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32)
确实是这样,现在家里存着一百元钱,就是殷实的人家,要是知道谁家有几万元钱,那还了得。
姥姥也明白王奶奶的顾虑:“姐,您别作难,都交给我就行,咱姐俩没外人,就按国家的定价,俺不能让您吃亏。您准备卖多少啊?”
“妹妹,这可不行,咱还是按220元的价格,不过,妹妹啊,俺的手里,可不只是金条,还有好些首饰,都是零碎的东西,你看能要不?”
王奶奶说完,从里屋里拿出来个缎子包,里面各种纯金的首饰有几十件,各种的戒指、帽花、手镯、项链、项圈。
姥姥看着这些东西:“姐啊,您这是把家底都磕干了,俩孩子还小,万杰他俩还得上几年学,以后你们可怎么生活啊。要不我托人在京都另给您找个院子吧。
桂金刚找了个院子,是三间的四合院,才二万元钱,整个院子九间房,也能住的开。您这些东西还是放着吧,以后说不得就能提价。再说您手里也不能缺了钱,家里还有两个小的那。”
王奶奶却坚持说:“妹妹,你说的这些俺也想过。不过听孩子们说,那个院子比较合适。再说了,比起房子来,吃穿能用几个钱。以后他俩都有工作,还能养不起俺们。妹妹啊,不瞒你说,买下那套院子,俺还能剩下几千元钱的家底。”
姥姥看她下了决心,就说:“姐,既然您考虑好了,我就不拦您了。不过咱得按国家的定价,我回去操兑钱,明天再来。”
第二天,王奶奶一共拿出来60根金条,外加一斤多的零散的金首饰,加在一起是2425克黄金,按每克8.40元的国家定价,一共是20370元钱。
王奶奶留了2万元钱,说什么也不要370元的零头。悠悠算了一下,每克金子合到了8.25元。
姥姥问她:“姐,您自己在家行吗?咋不让俩个孩子来啊。”
王奶奶嘱咐姥姥:“妹妹,我不想给孩子们增加压力,他们要是知道俺把家底都磕干了,心里也不得劲。你帮我瞒着点,别让他们知道了。”
姥姥叹了口气:“姐,俩孩子摊上您这么明白的老人,是他们的福气啊。”
8月26日,黄河突发洪峰,在村里就能听见“哇哇”的湍流声,灾情紧急,全村男女劳力都去守生产堤。一夜之间,生产堤外一片汪洋。
天还没亮,张集公社组织的抗洪抢险队就到了,韩屯村的人被替换下来,暂时回家休息。
大伙看着汹涌的洪水,哪里舍得睡。首先把各家的鸭棚转移到了防台上。防台上的猪圈和牛圈检修了一遍,把队里的猪牛都转移到防台上。
当天的夜里,洪水就顺着塘子坑下来了。不过,连村前的护村林都没漫到,就是塘子坑里的水深了,村前的二百亩地,全部被泡在水里。出村的道路,又剩下村后通往生产堤的这一条。
洪水流到韩屯村后面的生产堤,就被挡住了。生产堤内外都是水,护堤的群众站在堤上,看着两边汹涌的洪水,吓得两腿发颤。特别是上游下来的洪水里,漂浮着的农具和家畜,更是加深了人们的恐惧。
大舅妈和二舅妈的娘家,都来了人,他们帮着搬东西,搭鸭棚。傍晚回去的时候,大舅妈的娘家人,硬是把桂金的爹娘用地排车拉走了,毕竟老人腿脚不便。
27日凌晨4点,援朝舅舅回来了一趟,他两眼都是血丝,看来是一夜没睡。看到家里都安置妥当,躺炕上就睡着了。临睡前,嘱咐爱民舅舅:“五点半喊醒我。”
舅姥娘看见了,心疼的不行,一直坐在床前:“我在这里看着表,你们都去睡吧。”
8月30日,生产堤外的河水就退了下去,河滩里的土地露了出来。这次的洪峰虽然只有五天的时间,不过黄河又向北移动了200米。
村里的群众看见,都高兴的不行,大伙都说:“这次,咱村又多了300亩地。”
悠悠顺着河岸,在新增的河滩地上,全部撒上苜蓿种子,不止是洪城地界,平城地界也撒上了。
其实这两年,苜蓿的种子靠着自然的传播,韩屯上下游十几里河滩,也都长出了苜蓿,不过稀稀拉拉的不成气候。
村前塘子坑里的水位,又恢复到了2米多的深度。村东和村南的道路,彻底的被水隔断了。
等水势稳定下来,大伙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和石庙村相邻水面上的拦网,重新加固了,主要是防止两村喂养的鸭子混在一起。各家喂养的鸭子,也挪回到护村林里的鸭棚里。
