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60)
她打开五斗橱,拿出来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干蜜枣。“姑,您也吃,这是外国进来的,可好吃了。”
悠悠认识,这蜜枣是伊国的特产,在后世也是全世界出名的美食。没想到,现在国内就有卖的。
悠悠吃了一个,还是那个味道,好像比后世的还好。“姨,您在那买的,真好吃。”
“好吃吧,我在果品公司买的,是春节专供品。知道你馋,我给你买了十斤,够你吃的。听营业员说,这蜜枣能放一春天。”
对吃的悠悠是没有一点抵抗力,立马甜甜的说奉承话:“谢谢玉玉姨,您最好了。”
玉玉笑着逗她,“那你姥姥那?”
悠悠急眼了:“玉玉姨,不带您这样的,就会给我挖坑,您大孩欺负小孩,真不仗义。”姥姥和玉玉姨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玉玉笑着对姥姥说:“姑,您再来还带着悠悠,看着她就开心,真好玩。”
停下,嘛意思,俺成玩具了,悠悠在心里翻着白眼吐槽:真不会说话,到底谁玩谁啊。
李保国回来时,带来一个火锅,还要了悠悠喜欢吃的羊杂:“悠悠,可劲吃,吃好了身体棒,才不会生病。”
有可口的还用嘱咐,悠悠埋头狂吃,这时候的羊杂是真香,好吃的悠悠很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去。
饭后,大家去了悠悠家的院子。由于时间紧,李保国就运回来800件大衣,500套风衣。
姥姥再次的嘱咐他:“兄弟,今天俺先带回去这些,等两天俺再来,你把衣服准备好,俺到时候一块给你结账。还有,这是700盒青霉素,你先卖着。”
李保国拿起盛药的提包:“姐,俺先走了,把药给他们送去。”
等他走了,姥姥给悠悠解释:“悠悠啊,咱就是少赚些,也得让你李爷爷过个舒心年,这段时间可把他忙坏了。他要是高价倒出去几百盒青霉素,这衣服钱就挣出来了,根本用不着作难。”
悠悠看着姥姥,肯定的说:“李爷爷说的对,姥姥您就是长了一颗菩萨心。”
姥姥立马拍了她一巴掌:“让你瞎说,没大没小的。”
现在刚下午一点,也不用赶两点多的客车。悠悠想起玉玉姨给的蜜枣,就和姥姥说:“姥姥,咱再去买些蜜枣吧,真好吃。”
姥姥也说:“是好吃,也快过年了,咱再买些别的,过年的时候用。”
娘俩开始了大采购。先去了果品门市,快过年了,里面的东西特别丰富,数量和品种都增加了。墙上挂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春节特供,蜜枣、葡萄干、龙眼,这可都是好东西,真正的绿色天然无公害食品。
还有各种蜜汁果脯:桃脯、杏脯、酸梅、哈密瓜等,有十几种,盛在玻璃柜台里,看得悠悠淌口水。而且价格便宜,一斤0.30—0.50元。蜜枣、葡萄干和龙眼肉贵些,一块钱一斤。这些东西都装在竹篓里,里面有密封的牛皮纸,十斤一篓。
另外,还有各种干果,核桃、栗子、大枣、柿饼、荸荠等,价格都比较低,一斤0.30元左右。这些都用麻袋盛着,五十斤一袋。
水果只有耐储藏的烟台苹果和止咳梨两种,价格还是0.30元,五十斤一篓。悠悠想,现在就这一点好,春节也不涨价,卖完为止。
别看东西多,门市里根本没几个人,也可能和时间有关,这时人们刚吃完午饭,还没出门。营业员小声的议论着:“今年的春节真冷清,往年,咱门市里挤满了人,说话声小了都听不清,喊得嗓子冒烟。”
故而,面对姥姥的询问,她们回答的相当的热情,特别是听到姥姥买的多,服务更加的周到。最后,在悠悠的暗示下,姥姥各种东西都是成篓成袋的要,苹果和梨要的更多,一样五篓。
最后结账,所有的东西加一块,一共318元。悠悠直呼便宜,姥姥呵斥她:“真想捶你一顿,没见过你这么败家的,光买这些无益的东西,就花了三百多,还敢喊便宜。”
