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37)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会议结束后,各级政府迅速传达会议精神。刚进腊月,县里就召开了三干会,学习会议精神,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各行各业也开始了改革,大家都没经验,就按着中央的指示,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解除人们的思想负担,废除了阶级斗争,也不再上纲上线。

可是,十多年的大革命,已经根深蒂固的印在了人们的脑子里,不是一时半会的能转变的。不过唯一令人放心的是,摘帽子右派平反,让人们从此摆脱了戴帽子的担忧。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标准,悠悠听着收音机里的报道,心里美滋滋的高兴,终于盼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今后,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手脚了。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一切都在摸索阶段,就没有对错,市场那个乱啊。

要不是文革把人们的思想固定死了,真不知能出什么乱子。这其实也应该是国家之福,不然,苏俄的分裂得提前在华国实现。

舅姥爷开会回来,尽管是满心的不解,不过有一样他是理解透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把姥爷和爸爸找到一起:“你俩啊,总算是熬到头了,国家要给你们平反了。”

姥爷和爸爸这些天也一直在听收音机,不过还是没有听舅姥爷亲口说出来今人震撼。俩人竟然激动的留下泪来,姥爷拉住舅姥爷的手:“哥啊,这些年,亏了您的照顾,不然哪来的这一大家人,我根本也等不到这一天。”

姥爷因为比舅姥爷年龄大了十几岁,轻易不叫舅姥爷声哥,看来这次是真的动了感情。

会议精神虽然层层传达下来,不过落实到行动上,还是得一段时间。起码,农村里还是那个样。

唯一见效快的是,自三中全会后,市场就彻底的放开了。不过这时候还是实行计划经济,物资都在国家的控制范围内。

放开的市场上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农村人公开的把自家多余的东西,拿到集市上买钱,城镇人口买东西方便了。

李爷爷、杨奶奶和罗新才两口子也不用偷偷摸摸的了,他们都自己开了门市,正式的做起了生意。

最有意思的是三舅妈,因为她货源足,她的同学和同事都让家人开起了门市,三舅妈成了批发商。

这时候开门市可真简单,找个门面挂上牌匾就行,连个执照都不用办,工商所的人主动上门给补办手续,还真是应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指示。

市场开放,加上快到春节了,李保国要货量特别大。他现在的销售渠道,已经铺展到十几个地区,进货量以十万计。

随着他销售渠道的扩展,他帮着姥姥收的银元和珠宝也多了起来。

李保国七七年干了一年的收购,临水附近的银元和玉器被他收的差不多了,可是外地区的还有好多,他接着把这项生意也做了起来。

现在,一个工作人员,每个月才30多元的工资,收购银元,每天收五十块,一块银元赚一毛钱,每天就收入5元钱,还可是高收入了。

因此,除去普通的“袁大头”,各种银元通过李保国的渠道,流入到姥姥手里。

知道悠悠喜欢各种稀奇好看的东西,现在珠宝又便宜,李保国就有意识的收。还别说,真的让他收到了不少的珍品,连珐琅座钟都收了几十个。

各种镶宝石和钻石的首饰,收的更多,现在银行只收纯金的首饰,镶宝石和镶钻的金首饰,因为银行不收,被人们说成是假金子,在人们的眼里,它都不如银子值钱。

这两年,运动基本上不搞了,国家以促生产为主。成分高的人家,急于出手家里的存货。

没办法啊,经历了十年的动乱,女孩子还好点,男孩子都快三十了,还没结婚,只好出高价给孩子找媳妇。

老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真是有一定的道理,这些老牌的地富分子一出手,不是金条就是银元,各种珠宝更是无数。

