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64)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去年,深南的企业少,政府还能给些特别的照顾。今年,随着外资企业的增加,政府照顾不过来,各企业只好自己想办法。

粮食国家实行计划内调拨政策,临水地委对他们的帮助也有限,关键是粮食局都是平价粮,指标也是有限的。

援朝舅舅回家跟舅姥爷商议,他准备让韩屯村建个面粉厂。村级的集体企业,经营比较灵活,可以市场价收购,市场价销售。

再说了,粮食属于国家的调控物资,大范围的调购必须有粮食系统的指标。可是面粉就没了这个限制,可以长途调运。

面粉厂建成后,不仅可以给深南的振华公司提供帮助,还可以通过振华公司,销售给深南的其他公司,增加面粉厂的生产量。这样,也解决了农民的卖粮难问题,一举三得。

韩屯的面粉厂,在援朝舅舅的推动下,很快就建了起来,医院后面村办公室,全部推平重建,两层楼高的大车间,全部是钢架结构,也是临水地区的建筑公司承建的。

设备的安装和厂房的建筑一块进行,来韩屯的人看到了,都说:“这得多少钱啊,韩屯村可真有钱,恐怕公社里也拿不出这些钱来。”

还真让他们说对了,面粉厂的大型设备价格真高,厂房的造价也高,加上大型的仓库和运输车,总投资达到了200多万元。

不过这些钱对于韩屯村来说,还真的不算什么。面粉厂的投资可不只是这些,流动资金也得一大笔钱。

面粉厂的立项后,就给了五辆解放货车的指标,加上原来的三辆,韩屯村光是解放货车,就八辆了。

幸好村里的人都是汽车迷,不仅男人们,就是孩子和妇女,有机会就去麦场里学着开两圈,村里基本上不管。

这两年,村里的人会开车的越来越多,光是有驾照的就二十多人。

不论是什么年代,男人们都有汽车梦,这三辆货车一到,大伙都争着毛遂自荐,最后还是老办法,投票选举。

“韩屯村收小麦了,每斤0.30元。”这个消息传播的飞快,根本没用宣传,先是附近的村庄,接着是远处的人们,一辆辆地排车拉着麦子,把通往韩屯的路,挤的水泄不通。

公社粮所安排来两个质检员,帮助把质量关。卖粮的人们,每家都在千斤以上。由此可见,群众的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了。

卖粮的,卖猪的,加上各村服装厂的,韩屯村的外来人员急剧增加。随着就餐人员的增多,村里的伙房规模越来越大。

悠悠家的代销点销量大增,姥爷自己根本忙不过来,红英舅妈把自家的侄女又接了过来,给姥爷帮忙,和韩屯村招收的工人一样,每个月60元的工资。

这也圆了小姑娘的念想,看到村里的其他人都来韩屯上班,她一直想让姑姑给她也找个工作。

姥爷的小代销点,以质优价廉远近闻名,每天的销售额都在二千元以上,利润最少300元。

小姑娘来了以后,每到做饭的时候,就主动去厨房帮忙,悠悠轻松了好多。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面粉厂建好了,开始试产。日加工小麦50吨,生产的的面粉,全部销售到深南特区。

临水的火车站,被韩屯村的面粉厂,包了一个车厢,每天都有面粉运往深南。

面粉厂的投入高,可是比起村里的其他企业来,盈利却不算多,每月利润才10万元,和肉食厂两天的利润差不多。

年盈利百万元的企业,在八十年代初,属于中型企业了。在县级企业中,也算是支柱企业了。

不过现在的县级企业,都是国营企业,受国家计划经济的制约,收购和销售都受限制,反而没有村级企业经营灵活。

这也是援朝舅舅把面粉厂建在韩屯村的目的,村级能一次性投资200万元的,恐怕全区也找不出第二家了。

第497章 磁带

面粉厂不仅投资高,用工也多,继肉食厂招工后,韩屯村二次招工,待遇和原来的一样。

附近村庄的年轻人,都争着到韩屯村当工人,很快50名工人就招齐了,这次招的全部是男工,他们在面粉厂上班。

6月底,艾建业给临水电子厂购买的设备到了。这些设备直接发到了震宇公司的临水分公司,毕竟和他们合作的是震宇公司。

艾建业办事周到,他找人把英文的说明书,全部翻译成中文。悠悠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将设备掉了包,不过标志换了过来,连同资料一起交给了临水电子厂。

