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40)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高四瞎子”找到了县官,开口就问:“打死个舅舅多少钱?”

县官告诉他:“打死个舅得把你的万贯家产都赔上,还得把你的命也抵上。”

“高四瞎子”听得一愣,出口说道:“舅舅好大个家伙,还真不能打。”

以后,他听说舅舅来了,就赶紧的躲。每逢此时,人们就偷着乐。

他的生母为人善良,经常偷着劝他,碰到他打骂下人,就出面阻挡。时间长了,他嫌弃母亲碍事,找了个老中医:“您给我想个法子,把俺娘慢慢的毒死,我给您百两雪花银。”

老中医对他说:“这个好办,你回去天天用白糖炖山药,让你娘吃满一百天就行了。”

结果,百天以后,他娘不仅没死,反而红光满面,声音倍亮。“高四瞎子”恼了,去找老中医的后账。

老中医骂他:“你个无一不孝的东西,你光知道舅舅是个好大的东西,不知道娘亲比舅舅还大。”

他狠狠的说:“他娘的,这俩穷鬼还真难弄。”

解放后,“高四瞎子”父子被人乱棍打死,只留下了他的孙子和儿媳俩人。

孙子年龄老大还没找到媳妇,宝山奶奶糊涂,被人哄骗着将闺女嫁了过去。

宝山的姑姑在娘家就飞扬跋扈,嫁过去后,婆婆和丈夫更是看着她的脸色行事,脾气愈发的大了。

不过也就是窝里横,在外还知道夹着尾巴做人。他们一家子,背地里偷偷的期盼着,老蒋重新打过来,自己能翻身当主子。

现在,实行改革开放,金银随意买卖。国家的政策也放宽了,允许成分高的人参加高考,他们就以为能变天了。

挖出来自己偷着藏起来的银元,卖了到处显摆自己家有家底,想给孩子找个对象。

现在,经历了十年的革命风暴,人们从内心里都怕了,怕啥时候再来个二次倒算。

再说了,像“高四瞎子”这样人神公愤的人家,人们躲避还来不及,谁糊涂到和他们沾边。

即使有那狠心的父母,想着卖了女儿给儿子娶亲,到她们家里探口信,他们也没明确的说出个价来。

时间一长,人们就品出味来,看来他们并没有多少东西,是想靠骗的。

这可能也是宝山姑姑去娘家,找侄女当儿媳的主要原因。

今年一年,悠悠和姥姥娘俩可是挣大发了。在空间里,看着专门的仓库里,存放的摞得方方正正的十元人民币,姥姥问道:“悠悠,你点清了吗,这些到底是多少钱?”

“姥娘,总共是一千五百万。您老看到了吗,架子上放的,一沓是一千,一大捆是一万,一堆是一百万。”

姥姥听了悠悠的话,还真走到架子跟前,挨个的过了个数。最后,只说了一句:“钱多了啊,它就是个数。”

除了架子上的钱,姥姥更感兴趣是真金白银,她走到盛放金条和银元的架子前,抚摸着这些东西,俩眼放光,满脸的笑。

今年一年,总共收购了36万块银元,4100根“小黄鱼”,8万元的各种珠宝玉器,26万斤废铜,12万斤乱发,1万斤一尺的长发,2000斤二尺的长发,总计256万元的东西。

