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逼我考科举+番外(174)

说着,人也从椅子上起来了,随手拿过旁边的布盖住抽屉后,又跟着他夫人一道出了书房……

尚书府这边,胡老夫人也没有吃中饭。知道二儿子要带着人回来,特意等了一会儿,想要跟他们一起吃。

今儿人有点多,饭桌上也是热热闹闹的,看得胡老夫人十分高兴。

午饭过后,众人便留在上房里头陪着老夫人一道儿说话。

郑远安今儿听顾邵说了那糖方子的事儿,也知道今日生意做的有多好。他大概猜出了顾邵的意思。这会儿也没有什么事,他与顾邵闲聊的时候,便说到了这个。

顾邵也没瞒着:“明天就想让爹娘留在京城里头。只是翰林院的月俸也不多,单靠这个的话,一大家子的人,在京城也过不下去。如今有了一笔额外的收入,往后日子也能好过一点。”

胡老夫人听着怪心疼他的:“也真是难为你了,竟然想了这么多。”

是个孝顺的孩子,她转身看着陈金莲:“你们夫妻俩会养孩子,把几个孩子都教得这么出众,真是不容易呢。”

陈金莲不由得挺直了身板。对她来说,大儿子就是她的底气。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谁提起来,陈金莲都底气十足。

“能留在京城便留在京城吧。否则一家人分居两地的,不知道多难受呢。”说着,胡老夫人便想起来二儿子这么多年不着家,可把她给难受坏了。胡老夫人说着,一时又想起了李氏来,“那你们呢?可有什么章程?”

李氏笑了笑,只是笑容里怎么瞧着都有一股苦涩,道:“我们家,多半是留不住的。”

他们家的家底都在金坛县,不像他们顾家,卷个包袱便可以走人,他们陈家可没有那么容易走掉。

胡老夫人叹了一口气:“我也说不上什么,你们两家人再好好商议一下。”

陈金莲刚想说有什么好商议的,她跟李氏压根也没什么好商议的,可还没咕哝出声呢,便听到李氏立马抢着回了一句:“老夫人您放心,我们回去会好好商议的。”

陈金莲目瞪口呆——商议,商议什么啊?她咋不知道。

“是了是了,往后你们两家人就变成一家人,有什么事情都得慢慢商议着来,有商有量的,日子才能过得好。”胡老夫人絮絮叨叨,其实也不过是为了他们两家好,她打量着李氏和陈金莲,也不知道是发现了什么,突然道:“我看着你们亲家两个关系也不错,乍一看竟像姐妹似的。”

陈金莲差点没有拉下脸来,姐妹?呵呵。

胡老夫人还拉过顾邵道:“你说说是不是?猛得一看,这眉眼处可不是有点相似么。”

顾邵挫着手,尴尬不已。

胡老夫人笑眯眯:“这说明什么啊,说明你们俩天生就该是亲家,天生就该关系好是不是?亲家和和气气,两家才能各自安生。都是希望孩子好,该是一条心的。”

陈金莲和李氏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却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只是面上却还是笑呵呵地与胡老夫人道:“可不是这样么,老夫人眼神真好。”

胡老夫人眼神一闪,嘚瑟了一下:“那是,老婆子我看人看得最准了。”

胡老夫人的几句话之后,陈金莲和李氏都沉默了好一会儿。只是胡老夫人却好像没看见似的,说完了她们两个人,看向顾邵的时候,忽然又来了一句:

“对了,前段时间我找人算了日子,大后天就不错,要不咱们将认亲的事先办一下。”

郑远安懵了一下。

顾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看了郑先生一眼,略有几分呆滞。认亲这事他是知道的,只是他之前也没有多想,不过现在胡老夫人提出来之后,顾邵不愿意想也不行了。

顾邵忽然想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认亲之后,他要叫郑先生什么?

第127章 首次分钱

从尚书府出来之后,顾邵一直神情恍惚。

认亲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大后天认,这事儿没法儿再改。可顾邵似乎一下子还缓不过来,对着郑先生的时候老是觉得别扭。

大概,还没办法将郑先生从先生转变成干爹吧。他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郑嘉树和他的几个小伙伴依旧留在了尚书府玩耍,至于顾邵他们,则是回了铺子里头。毕竟是头一日么,总得多看着点儿。

回去之后,李氏便将陈金莲拉到了一边。陈金莲不大愿意,可李氏仿佛铁了心想要跟她出去似的,陈金莲不想过去去李氏便不肯放过她,一直盯着。

陈金莲也是服了她了。不好当着儿子的面给她难堪,也只能悄悄地跟着李氏去了一边。呵,她倒是要看看,这人究竟能说出个什么玩意儿来!