临水电子厂的技术人员,看到这些高端的机器特兴奋。夜以继日的奋斗在车间,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安装调试成功。临水电子厂,真正制造出属于自己的收录机。

经检测,他们研发的收录机质量,比上海收录机质量都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省里专门给技术人员颁发了奖励。

悠悠自己心里有数,临水电子厂的收录机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至少比现在领先了三十多年。

自主研发的产品,比组装的利润高多了。临水电子厂,投产的当月,利税就超过了千万元。

在厂外等着提货的货车,每天都有十几辆,临水地区随着临水牌的收录机,扬名全国,跟着扬名的,还有援朝舅舅。人们都知道,临水有个刚过三十岁的年轻地高官。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临水电子厂开始新的扩建,不过这次的分厂建在了各县。除了临水县外,九个县全部建了分厂,增加了15000名工人,不过分厂只是单纯的组装。

临水的收录机质优价廉,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有效的抵制了岛国的收录机进口。

罗新华顺势而为,他新上了收录机磁带生产车间,不仅生产空白磁带,还生产各种歌曲磁带、戏曲磁带、评书磁带和英语磁带。

和初高中英语课本配套的学习磁带,销量最大。农村的学生买不起收录机,学校出资购买,每个班配一台。

现在,农村的初中英语老师缺口极大,好多大队的初中,根本没有英语老师,英语课集中在一起,公社教育组派老师轮流讲课。英语早读,就用播放英语磁带领读。这样一来,学生的读音倒是标准了。

磁带的销量出人意料的火爆,利润高的惊人。一盒原声磁带,最低价是五元钱,一盒空白磁带也得2元钱。

深南制造劣质磁带的小摊点比比皆是,不过他们都是用空白磁带翻录的,用的大多是振华制造的空白磁带。

据他们说,振华的空白磁带质量比岛国的都好,反复使用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不好出手的磁带,可以随时翻录。

岛国的磁带就不行了,倒录两三次,就出现卷带、颤音、短裂等问题。

港岛的磁带质量好,可是价格高,空白磁带都卖到了五元钱,港岛的居民,大多也使用岛国的磁带。

空白磁带的成本价不到一毛钱,振华公司光是靠空白磁带,也赚的缸满盆流。

悠悠听了罗新华爷爷的报喜电话,打自内心的佩服,老人真是天生的商业头脑,这份洞察力无人能及。姥姥她老人家说的对,自家这是捡到宝了。

振华公司生产的原声正版磁带,半数以上运到了临水电子厂,就在厂门口设了个门市,专门销售各种磁带,居然卖的特好。

跟着收录机畅销的,还有临水纺织厂的涤纶布。纺织厂从去年开始,就以生产中低端的加厚涤纶布为主,产品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在人们穿衣还是以结实耐磨为主,厚实的涤纶布最受欢迎。临水纺织厂新上的设备,都是悠悠通过电子商城购买的后世设备,生产的产品,质量绝对是特等品。人们给的评语就是:临水纺织厂的涤纶布,摸着格外的瓷实。

深南的涤纶布,大多是家庭小作坊的产品,用的也是低档的化纤纱,价格低质量也差,布料手感松软,表面不平整,总有些小的瑕疵。

临水纺织厂的化纤布,绝对没有这些问题。用的虽然是自己厂里纺的特等纱,可成本低。特等品的质量,中低档的价格,肯定是大受欢迎。

购买收录机的客户,来临水的次数多了,就知道了临水的涤纶布,他们都是商业精英,经常走南闯北,货物的性价比,一眼就能看出来。

有的凑着拉收录机的车往回捎,有的专车拉涤纶布,临水纺织厂的利税,首次超过了平城的省国棉三厂,国棉三厂依然以生产纯棉布为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