娘俩回到家里,总是感到有不对劲的地方,仔细想想,也没什么事情。临近过年了,代销点里整天乱哄哄的,大家都等着姥姥,从临水带回来的好东西,这两天都抢着买。

特别是石庙村的人,今年的猪都卖了个高价,那家都收入近两千元了,有钱都想过个好年。他们也都等着姥姥回来那,因此,悠悠家的代销点生意火爆。

农村人真是奇怪,自进入秋季,姥姥就把羊毛衫摆上了,买的真不多。等到过年了,大家都抢着要,以前还挑挑拣拣,现在,看中了颜色,交上钱就走,买的那个利落。

也难怪大家花钱潇洒,今年韩屯的收入太刺激人了。年前,舅姥爷他们几个,专门把援朝舅舅叫回来,商量年终分配的事情。

韩屯村今年的收入特高,肉联厂自开业以来,盈利150万,扩建和村里的自来水工程,加上中秋节支出的人均500元,合计支出了50多万元,结余100万元。

另外,村里喂养的1200头肥猪,收入22.5万元。条编加工费收入6万多元,买鱼收入4万多元。

年底,几项收入加一块,全村累计收入133万元。

今年,县里各机关单位来卖鱼,村里就组织人员现捕捞,林林总总的卖出去10万多斤鱼。

全村320口人,麦季人均分配500元,中秋节每人500元,每人已经分了1000元了。

去年韩屯村的工值1.50元,已经是全县最高的了,今年县委李书记几次都说让创2.00元的新高。

几个人商量后,决定今年的工值就按2.00元分配,韩道伟他们合计了一下,全村的工值加起来,才14万元。

为了村里今后的发展,他们决定肉联厂的收入,留下一半作为发展资金,一半分配给群众。

第325章 分红

肉联厂一半的收入就是50万,加上其它的33万收入,合计83万元。除去按工值分配的14万,还剩下69万元。

全村320口人,人均2000元,还剩下5万元,留作结余,用于明年村里的其它支出。

全村50多户,大部分都在六口以上,腊月二十日结算分配后,村里家家成了万元户。

大伙拿着成捆的钱,激动的半天每人说话。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害怕一开口,梦就醒了。只有韩道伟和韩道存两人的声音,是那么的美妙动听。

“韩道荣,4口人8000元,821个工1642元,一共9642元。”韩道荣从韩道存手里接过钱,就递到了刘翠兰手里。刘翠兰接过来,就搂着钱蹲在地上,“呜呜”的哭了起来。

“没想到俺这辈子还能过上这好日子,还有人把俺当人看。在石庙,他们都骂俺是不会下蛋的老母鸡。”

大伙这才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韩玉臣向来是唱黑脸的:“出去,谁也不能瞎说,谁要是放出了风声,明年的分配取消。”

大伙吓得赶紧捂嘴摇头,是啊,得多缺心眼的人,才会和钱过不去,这可不是小数,好几十年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今年,韩屯村基本上各家都喂了20头猪,收入近4000元。各家下蛋的鸭子30多只,每天卖鸭蛋收入4元钱,一个月120元,一年下来也是1000元。

各家还养着30多只的母鸡和十多只的山羊,这两样一年也得收入500多元。

还有条编的加工费,每人一个月也收入20多元,一年下来,各家也得收入1000元。

加上麦季和中秋节村里每人分的1000元钱,今年一年,家庭收入超二万元的人家,得占80%以上。

大伙也没忘了村里的老师,自家的孩子学习好,家长是打心眼里高兴,一直提议给老师发奖金。

经过商议,最后决定,依据公社里的竞赛成绩,给老师发放奖金。取得竞赛前十名的,每个学生奖励老师100元,前三名奖励200元。奖金交给校长,让他们自己分配。

另外,和八月节一样,每个老师发给10斤猪肉、10斤鱼、5斤豆油。

韩屯联众的成绩在全公社是最好的,年级的第一名都是这里的学生,前十名也不少。最后,每个老师按照任课成绩,都得了400多元的奖金,比他们一年的工资还高。

教师们那个激动,临走前,给村里送了一面锦旗,大锦旗上只有四个字“尊师重教”。

援朝舅舅对外给韩屯村瞒着,但他却和村里的几个干部,详细的谈了一整天,寻找韩屯致富的根源。

他现在是张集公社的一把手了,肩负着整个公社人们的重托,一心想着带领全公社的群众发家致富。

宝山的二姐进入腊月就结婚了,村里还是让她参加了今年的分配。尽管如此,她奶奶还是后悔的不行:“早知道俺不让她结婚了,就让她再等一年。”

大伙笑话她:“你家也没吃亏,不是准备过了年就让三挡结婚吗,你家还是八口人。”

她懊悔的说:“那能一样吗,二盼挣的钱是俺宝山的,三挡结婚后挣的钱是她两自己的,连三挡的也不归俺宝山了。”

“那就别让三挡结婚,你家不是响应国家号召吗,也让他们等到二十五岁。国家不只是提倡男到女家落户,还提倡晚婚晚育那。”大伙的话越说越难听。

宝山奶奶可不吃这一套:“国家政策光给俺家制定的,你们要是都晚婚晚育,俺没意见。”还真让她抓着理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