真是奇怪了,银元和金条国家敞开的收购,他们反而掖着藏着的不卖。各种珠宝首饰国家不收,他们见有要的,给钱就处理。

他们的理由就是,金银到什么时候,都是硬通货,这些珠宝啊,名字好听,到了关键时候还真不顶用。既然有收的,先把手里的珠宝处理了,金银放着什么时候都能卖给银行。

因此,李保国收的各种珠宝珍玩,都是用大木箱盛着,成箱的交给姥姥,每箱一个账本,姥姥也没对过,都是按账本上的总价给他。

满满一箱的珠宝,大体上都是五千元左右,真心的是白菜价。尽管他们买的质量参差不齐,不过都是真品,在后世可都是价值万贯的。

回到家里,姥姥就把珠宝交给姥爷,姥爷每天对着这些东西,越来越有兴趣,家里人跟着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

不过,鉴定珠宝玉器,都是背着村里人,在晚上进行,现在有电灯了,晚上也方便。

悠悠在电子商城里,每天都下订单,姥姥看着悠悠每次十几万件的往外倒腾衣服,就感到不可思议:“悠悠啊,你那里面一个人影也没有,就那些机器人,干活咋这么快啊。”

数量小了还好说,这麽大的量,凭空从自家的院子里运出来,时间长的就得出事。为了给自己的货源找个渠道,悠悠把货物先放到平城的院子里,再找车运到临水。

县运输公司的司机,利用空闲时间接私活,已经成了惯例,平城到临水,每趟50元的运输费,连装卸车都包括在内。

第321章 宿舍闹意见(90月票加更)

现在,杨奶奶和小姑请人在家伺候老人,俩人在平城自家的房子里开了个对外的门市,基本上是以批发为主,专营袜子、围巾、头饰、扣子这些小饰品,悠悠把小饰品的品种增加到了近百种。

罗新才收废品卖小商品两不误,还捎带着收银元,王代娣在县城开门市,罗新才带着妻弟往外跑,把生意做到了河西省。

李保国是衣服小商品兼营,批发零售两不误。玉玉请了长假,他爷俩现在都成了老板,找了十几个帮忙的。

三舅妈就在洪城悠悠家的院子里,往外批衣服,她的那些同事和同学,把废品送到洪城,随带着进货。临水有李保国父女,两下里冲突了不太好。

慢慢的洪城成了收购废铜和头发的集中地,一直到了本世纪末,洪城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发都。后来编撰的洪城县志上,发都的起源地就是“六傻子”家的老宅。

“福宅认主”被罗新才两口子,传的神乎其神。人们才知道,在七五年曾经出现过花生亩产过千斤的事情。

三舅妈买的最好的是涤卡的干部服,春节前,她以每套30元的价格批出去15万套。光是这一样,她就赚了45万元钱。

三中全会后,三舅妈的同事真给力,几乎把全省的废品都给调拨过来,悠悠看着屋子里装的满满的废铜和头发,满眼里都冒金星,这可都是钱啊。

姥姥雇车把这些废品运到平城,悠悠收进空间的仓储区,拿出衣服和小饰品,再雇车拉倒临水,有进有出,倒也说的过去。

今年,虽然不用帮着村里卖猪肉,不过悠悠和姥姥比往年更忙,娘俩原来还有时间逛街。今年啊,整天在三个城市来回的跑,连逛街的功夫都没有,忙的悠悠差点错过了期末考试。

妈妈是在腊月二十二回来的,这次是爱民舅舅开吉普车回来的。老首长给找的车,主要是为了方便桂金的父母来回。

老首长帮着桂金在京都买了个小四合院,院子三间正房,东西各两间厢房,南面一间大门,两间倒坐房。

买院子用了2万元,桂金家这两年攒了一万元,以前因为帮着二爷家,也没攒下钱。其实即使不帮二爷家,也攒不下多少。韩德才的工资加上护理费,一个月才七十多元,一年也攒不了伍佰元。

结婚时,周胜英把自己的积蓄三千元钱都给了桂金,买院子还差七千元,老首长就给拿上了。

不仅如此,老首长还给韩得才派了个勤务员,专门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本来,老首长准备把韩得才的关系,转到京都的部队疗养院。

听悠悠爸爸说起韩屯的经济情况,就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韩屯村群众的收入,在现在来说,应该说高的离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