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12)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有人就说:“高主任,俺就没吃过这么过瘾的骨头肉,过年节买肉带点骨头,煮熟都不够孩子们啃的。

喝酒坐席上份排骨,最多吃两口,那能像今天这样,啃骨头吃个半饱。

韩屯村的人守着肉联厂可真享福,用排骨炖的萝卜,都带着肉味,我这最烦吃萝卜的,都没吃够。”

小李跟着说:“萝卜是用排骨炖的,我咋吃着菠菜豆腐也有肉味?”

韩道伟笑了:“菠菜豆腐是用大骨头汤炖的,吴医生说了,骨头汤含钙多,吃了对人有好处。”

现在生活虽有提高,可人们还是喜欢吃肥肉,骨头依然不受欢迎,价格再便宜也没人买。

韩屯村的人除外,大家相信悠悠爸爸的话,他说骨头含钙多,比肥肉营养好,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多喝骨头汤有益健康。

村里人吃肉就买排骨和筒骨,食堂里的大锅菜也是以排骨为主。

骨头价格便宜营养高,自己吃当然要最好的。剩下的放冷库里,部队全都包园(完)了。

后世里,骨头比肉价格高一倍,肋排的价格最高,是精瘦肉的五倍。

悠悠每次看着五分一斤的筒骨和三毛一斤的排骨,被部队成车的拉走,心里就疼的直抽抽。这要是放到自己的商城里,赚钱没商量。

这也是悠悠盼望韩屯村建火腿肠的原因,火腿肠产量高,骨头依然是下脚料,自己可以乘机捡漏,跟着发笔小财。

刚吃完午饭,张集公社安排的工作人员就到了,是分管经济的张书记。他不仅带来了桌椅床铺,还带来了满满一箱子茶叶和香烟。

东西卸下来,张集公社的人也跟车回去了,县委王书记却留了下来。他说:“高主任,我申请做个编外组员,您就收下吧。”

高主任笑着回答:“王书记,您可是一方大员,我可不敢调用。不过要是有您加入,我们工作组如虎添翼,工作更加的顺利。”

王书记是洪城县分管经济的书记,俩人虽然都是副职,可高主任是地委的领导,职级是正处,还真比王书记高了一级。

王书记也笑了:“屁的一方大员,我来的时候,书记和县长就交代了,给各位领导服务好。高主任您点了头,咱这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说完他就拿起电话,给县委办打了过去,安排给自己送床铺和桌椅。

他打完电话,高主任就带队出发,悠悠继续跟着当放映员。小李不好意思,亲自跑到学校,给悠悠请了假。

他不知道的是,悠悠旷课根本不用请假。她自上学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师都习惯了。

幸亏悠悠拿出来的是蓄电池的投影仪,石庙村可是没有高压电。现在科技知识普及不够,倒是方便悠悠作弊。

就连工作组的同志都认为,投影仪和录音机一样,可以直流电和交流电互换,多按几节电池就能播放。

他们到的时候,石庙村的群众还没集合齐。二千多人的大村庄,每户来个代表,就得五六百人。

高主任安排放投影,让先来的人观看着,也让小李练练手。

现在是白天,投影仪在室内播放,效果也没有晚上好,给小李练手倒是合适。

屋内挤满了观看的群众,他们是刚听石支书他们仨人说了别墅,都没见过家庭楼房到底是啥样。

随着影片的播放,室内惊叹声不断,悠悠只得把音量调到最大,前面的人震耳朵了,后面的人还听不清楚。

门口挤满了人,有人的头伸进来,身子还在外面。好在影片只有一个小时,前一波人出去,接着又进来一波,还有跟着看第二遍的。

悠悠想乘机出去透透气,还被小李拉的死死的,他已经单独操作了一遍,可还是不大胆,拽着悠悠给自己壮胆。

播放的中间,悠悠费了好大的劲,还是挤了出去。石庙村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人,高低凳子都搬了出来,连老人和孩子都来开会。

事关各家各户的利益,特别是盖房子这样的大事,全村可以说是倾巢而出,连吃奶的孩子都抱出来了,上千人的人群场面可真壮观。

人群的对面搭了个台子,工作组的同志和村干部坐在上面,正在讲解这次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