悠悠故意顶嘴:“姥姥,别告诉我您舍不得,您老可是吃过满汉全席的,那得多少钱,这才几个钱啊。”
“有你这样比较的吗,那是啥时候,这是啥时候,你要的这些东西,赶得上几家的过活(家底)了。”想想也是,现在,家里有百元的存款,就算不错的了。
姥姥也就是嘴上说说,把东西卸到自己的院子里,接着带悠悠去了副食门市。里面的东西也很丰富,主要是各种干菜多了,成麻袋的靠墙摆着,上面挂着价格。
各种干蘑菇,木耳、银耳、金针、粉皮、海带、海米、虾皮,还有好多的咸鱼干,大部分是海鱼,大的半条就有二斤,散发出浓郁的咸香味。
青菜很少,菠菜、香菜、芹菜,还有蒜苗、蒜黄,加上萝卜、白菜和绿豆芽。门市里最多的是山药、土豆和莲藕,成筐的摞在一起,占了半个门市。
第214章 过年的新衣
上次碰到的大陈庄那伙人,正在卸车。悠悠对姥姥说:“姥姥,咱要一车藕吧,他们村的藕好吃。”
姥姥说她:“你知道这一车藕多少斤不,张嘴就要一车,啥时候才能吃完。”
“咱放着慢慢吃呗,吃不完就放商城里卖出去啊,也让我赚些钱。”
姥姥这才反映过来:“俺又把你那商城给忘了。行,我一会出去和他们说。”
姥姥过年大采购,各种干菜都是十斤二十斤的买,特别是各种咸鱼,姥姥每样买了五十斤。
买的最多的还是青菜,芹菜、菠菜、蒜苗、蒜黄每样五十斤,山药、土豆和莲藕每样一百斤,买这些东西,又花了小二百元。
姥姥和陈会计打招呼:“陈会计,还认得俺不?”
陈会计笑着回答:“本来没认出来,看到您买东西,就想起来了,俺们帮着给您拉回去。”
姥姥对他说:“就是想让你们帮忙那。”
出了门市,姥姥就问他:“陈会计,你们村的藕还有吗,俺想要点。”
“有,快过年了,俺们正挖着,您能要多少啊?”
“俺想要一车,不知道你们一车能装多少?”
“这一车装1500斤,你不用要这么多,多了不好放,够年前用的就行,俺村离城也不远,您用时就去要,俺们随时挖。”陈会计劝姥姥。悠悠听了,再次给这时人们的思想境界点赞。
姥姥给他解释:“这一车藕还真不算多,俺不是自己用,马上要过年了,想给大伙都分些。”
陈会计停了一下,才说:“这样啊,您要一车的话,俺们给您按最低的批发价,每斤0.12元。”
“行,您给俺送一车吧。”
等陈会计他们把藕送来,已经快下午四点了。悠悠把东西都收进空间,俩人就赶紧去了车站,坐车回平城。
腊月二十五,爱国舅舅拉来了四十头猪肉,姥姥对他说:“爱国,明天把你娘她们都带来吧,让大家来玩一天。”
爱国舅舅却说:“来时,俺娘就说了,年前不来了,家里忙不过来,过了年再说。”
姥姥听了有些失望:“俺还想等她们来去洗个澡,看来是没时间了。”
今天平城大集,年前就这一个集了,姥姥和悠悠决定那里也不去了,就在平城逛一天。
娘俩先去了农贸市场,虽然到年关了,来赶集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是来卖东西的,卖羊的,卖鸡的,卖鸭子大鹅的,还有好多卖鸡蛋的。卖菜的就那几种,白菜萝卜,菠菜藕,葱姜大蒜花椒茴香。
买的人却不多,娘俩走到哪里,都有人跟在后面问:“要不?”看着他们期盼的目光,悠悠特想把东西买下来。
“姥姥,咱买些鸡鸭吧,咱家的都吃完了,过年杀着吃,比猪肉好。”
姥姥说:“咱买了咋带回去,你想吃的话,咱回去再买。”
“姥姥,咱回去都到几了,年前就没集了,咱总不能在自己村里买吧。咱就在这里买,让爱国舅舅给带回去。这里有鸭子和大鹅,咱多买点,养着慢慢吃。”
姥姥看着她,头疼的说:“你咋想起一出是一出,看见啥都想买。好吧,俺先去买俩鸡笼子,卖了放里面。”
市场上,当年的公鸡五毛一斤,两年以上的公鸡和母鸡、鸭子大鹅都是四毛一斤。姥姥挑东西挺在行,看鸡爪,捏嗉子,不大会的功夫,就买了二十只鸡,六只鸭子和四个大鹅。找了一个推三轮车的,给送到自家的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