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42)
舅姥爷听了姥姥的话,感觉挺好:“好吧,你既然有门路,咱们的猪一家留一头过年,其余的都杀了。”
姥姥不同意,“别留了,还是都杀了吧,俺家那一头就够咱几家过年的了。再说了,你们看见俺那四头小猪了吧,又长成半大猪了。”
大舅妈抢着说:“姑,要留也是俺家留,俺当晚辈的,过年就该孝敬你们。”
舅姥姥拍板做决定:“就留爱国家的,咱们的都杀了,过年让他们尽个孝心。”
舅姥爷和姥姥商量:“你既然决定了,俺就找几户人家合计合计,咱先试着来。”
姥姥说:“十六集上,俺去张集把猪交了,咱十七就开始杀猪,一天先杀十头。到时候您在家里安排杀,爱国管运,我就在城里往外卖。对了,咱去平城卖,那里的工厂多。”
悠悠听了他们的话,真心的佩服姥姥,她老人家考虑事情就是全面。洪城的院子有罗新才收的废品,再说还有外人住,还是平城方便。
房顶上的雪开始化了,沿着房檐往下滴,接着就被冻住了,房檐下挂了一溜冰溜,晶莹透亮。
志远领着几个孩子,用杆子往下打。大舅看见了,出来呵斥他:“你咋不长大人心眼,砸到脸上能扎出血,一边玩去。”
接着又喊:“卫华,咱俩上房顶,把雪都扫下来。”
爸爸听到喊声,赶紧出来了,和爱国舅舅一起,把房顶上的雪都扫了下来,妈妈和舅妈往外运。
尽管天气冷的不行,石庙村的人却来了好几拨。冬闲了,人们没事干,到处跑着玩,活动一下还暖和点。他们到代销点看看,再去条编加工点瞧瞧。
人多买的东西也多,悠悠帮着姥姥递东西算账。迪迪和狗剩又去堆雪人了,二爷家的宅基上堆的到处是雪人,成了孩子们玩耍的雪场。
爸爸这一天也忙活的够呛,光出诊就三次。幸好姥姥给他买了个自行车,路上的雪也被人扫干净了。来请的都是给老人瞧病,气温降的厉害,身体适应不了,老病根复发了。
还有几波孩子病的,是大人抱着来的。悠悠觉得老弱病残,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姥姥也说:“每年的冬天,都有老人熬不过去,得走一批。”
昊昊没听明白,问:“姥姥,他们上那里去啊?”
悠悠显摆自己,抢着说:“去天国了。”
迪迪高声说:“我知道,他们解脱了,到天国享福去了,再也不用受罪了。”
姥姥说:“到底是享福还是受罪,谁见过啊,不过是人的思念罢了。”
冬季天黑的早,一家人吃过晚饭,还不到下午六点,就猫到了炕上。姥姥把大家的靴子放到炕头烘着,明早就干了,而且是热的,穿起来非常舒适。
妈妈和姥姥做手工鞋,爸爸跟着姥爷学条编。悠悠教迪迪学看图识字。童话书没有了,昊昊他们就看十万个为什么,里面好多字不认识,就不时的问悠悠。次数多了,引起了爸妈的注意。
妈妈看了几次,发现悠悠读音非常准确,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就说:“昊昊,把书给悠悠,让她读一篇,妈妈听听。”
悠悠一愣,这那里又出问题了。疑惑的接过昊昊的书,读完一抬头,见大家都看着她。
疑惑的问道:“咋了?”
志远先开口:“悠悠,您读书真好听,和姑姑读的一样。”
闻言,悠悠有点明白了,自己不自觉的用上了普通话。哎,到处都是坑,一不小心就掉里面。
赶紧找借口:“那是,俺是妈妈的闺女,当然跟妈妈一样,校长也没俺妈读书好听。”
爸妈自幼在京都长大,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即使在韩屯生活了十年,依然没有改变过来。
第189章 家教
校长是本地人,这时候学校不要求用普通话上课,别看她是师范毕业生,其实并不会说普通话。
倒是悠悠兄妹三人,从小在韩屯长大,和本地人的口音一模一样。
姥爷感慨的说:“看出来家教重要了吧,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就是说的家教。悠悠还没上学,就习惯了用普通话,你教的学生现在也没这习惯,一口的方言。”
妈妈的重点不在这里,“悠悠,这里面的字你都认识,你是咋学会的?”
