,一天两趟。站点旁边有个麦场,车来了在场里调头。

临水是个地区级城市,距洪城县城70华里,在洪城县的西南。张集据洪城50华里,120华里的路程,客车跑一趟得用两个小时,速度是真慢。

坐车的人不多,还不到三十人,大部分都是去县城的,到县城一张票五毛钱,去临水地区是一块二,一米二以下的儿童免票,一米四以下的半票。

客车一路晃晃悠悠,悠悠很快就睡着了。悠悠临睡着前还在想:这小身板真闹心,干什么都受限,早起两小时就受不了。以前,姐可是经常熬夜起五更的。

一觉睡到县城,悠悠迷糊着被姥姥叫醒。一看时间,已经八点多了。姥姥看到有人在东关下车,也跟着下了车。

领着悠悠转了一会,先找了个背静地方,墙边立着几捆高粱秸秆。

回到了东关街里,看到街边有人,就上前打听罗新才家在哪住。

“找罗锅子,您跟我来。”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主动带路。路上老人告诉她们,外人找罗锅子得有本村人带着,要不喊不开门。

罗新才家住的还挺偏,拐了好几个弯才到。院子可真大,得有一亩多,房子也多,前后两进院连在一起,宽厚的大门紧闭着。

老人一边敲门一边高声喊:“罗锅子,有人找。”

停了一会,门还没开就听到里面罗新才热情的话语:“嫂子,您咋有空来了”,大门也随着打开了。

“快进来,饿了吧?赶紧给嫂子做饭去。”后一句话是对跟在他后面的妇女说的。

领路的老人转身往回走,罗新才喊道:“叔,来家坐坐喝点水。”

“不了,你先招呼客人吧,有空了我再来。”

“那谢谢叔了。”

进门罗新才就把大门关上了,并对姥姥解释:“嫂子你别多想,干我们这一行的得会会小心着。”

悠悠看着眼前的院子,可真讲究,称得上经典民居了,进门就是迎门墙,旁边栽着一簇翠竹,这在北方可不多见。

石榴树、榆树、梧桐树,还栽着玫瑰、月季等花草,没有一般农家的猪羊圈和柴禾垛,整个院落干净雅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