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95)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那人犹豫了一会,才说:“这里面可有不少烂的,你得都要了,俺也省得再跑一趟收购站了。”

姥姥求之不得,满口的答应:“俺都要了,好的放着用,烂的俺卖到收购站去。”

仓库里就有地磅,那人也没喊人,自己亲自过磅。从里面又找出来一堆来,悠悠看见高兴坏了,都是文革前的样板画,这可都是宝贝。

一共八百多斤,地上还剩一小堆没称,姥姥递给他二十元钱。“主任,剩下的别称了,俺沾点光,算一千斤吧。”其实,剩下的那些,连五十斤都不到。

那人把钱装到口袋里:“好,俺帮你喊辆地排车。”原来,他们有固定的送货人,就是看大门的同志。

主任热情的帮着她们,把样板画分开捆好,装到了地排车上,还特意的安排道:“老刘,帮这位老同志送到地方。”

到平城时下午五点多了,天快黑了。姥姥就没去找杨奶奶,在屋里点上炉子,升着温。娘俩直接进空间,吃了点东西,洗了个热水澡,就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姥姥就去找杨奶奶,她俩是一快回来的,姥姥拿着早饭,杨奶奶用三轮车推过来两个大包。

第262章 接着收

杨奶奶拉过悠悠比量着:“三月不见,悠悠又长高了,快到奶奶胸口了。”

悠悠故意的踮起脚跟,用头挨着杨奶奶的胸口,耍赖着说:“奶奶,俺到您下巴了。”

杨奶奶笑着摸了摸悠悠的头:“嗯,奶奶没比准,是到俺下巴了,长成大姑娘了。”

姥姥说她:“越长越回去了,赶紧让你杨奶奶吃饭,一会该凉了。”

吃完早饭,杨奶奶把带来的东西交给了姥姥。这仨月,她收了8000块银元,67根金条,6300元的玉器。杨奶奶也要了1万条纱巾:“快过年了,大伙卖条纱巾也算新鲜一年。”

姥姥给了她35040元钱,杨奶奶说:“马上要过年了,这段时间出手东西的人多,收这些东西更容易。”

现在的门市都是八点开门,姥姥带着悠悠又开始的扫货,各种年货都是成筐的要。即使用不完,悠悠的仓储区就是个时间静止区,东西放多长时间都和刚放进来一样。

以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品质量逐渐下降,趁现在尽量的多保存些,留着以后慢慢消耗。不过,光靠着在门市里购买的这些东西,还真是杯水车薪。

姥姥每次买东西,都会引起关注,人少了还好,顶多营业员问几句。人多时大家都不买东西了,瞪着眼看着姥姥买,还七嘴八舌的议论。

也是,这时候人们吃盐点火都算计,买葱都舍不得多要,像姥姥这种成筐买的很少,就是办喜忧事也用不了这么多。现在办个喜忧事,多说十几桌,每样青菜最多用二三十斤。

接着,娘俩去了新华书店,用同样的办法,把那里的样板画买了出来,不过比起临水来,数量少多了,才二百多斤。

上午十点多,娘俩就到了洪城。先去了副食和果品门市,买足了年货。又去了批发部,批发了好多的烟酒糖茶。

悠悠每次看到茶叶就走不动,现在的茶叶虽然没有后世的精致,可是质量那叫个好。因此,悠悠是能买多少就买多少,喝不了就放仓储区存着。

在她这里,就没有隔年茶这一说。悠悠觉得,自己拥有仓储这个大作弊器,要是利用不起来,简直是给穿越大神抹黑。

现在,人们舍得喝茶叶的不多,机关单位还没像后来似的,给工作人员免费提供茶叶。“一杯茶水一盒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现在还不存在。

所以,茶叶的销量不大,只有过年过节时,批发部才会特意的进些。

中午,娘俩是在饭店里吃的,姥姥看到饭店里煮了一大锅红烧牛肉,就要了三十斤。八毛一斤的烧牛肉,真心的便宜,现在人们都喜欢吃肥肉,牛肉瘦肉多不受人欢迎。

吃过饭,姥姥去找罗新才,悠悠在家整理东西。从商城里找出两匹碎花的的确良,让人们做棉袄里子。倒腾出一批运动服,去年的涤卡干部服,也准备了一部分。

自家人每人一件纯毛大衣,今年的春节快到雨水了,天气转暖,穿呢子衣服正合适。当然孩子们还是运动服,和村里人一样。

加上各种蔬菜和年货,装了六个大纸箱子。现在的纸箱子质量很好,结实耐用,大伙都用它放东西,一个能用好几年。谁家有个纸箱子,也算个家什,都宝贵的不行,还没见过把纸箱子当废品卖的。

