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82)
吸引大家的是振华公司的产品,大家看着标签上的价格,都感到不可思议,反复的问清楚了,就开始抢购。
二十多个业务员都忙不过来,最后又临时抽调了十个人,当天的业务量就超过了五百万。把罗新华爷俩高兴的,根本就合不上嘴。
悠悠最感兴趣的是墨镜的销量,姥姥还真接受了悠悠的建议,5元钱的批发价,款式种类多达二十多种。10万个墨镜被抢光,而且多了二百万的订单。至此一项,千万元到手。
12月7日,悠悠娘俩按照原来的计划,坐火车回去了。当然了,悠悠把吉普车收进了空间。
自己虽然订制了外表相同的车子,不过在别人面前,还是这辆车保险,碰上懂行的人,仿造的车子,立马就得露馅。
幸亏自己的空间给力,不然这笨重的老吉普,自己还真玩不转,根本开不回去。
下了火车,悠悠开自己定制的车,带着姥姥去了平城。姥姥坐了一会,就感觉出不同来。
“悠悠,你这里面的吉普车就是好,坐车和坐沙发似的,没觉出颠来。看着一样的车,开起来差别大了。”
姥姥,差别能不大吗,它们相差了70年的时间。
悠悠在院子里放满了各种货物,姥姥租了二辆货车才装完。随即娘俩跟着货车回到了临水,把货物卸到了仓库内。实际上,悠悠放到库房里的货物,十几辆货车也装不下。
第383章 试订单
当悠悠开着吉普车,出现在援朝舅舅跟前时,把援朝舅舅吓了一跳。悠悠和姥姥串好了口供,娘俩是开车回来的,在路上走了两天。
援朝舅舅对着姥姥,一个劲的抱怨:“姑,您咋就信个孩子的话,她才多大,您就敢让她自己开车,这要是出个意外,上哪买后悔药去。”
悠悠哈哈大笑:“舅舅,我姥娘身体好着哪,不吃药。”
援朝舅舅哭笑不得,一屁股坐到车上:“来,拉舅舅溜一圈,让舅舅看看你的技术。”
“好来,舅舅,咱去那?”
“去找你舅妈,然后舅舅请你们吃饭,你自己选地方。”
“得令,舅舅啊,我可得吃顿好的,咱说好了您请客哈,别没带钱,再把我这车压那里了。”悠悠小气吧啦的和舅舅贫。
“放心吧,舅舅没钱,你舅妈有钱,押啥也不能押你的车。回去舅舅就给你没收了,我还没混上专车,你倒是先开上了。”
悠悠臭他:“舅舅,您老会开吗?要不咱俩换换吧,我把车给您,您的书记让我当几天,我也享几天坐专车的福。”
援朝舅舅敲了一下她的脑袋:“瞎想什么哪,你以为书记是随便让的,以后不准说了。”
悠悠故作不服气,找姥姥告状:“姥娘,您看舅舅,他说不过我,就敲我的头,把我敲傻了,谁给您开车啊。
舅舅,您别不好意思,等您有空了,我教您开车,包教包会。”
援朝舅舅来了兴致:“悠悠,哪你几天能教会舅舅啊?”
悠悠故意的气他:“哪得看您自己了,像我这么聪明的,半天就学会了。”
援朝舅舅却说:“悠悠啊,你说错了,应该是像你四舅那么好的老师,半天就能教会。”
悠悠反驳道:“才不是那,四舅教了我们好几个,就我最聪明,半天就学会了。他们几个可是学了好几天,还不敢上路。”
援朝舅舅摇着头:“不对,应该是他们都没你胆子大,好几天还不敢上路。”
俩人伴着嘴,抬着杠,悠悠稳稳当当的把车开到了胜男舅妈的单位,停下车就往舅妈的办公室跑。
“舅妈,今天舅舅请客,干紧走,晚了他再反悔。”
胜男舅妈看着悠悠:“悠悠,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刚回来,快走吧舅妈,我饿了。”
胜男舅妈挺着个大肚子,笑呵呵的跟在后面,看见三舅就笑着问:“援朝,你今天咋有空了?”
