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28)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听说韩屯喂的鸭子多,也有个人来收的,不过他们是按个收,大的0.11元,小个的0.10元。

大家都会算账,根本没人卖给他们。他们打听清楚姥姥收购的价格,摇着头说:“就没见过这样做生意的,按国家的定价收,她这不是傻吗?一分钱不赚,碎了的鸭蛋就得陪本,真图个赔本赚吆喝啊!”

村里人这才明白姥姥收鸭蛋不光没赚钱,还有可能赔。大伙就劝姥姥降价,都说:“悠悠姥娘,俺们知道您这是为了俺们大伙,您的好心俺们心领了,可也不能让您赔本啊。再说了,来您这里卖鸭蛋的,可不止是咱们韩屯村的人。”

姥姥笑着告诉他们:“谢谢大伙为俺着想,鸭蛋皮厚,轻易碎不了。再说了,除了咱和石庙两个村,塘子坑里有水养的鸭子鹅多,其他的村子很少有人喂。”

鸭子鹅和养鸡不一样,要是没有水里的活食,基本上都得靠喂。鸭子鹅的食量又大,喂不饱它们不下蛋,还不停点的嘎嘎叫,让人不得安宁。因此,庄户人家很少喂鸭子鹅。

悠悠的商城里,散养的鸭蛋和鹅蛋价格超高,每斤150元,姥姥采取收鸡蛋的办法,交给食品站一小部分,大多数被悠悠放到了商城里。

其实,只要喂食足,鸭子下蛋比鸡多,基本上连着下一个多月才歇一天。去年,村里各家都买了50只鸭子,一般都有30只母鸭。

见天捡30个鸭蛋,买到悠悠家的代销点上,一天就是4元钱,一个月就是100多,这可是一笔大收入。

卖鸭蛋尝到了甜头,大家养鸭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今年春天,各家都买了上百只的鸭子,还是援朝舅舅给联系的孵化场。

大伙也不在家里养了,就在村外的护村林里,搭建了鸭棚。买鸭子的同时要几只大鹅,能防备黄鼠狼和其他的野生动物。

石庙村的群众现在学乖了,看韩屯买鸭子,他们也跟着买,不过他们可不敢买这么多。石庙村子大,村前是各生产队的猪圈,没地方让各家搭鸭棚。

不过各家还是买了二三十只,再多就不行了,鸭子和鸡不一样,热天肮脏而且味道不好。

临塘子坑的河滩里村庄,听说韩屯村喂鸭子一天能挣好几元钱,都跟着学,援朝舅舅负责给他们联系鸭苗,还领着大家来韩屯参观。

养鸭子成了韩屯村的一个致富项目,比养羊喂猪都省事。大家每天就是拾鸭蛋,撒些刚割的鲜苜蓿,打扫下鸭棚。各家的鸭棚连个门都没有,鸭子自由出入。

第308章 精品

不过从没发生过鸭子进错鸭棚的事情,由于隔着500米的水面,和外村也没道路相连,大伙也没少过鸭子。其实,还是这时候的社会治安好。

从京都回来以后,姥姥就让悠悠把前两年收购的玉器拿了出来,让姥爷鉴定。悠悠则依照后世的说法:“请艾老鉴宝!”

姥爷听的哈哈大笑:“也不知你这脑子是咋想的,满嘴里都是怪话,不过鉴宝这说法还真贴切。”

自此,姥爷总算是发挥了他的专长,开启了他的金手指,成了悠悠的鉴宝专家。

她老人家原来鉴定铜钱和铜器,现在又加上了玉器,悠悠还隔三差五的从临水带回来几件老式的家具。每当看到好东西,他老人家就忍不住的给家里人讲解一番。

亲眼看着实物,再加上姥爷详尽的讲解,悠悠后世里许多网上学来的鉴宝知识,得到了巩固。家里人的兴致也被激发出来,晚上没事,大家就围着一堆铜钱,分辨挑选。

因为,悠悠要求大家,把铜钱按种类分开。看到有收藏价值的铜钱,大家就观看讨论一阵,悠悠每次都高兴的说:“淘到宝了。”