9月1日,县里武装部组织民兵,在韩屯村东北的生产堤处,集中打捞水面上漂浮的东西。卫生院也派人专门防疫,村里的孩子都跑去看热闹,悠悠从商城里拿出高效消毒剂,到处跑着偷偷地挥洒。
9月5日,公社紧急召开村级干部会,舅姥爷他们开会回来。大家才知道,这次洪水漫堤,是人为造成的,当事人就是张集的公社书记。
他看到今年的洪水特别的浑浊,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并且从县里得知洪水的流量不大,不会造成大的损失,就起了放水淤积塘子坑的念头。
第314章 猪
脑子一热,就下令让护堤的民兵掘开了上游的护堤大坝,结果洪水顺着掘开的口子,对着附近的刘庄村冲了过去。刘庄住在外围的十多户人家,全部被洪水冲走了,形成了一道深沟,失踪人口38人。
9月1日,其实是在打捞尸体,韩屯是最后的屏障,大家估计失踪的人被洪水冲到了这里,结果没有捞出来。
直到9月3日清晨,失踪人员的尸体,才在张集北面的黄河大堤转弯处漂了出来。
国家黄委得知有人擅自挖掘了护堤大坝,召开了紧急会议,和地方政府结合,对这一事件严肃处理。
张集公社书记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加上38条生命,他被撤职等待处理。援朝舅舅临危不惧,积极抗洪救灾,加上以前的工作成绩,被任命为张集公社书记。
大伙在为援朝舅舅庆贺的同时,也为38条生命悲哀不已,为了个人的愚蠢决定,这得是多大的代价啊。
夏天苜蓿出土快,洪水退下去十多天,黄河滩上,一片碧绿,远远望去好像平展的地毯。大伙看着满滩的苜蓿草,都忙着买猪秧子。
其他村的人兴奋的高呼:“老天啊,您终于想起俺们来了。”
同是滩区,这两年看着石庙和韩屯靠养猪发了家,他们都羡慕的不行。可是苜蓿就长在了这两个村,他们也没办法。
现在,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还没有人为种植苜蓿的。大家还奇怪:“一样的河滩,为啥苜蓿草就长在他们两个村。”
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大伙都发狠的买猪秧子,援朝舅舅上任工作就有新起色,养殖数量激增,数量全县第一。
暑假过的非常快,村里的学校8月20日就开学了。这次开学后,志远哥哥就上初一了,昊昊和志亮上五年级。
智慧姐开学就上高二了,明年参加高考。她基础虽然不稳,但瘸子里面选将军,她的成绩在应届生中算是好的。暑假前,在全县组织的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
9月10日到了农历的八月初八,自从韩屯村的肉联厂开工后,村里养的猪就没再对外卖过。开业至今快四个月了,厂子没停过一天,就连黄河发洪峰,肉联厂也没歇业。
开业至今,肉联厂宰杀生猪6800多头,都是收的韩屯和石庙两个村的猪。
不过,临近八月十五,县里的有关单位,又来韩屯买猪肉。现在,韩屯村有了肉联厂,他们买的更加放心大胆了。
在韩屯肉食厂买肉,也算是集体对集体,摆脱了私自交易的嫌疑。买猪肉的同时,顺带着要些别的产品。
韩道伟合计了一下,八月十五期间,预定出去的猪肉,就有4万多斤,午餐肉、熏肉、火腿、香肠等产品也超过了1万斤。
这样一来,在肉联厂正常的生产量上,就得增加近300头的生猪宰杀量。
虽然肉联厂有冷库,可以提前几天把猪宰杀了冷存起来,也避免了临近十五集中宰杀。不过,肉联厂得加班才行。
过了八月初六,肉联厂就开始实行三班倒,全天24个小时上班。幸亏这两年,村里的男劳力都学会了杀猪。临时搭配起来,倒也不影响生产。
石庙村自从村干部改选后,比原来团结多了,工作也有了起色。看到接近八月十五了,他们就又找到了舅姥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