援朝舅舅把舅妈扶上车,随口答道:“姑姑回来了,我提前下班。”
胜男舅妈看到姥姥,忙说:“姑,您回来也不给打个电话,我好安排人去接您。”
援朝舅舅接过来:“你看看谁开的车,姑姑和悠悠俩人开车回来的,也不知道咋赶的,两天就回来了。”
胜男舅妈这才发现悠悠坐在驾驶位上,疑惑的问道:“姑,您们俩真的开车回来的,这哪来的车啊?”
“这车是深南市给震宇公司的指标,本来是上海的小轿车,悠悠嫌小轿车底盘低,土路上开不了,就换了辆吉普。”姥姥给他们解释。
胜男舅妈说的话和三舅一样:“姑,您可真大胆,咋啥都听悠悠的啊,这么远的路,您们俩就敢自己开车回来。”
悠悠故意的臭显摆:“妗子,您放心吧,我技术好着那。再说了,开车比火车还快,两天就回来了,中间还休息了一晚上。”
胜男舅妈还是不放心,特意的嘱咐姥姥:“姑,以后再去深南,还得坐火车去,可不能再开车了。”
姥姥爽快的答应了他们:“好,听你们的。这次主要是悠悠想把车开回来,我们娘俩就没坐火车。”
悠悠开车去了回民的个人饭店,去吃羊肉火锅。北方的12月已进入寒冬季节,吃火锅正合适。
吃饭的时候,姥姥给援朝舅舅详细的谈起,收购手工鞋和绣花鞋垫的打算。
胜男舅妈听了,就觉得这是个好项目。她问姥姥:“姑,这可是个好门路,适合所有的家庭妇女,就是不知道您要多少,要是全区妇女都干这个,数量可就大了。”
援朝舅舅接着说起了临水地区的情况,临水地区856万人,妇女占人口的一半多接近430万,能做针线活的妇女预计有200多万人。
现在,家庭副业项目很少,这一点从广大农村妇女,几乎人人掐辫子就能看出来,掐辫子一个月最多收入3元钱。
每人二天做一双鞋垫,一天就是100万双,一元钱一双价格不高,可是一个月就得3000万的投入,按照每年五个月的农闲季节,最少得1.5个亿的投入。
悠悠听了援朝舅舅的话,顿时奥特了。自己虽然有智脑这个古今通,可还是对现实情况了解不够,和这个时代严重脱节。
这也和自己这世的身份有关,毕竟只是个九岁的农村女童,年龄和见识都受限制。
本来,自己还为年收入超亿元而沾沾自喜,结果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庭手工项目,就差点磕干自己的老底。
姥姥倒是不担心资金的问题,她知道悠悠的空间里,现金都快过亿了,还有震宇的亿元货物及振华的收入。
她老人家担心的是货源太多,悠悠的电子商城里卖不出去。这可不是小数目,牵扯到上亿的资金。
姥姥对援朝舅舅说:“援朝啊,当时俺们只是订下了价格,具体的数量没定。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个问题,我还得和他们重新商议。”
胜男舅妈提了个建议:“姑,要不您在咱张集先试下,这里面也好多事那。这些是手工制品,质量和款式及规格都有区别。”
援朝舅舅赞同:“姑,胜男说的对,年前,您就在张集先干着,要是数量不大的话,估计张集一个公社就能完成。”
姥姥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好,我回去就在张集先试一下。”
吃过午饭,胜男舅妈就催着姥姥去看货物,她吃着饭就向姥姥打听深南的情况,对姥姥带回来的商品充满了期待。
第384章 引轰动
把姥姥和舅妈放到自家的院子,悠悠就把三舅送了回去,给他家卸了几筐南方的水果,接着又去接李保国父女。
玉玉阿姨看到悠悠开车,惊奇极了,也顾不得吃南方水果了。转过头就去磨叽李保国:“爸,咱也买辆吉普车吧,我也开车拉着您,这样多方便啊。”
李保国坐在副驾驶座上,看那都新奇。和悠悠打商量:“悠悠,咱爷俩换个位置,让李爷爷开会。”
悠悠好奇的问他:“李爷爷,您会开吉普车啊。”
“不会,不过爷爷开过拖拉机。”李保国的回答,差点把悠悠吓晕。这吉普车和拖拉机能一样吗?
玉玉的话更离谱:“悠悠,我摩托车开的可溜了,二个小时就学会了,让阿姨开会试试。”
后世的驾照,那是经过专门培训的,这爷俩一个开过拖拉机,一个会开摩托车,就敢开吉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