悠悠家开代销点,纸箱子多,不过只有自己家的人用,村里人没一个来要的。二奶奶家搬家时,姥姥给了她几个,让她装东西。她用完后,就给送了回来。

姥姥和罗新才两口子回来时,悠悠已经收拾好了。这三个月,罗新才收了23000块银元。王代娣看到纱巾,也要了1万条,姥姥给了他们59000元钱。

罗新才问姥姥:“嫂子,银元也就收年前这一段时间了,附近的让俺收的差不多了,到现在还不卖的,一时半会的也舍不得出手了。年后,天气暖和了,俺想再去收废品,嫂子,您还要吗?”

“要啊,你只要能收起来,俺就要。”听了姥姥的话,他两口子都高兴。

“嫂子,跟着您干习惯了,俺也懒了,不愿意再操心了。现在,黑市都快成公开的了,俺也不愿意再去那里瞎倒腾。”

王代娣揭他的底:“你咋不说自己嫌利小,看不上那三核桃俩枣的。嫂子,别说他了,俺现在也是,跟着您干来钱容易,别的门路,俺还真看不上眼。别看俺买个袜子发卡的,来钱那叫个溜。比你兄弟收银元,赚的还多。”

这倒是实话,小商品利润高,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后世,大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就有好多。

他们俩口子回去了,悠悠娘俩又去了新华书店,把样板画收了回来,也是三百多斤。

现在的汽车站服务周到,办了托运,工作人员就把东西给装到车顶上,下车在负责给卸下来。不然,六个大纸箱子,娘俩真带不回去。

客车到张集时,爱国舅舅开着拖拉机在车站等着。姥姥在客车上,就让悠悠把给三舅家准备的东西,放到了两个大袋子里。一个装衣服,一个装食品。

姥姥让悠悠单独给三舅妈的父母,准备了中山装和唐装。两位老人,从三舅妈过月子,就和他们住在了一起,伺候月子看孩子。

舅姥姥去了部队,到现在没回来,二舅来信,今年过年也不回来了,等二舅妈出了大满月(生孩子一百天)再回来。毕竟四个孩子都小,二舅妈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隔着新年,她娘家妈脱不开身,年后再去接替舅姥姥。

三舅妈的母亲来开的院门,看到姥姥他们来了,赶紧往屋里让。“亲家,您这是刚回来,赶紧进屋。”

三舅妈听见动静,抱着孩子就从里屋出来了。“姑,您又进货去了。”

爱国舅舅提着两个袋子,跟着进了屋门。看到三舅妈的母亲张罗着倒茶,姥姥拦住她:“嫂子,您别忙活了,俺把东西放下,看看孩子就得回去,这马上就要天黑了。”

第263章 过年的新衣服

见悠悠扒着三舅妈要看志新,姥姥一把拉住她:“你停会再看,别把弟弟凉着了。”

三舅妈把志新放到炕上,头朝外放着,悠悠远远的看着他。

粉嘟嘟的胖脸,长长的睫毛下,一对乌黑晶亮的眼睛,滴溜溜的转动,嘴里还吹着泡泡。两只拳头举在面前,无目的的挥舞着,那叫个萌。

悠悠忍着上去摸一下的冲动,和他大眼瞪小眼的对望。

姥姥和爱国舅舅看着孩子,都高兴的不行。姥姥拉住三舅妈的娘,一个劲的感谢:“亲家,多亏您了,把孩子照料的真好,跟个银娃娃似的,真好看。”

三舅妈的娘谦虚的说:“那是随你们家的人,长的好,这院里的人谁见了,都说随援朝。”老太太是真会说话。

姥姥把带来的袋子打开,拿出里面的衣服。“亲家,俺出去给你们带了身衣服,也不知合不合身,您试了要是不合身,俺再去换。

胜男,你们四口人的衣服,也在里面,要是不合适就让援朝送回去。

嫂子,那个袋子里是吃的,您一会都放起来,里面有些青菜,放地窖里别冻了。俺们得赶紧回去,不然该摸黑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