日积月累,大家习惯了,也不觉得什么。悠悠收来的铜钱,就这样一点点的被鉴定了出来,99.99%的是普通的铜钱。

就那万分之一的精品,也让悠悠喜不自禁,这些东西放到后世,可都是价值万金的存在。即使那些普通的铜钱,后世的价格也在逐年飙升。

关键是七十年代末期,万业复苏,日用铜器大量的制作,收购站积压的废铜被融化成铜锭,大批的铜钱和旧铜器被销毁。

存世的慢慢就成了精品,物以稀为贵吗,何况后世里的人们又把铜钱当成了辟邪物品。

姥爷守着代销点,有人来就卖货,没人来就挑选铜钱,大伙也习惯了,不过都知道他喜欢铜钱、铜器等老物件。

好多的货郎担收了铜器,都过来卖给姥爷,主要是悠悠家收的废铜贵,每斤1.50元,收购站里才给1.20元。

现在,姥爷知道了家里的经济情况,花钱也大胆了,他还让货郎担帮着收购各种老物件。

货郎担不懂文物,碰到年代久远的物品,就先拿过来,让悠悠姥爷过了眼,给了价格,再回去和人家讲价,从中赚个差价。

附近的人家知道了,家里有老物件的,就拿过来卖给姥爷,越传越远,悠悠家的代销点里,不断的有人带着祖传的各种东西,来悠悠家卖。

还真别说,就是这样,姥爷隔三差四的,也能收到件好东西。

农历的三月二十六,新垫的二十亩房台收工,厂房开始建设。厂房由县建筑公司承建,房屋宽广,房顶是钢架结构。肉联厂总共建了四排房子,一排办公室,两排厂房,一排仓库。

厂子的四周是高大的围墙,里面还建了个水塔,供应厂里用水。有了水塔,厂房、学校、卫生室和养猪场,都安装了简易的自来水,村里人稀罕的都跑过来看。

拧开就“哗哗”出水的自来水,让全村人看的眼热,大伙纷纷要求在家里安装自来水。

村里的干部商量了几次,最后决定还是等肉联厂有了收益,再给全村安装自来水。

建筑平房简单,二十多天,厂房就建好了。接着就是进机器,安装设备。等一切安置到位,就到了麦收季节。

麦收前一个月,韩屯村通往大堤的路面终于露了出来,可是塘子坑里还得有一米多深的水。整整两年的时间,滩区的村庄总算有了出路。

韩屯还是县里和公社来人帮着收麦,大家这是第四年来韩屯帮忙,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变化。不少人感叹:韩屯村这样,应该算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吧!

村里的养猪场占地十亩,全部是砖瓦的猪舍,里面喂了二百头母猪,一千二百多头肥猪。因为安装了自来水,养猪场非常干净。

村里还有条编的副业,大伙的空闲时间,就用来干条编,每天都能挣五六毛钱的加工费。

村前的塘子坑里,鸭子和鹅成片,水面上不时的蹦起一条鱼,离得近了,就能清晰的看到水里游动的鱼,数量相当的多。

学校、卫生室配备齐全,村民上学看病都不用出村,家家户户都通了电。

高大的房台上,栽满了果树,麦黄杏挂满了枝头,虽然稀少,不过个头较大,桃树和苹果树也挂了果。

说起今年的小麦,长势那叫个好,麦秆粗壮,麦穗整齐,麦粒饱满,到处一片金黄,真的达到了撒土不落。

韩屯村本来就是粘土地,喂的猪多,地里施用的优质农家肥就多。今年又用了新的小麦品种,追施了两次氨水。全县的小麦生产现场会,就在韩屯村开了两次,县里的农技人员,预计单产是三百公斤。

县委李书记亲自坐镇,县农机局今年进了两台收割机,这次都带了过来。村里人算是开了眼,拖拉机带着收割机,过去就是一米多宽,割下的小麦整齐的摆放在一边。

有了这两台机器,再加上前来帮忙的二百多人,韩屯的1100亩小麦,两天的时间就收完了。

五天过后,小麦打完了,产量也出来了。今年韩屯村的小麦真是大丰收,亩产高达620斤。不过,村里人并不喜,关键是县种子站要全部收购,当做麦种,尽管是有偿收购,价格和集市上差不了多少,0.30元一斤。

可是,这样的价格,在集市上根本买不了麦子。即使是麦后,集市上的小麦,也得0.32元一斤。别看差这二分钱,一百斤就是二块钱。

村里去年人均700斤小麦,今年的产量比去年还高,算起来每人相当于少收入二十元钱。二十元钱在现在来说,算是大数目了,相当于其他村庄一年的收入。

对于韩屯村来说,二十元钱也不算什么,可大伙的心目中,还是粮食重要,几百斤的小麦全靠买,大伙还是舍不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