李氏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有些话需要跟陈金莲说清楚。

两人坐下之后,李氏便先发制人了:“今儿在尚书府里说的话,想必你也都听到了。”

陈金莲哼了一声,没有什么好语气:“你说的话那么多,我怎么知道你指的是哪一句?”

“说的。整是我们家往后得回金坛县的事。”李氏坦诚道,“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虽然心疼秀娘,但是走不掉就是走不掉,也没法子为了她一个人举家搬到京城来。”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陈金莲“哦”了一声,没怎么放在心上。李氏回去才好呢,回去了就没有人再气她了。

“待我们回去之后,秀娘也嫁进你们家了。”

这话……陈金莲悄悄地竖起了耳朵,想着这李氏怕不是要向她服软吧。也是,她女儿毕竟是要嫁到他们家来的,若是不想她女儿以后吃亏,那肯定是要先服软的。陈金莲只要一想到李氏会朝她低头,便暗搓搓地期待了起来。

不知道待会儿李氏会怎么求她呢,她可得端住了。

只是李氏却没有按照她的意思来,话锋一转:“她嫁过去之后,你们家可就多了一个人。我如今叫你过来,只是想问一下你的打算。”

陈金莲迟疑了一下,略有些失望:“什么打算?”

“你们莫不是打算,一家人都挤在那个宅子里头?我说句实话,那宅子住你们一家五口都够呛,礼哥儿眼瞧着就快长大了,总不好再跟小妹住一间屋子吧。再有便是成亲之后的事了。这孩子的事向来都是讲究一个缘分的,也急不来,先不说这个,可日后姑爷必定得往上爬吧,家里总不至于连个端茶送水的下人都没有,连个赶马的车夫都没有吧?可若是添了这些下人,那屋子还住得下吗?”

她这几句话,一下子把陈金莲给问糊涂了。

她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些事啊。看着李氏一脸我就知道你从来也没想过的表情,陈金莲顿时觉得不爽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船到桥头自然直,做什么要想这么多?再说了,邵哥儿如今不是有了那糖方子么,已经在挣钱了。”

“靠着这两个方子,是能挣钱,却挣不到什么大钱。你可知道京城的房子有多贵,多少人便是挣了一辈子的钱都买不起。如今姑爷那宅子,还是沾了郑先生的光,否则,过得还不知道有多苦呢。单只靠这两个方子挣的钱,也不知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换上大宅子。再者说了,他这方子挣的钱,不还得养活你们一家几口?”

李氏丝毫没有藏着掖着,说话也直。本来,如果不考虑那么多的话,顾家这些人对于顾邵来说确实是个拖累。

陈金莲这回知道李氏是什么意思了。她这根本就是来者不善,想要找茬的:“我看你分明就是见不得我们留在京城里头,想要赶我们走!”

她才不会上当呢。

李氏凉凉一笑:“我若是真容不得你们留在京城里头,也不会叫你到这儿来,还跟你费这些口舌。”

陈金莲不服气,小声嘀咕:“说了这么多,有个屁用。”

也不给个法子,白让人听着难受!

李氏自然也听到了这一句,笑道:“我这边倒是有个法子,就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了。”

顿了许久,陈金莲小声说着:“……想来也不会是什么有用的法子。”

知道陈金莲是什么本性,李氏也不至于跟她生气,只道:“出于私心,我是不愿意见你们一家人老是拖累着姑爷的。可你们毕竟是他的家人,他也时时刻刻念着你们,姑爷有孝心,那是姑爷良善。既这么着,那你们夫妻两个也得争气。秀娘这铺子每日都得上新货,待她制糖制熟练了,我便让她好好地教你们俩。这一来,免得制糖的法子被外人学了过去,恐日后有了损失;二来,你们夫妻二人在铺子里头帮忙,每个月也会给你们月钱。这钱往后你们就攒着,以后不论是礼哥儿还是小妹,要用到钱的地方多了去了。你们总不至于让姑爷一直帮扶着弟弟妹妹、什么钱都要他出吧?手里头有点积蓄,才不至于让儿子难做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