两个大喇叭齐开,悠悠站在最后,听得也只是断断续续,个别内容还是听不清楚。

第564章 技术垄断

这么多的人几乎没有说话的,人们都支朦着耳朵认真听讲,连呼吸都不敢放大了,恐怕漏掉了重要信息。

就连孩子也被这肃静的气氛感染,吵闹也不敢大声,拉着自家的大人,用行动表示不满。

投影仪连续播放了三遍,到下午六点动员会才结束。晚上八点,悠悠还得来,在大街上给群众播放录像。

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悠悠发现,工作组又多了几个人,原来是县供电局的同志到了,他们是来帮着两个村架设高压电的。

王书记上午十一点打电话安排的工作,下午人员就到位了,现在的工作效率真高,说雷厉风行一点也不为过。

晚饭后,小李坚持让悠悠跟着去石庙,他不好意思的说:“悠悠,你今晚再去一次,以后我就能自己播放了。晚上看不清楚,我心里还是没底。”

悠悠大咧咧的对他说:“你就是小胆,放心大胆的操作就行,这机子抗造,坏了算我的。”

小李看着悠悠,哭笑不得的说:“小姑奶奶,算谁的都不打紧,关键是耽误了工作,高主任他饶不了我。”

“没事,这机子震宇公司还有,我再去拉一台备用,你放心了吧!”

说啥也得把这放映员的活计给推出去,一个下午的时间,悠悠被话筒震的耳朵发懵。

悠悠跟着去,姥姥也得陪着,白天还好,晚上姥姥可不放心悠悠单独出门。

晚上,投影仪就放到白天搭起的讲台上,观众最少三千人,垫村台的民工都来了。

音箱连接到两个大喇叭上,除了影幕小些,效果还真和电影差不多。悠悠感觉,比现在的电影清晰度都高。

一遍放完,大伙的激动的喊着:“再放一遍,再放一遍!”高主任真的吩咐接着放,悠悠只好听命,还好专辑片只有一个小时。

其实,悠悠只是在一旁看着,动手的是小李。经过反复几次的操作,他已经非常熟练了。

一切收拾妥当,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悠悠夸奖小李:“不错,我正式宣布,你光荣出师了。”

姥姥把她拽过来就是一巴掌,呵斥道:“你个没大没小的,你李叔不到二十就大学毕业了,你这点小聪明就知道瞎显摆。”

其实,小李只是个大专生。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中专和大学之分,专科和本科都是大学。

现在,干部“四化”标准被写入党章,年轻的大学生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四化标准他们占了三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自1966年停止高考到1977年恢复高考,十多年的时间,大学招生数量极少,只有少数的推荐大学生。

1977年招收的考生,专科1979年底毕业,本科1981年底毕业。现在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凤毛麟角,是各单位的宝贝。

回到韩屯,村办公室里的电视节目正好结束,屏幕上就剩下晚安俩字,正好是晚上十点半。

村办公室里的公用电视,这两年各家都买电视了,轻易没人到这里看。

高主任意犹未尽的说:“没想到,在你们村能看到这么大的彩电,我家里刚换了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本来感觉挺好的,看了这彩电才知道差多了。”

高主任招呼悠悠娘俩吃宵夜。韩屯村给工作组送来了几箱午餐肉粉肚和熏肠和咸鸭蛋。

大伙围坐在办公室里,正在吃着,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个玻璃杯,里面到了一点酒,悠悠估摸着,最多一两。

白酒是洪城县委下午给王书记送东西带来的,十瓶一捆的简装58度景芝白干,0.98元一斤,瓶装酒中最便宜的。

散酒八毛辣,成斤要0.80元,论两买一两0.10元,比成瓶的景芝白干价格都高。

他们也算是地委和县委的重要领导,搞点特殊才喝最差的酒,这个时代的干部作风,比起后世来,确实是好。

韩屯村的三个村干部都在,他们也跟着一起吃喝。

他们一回来,高主任就安排小李:“你算一下,把钱给韩会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