原来疑惑在这里啊,悠悠赶紧编理由:“这上面不是有拼音吗?我看着注音读的。”
妈妈接过悠悠递过来的书,仔细的翻看着。“这应该是为了推广拼音专门出版的。可惜啊,还没推广开,就搁置了。
现在,学校的用的教材,还没有拼音课程。到四年级用字典时,才教点拼音,主要用笔划查字典,好多老师都不会拼音。悠悠,你跟谁学的拼音?”
悠悠真不知道这些,还好,自己给了迪迪一套拼音图片,赶紧扒拉出来:“这上面就有。”
迪迪大声的宣布:“这是我的,我也会读,和姐姐一样。”迪迪拿出来上次的画书《老鼠嫁女儿》,大声的读起来。
用的就是普通话,不过他还小,十足的童声,不注意还真听不出来。
妈妈找了好多生字,指给迪迪看,迪迪稍一考虑,就准确地读了出来。
姥爷欣慰地对爸爸说:“卫华,有这几个孩子,咱就有盼头。”
爸爸叹了口气,“孩子们没赶上好时候,窝在这里,把他们给耽误了。”
姥姥不乐意了,“啥叫耽误了,你俩啥不会,咱自己尽心的教。往后孩子们大了,你俩以教孩子为主,别的活先放放。”
姥爷也赞同:“啥也没孩子当紧,婉莹会的不能谋生,卫华你的医术可是传家的本领。”
“爸爸,我跟你学当医生,当医生好,能把狗剩姥姥救活了。”迪迪大声的喊着。
孩子的世界不好懂,不知道什么事情,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月初一,二奶奶家的一场打闹。让迪迪印象最深的,是爸爸作为医生的高大形象
志远也说:“姑父,俺也跟您学医生,长大了给俺爷爷治病,把俺爷爷的弹片都取出来,俺不能让爷爷一直带着弹片。奶奶说了,肉里不能掺假,弹片留在爷爷的身体里,爷爷就会难受。”
姥姥听了,激动的摸着志远的头。“好孩子,你爷爷没白疼你们。”
志亮说:“俺去当兵,给爷爷报仇。”
昊昊说:“我学开飞机,把你们都载上天。”
迪迪问悠悠:“姐姐,你学什么?”
悠悠说:“我学妈妈,给你们当老师。”
昊昊撇下嘴,“就你,还给俺们当老师。”
妈妈高兴,“悠悠,你把拼音读一遍,让妈妈听听。”
悠悠拿起拼音卡片,准确的读了一遍。爸爸先给了个评价,“婉莹,悠悠比你读的还标准。”
妈妈也点头,“发音比我强,悠悠,你先教哥哥他们学拼音,这可是基础。”
又对昊昊他们说:“我去张集给你们买字典,学会了拼音,你们自己查字典,就能自学了。”
志远问:“姑姑,啥是自学啊?”
悠悠显摆的指着自己:“哥哥,我就是自学的。自己看书学习就是自学。”
姥姥说:“咱家住村外,悠悠连个伴也没有,孩子自己呆着,没东西玩就看书,倒是学会了这么多东西。”
姥爷说:“悠悠从小就懂事,越来越像个小大人。咱搬到村里来了,今后多让她出去找女孩子玩,早慧的孩子伤身。”
爸爸抱过悠悠,摸着她的手腕品脉。“没事,皮实着那。”
妈妈也说:“就她这泼实劲,能吃能睡的,傻大胆的样,可得圈着点,撒开手不知道惹出什么祸来。”
姥姥抱过悠悠:“俺悠悠归我管,不用你们操心。”
妈妈看着姥姥无语,表情可丰富了。
爸爸就说:“孩子还小,不懂的事情多了,咱多注意些就行,也不能太拘着孩子。”
昊昊是个急性子,“悠悠,快过来,给哥哥当老师。”
悠悠的老师生涯从此开启,大舅每天晚上都把志高、志刚、志勇送过来,一起跟着学拼音。
后来,他们几个的自学能力都很强,和这时候打下的拼音基础分不开。许多年以后,悠悠压制他们的法宝,就是以老师自居。“师傅有其事,弟子服其劳。”
志远和迪迪则跟着爸爸学习,迪迪个小不点,背医书比志远都快,当然理解力没志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