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贵女做谋士(58)
“好,先回去罢,待会儿你我分开进殿。”
“嗯!”
*
二人陆续回到宴间,太极宫内丝竹奏乐声涤荡,周漪澜今日负责办宴,只要不离得久了稍离开一时也无人注意。
顾小楼不动声色地转回城阳身后,恰逢云丞善抬头,狡黠地望她一眼又很快转开,明显是认出了她。
顾小楼今日进宫的目的已达成,亲眼确认过漪澜的处境,堂兄的事也有了着落,她心安不少。
此时,忽听殿中乐声乍停,元庆帝厚重的声音徐徐响起:
“朕之八女,公主安仪,秉性端淑,柔明毓德,朕正欲为之择一佳婿。今见西北王世子云丞宣,行端出众,品正飒爽,又适逢婚配,堪为良缘,特赐婚二人……”
顾小楼心下微震,胡惟远尚了城阳公主,自此彻底留京,云丞宣若是尚了安仪公主,还回得去西北吗?元庆帝这是打算以姻亲制衡云正,以世子钳制西北王府吗?
众人神色各异,席间几位皇子面色纹丝不动,似早有所料,其中就包括成王及雍王。
这时,只见云丞宣起身撩袍跪地道:“公主行止俱佳贵不可言,陛下殊赐,臣本应谢纳皇恩。只是,微臣虽未婚配,但早已情有所专心有所属,万不敢接下旨意,误公主一生,还望陛下赎罪!”说罢额头伏地拜身不起。
安仪公主听闻此言,方才还言笑晏晏的一张俏脸,霎时间青白交加,双肩轻轻抖动,手中方帕被攥得死紧,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皇帝那桌。
大殿内静得落针可闻,元庆帝面容微沉,过了片刻才又出言问道:
“哦?云世子既早有心仪之人,朕自不能拆人姻缘,只不知云世子看上的是哪家闺秀?朕也好成人之美!”
“回陛下,臣不知!此女只是昔日臣于寺庙进香时,曾有过惊鸿一瞥,因匆忙赶往京城为陛下庆寿,还未来得及细细查访!待回西北,臣会派人查问清楚后,再上门求亲。”
云丞宣俯身跪地,语气却是不卑不亢。
顾小楼心道一声机敏,云丞宣这话是真是假很难说得清,以顾小楼对他微末的了解,八成是假的,难为他能现场编出这么一个合情合宜的借口。
毕竟臣子要想推拒皇帝的赐婚,理由可不那么好找的!
以父母之命拒之,是头一个行不通的,须知君命大于天,父母之命再大也大不过君命。
而若贬损自身,便打了皇帝和公主的脸,亦行不通。身为臣子,却宁愿自我贬低也不肯尚皇家公主,皇帝心中该如何作想?传出去了皇家颜面又该何存?
心有所属这话,看似儿女情长,实则举重若轻。
臣子不遵皇命是不敬,可臣子敬重君主,君主也要爱护臣子。如皇帝不顾忌臣子心意,非要令臣子弃所爱尚公主,传出去了反而有损皇誉。
云丞宣先是对公主赞扬一番,后才表明自己心有所属,儿女私情上,即便是皇帝也不好强人所难。但如果拿女子闺誉来说事,偏云丞宣又表示并不清楚对方的身份,这话简直答得滑不留手……
元庆帝未必信,但这事儿却不好强硬施压,因为他是一个十分在乎自己声名、号称以‘仁善’治天下的君王。自古以来,可没有哪位仁君会逼着别人娶自己女儿的……
至于不高兴,当然多少总会有一些,但只要云家在政事上能给元庆帝一个满意的表现,这点小小的不愉快又算的了什么呢?
果然,元庆帝听闻此言后,便转了话题未再纠缠,这一次的交锋,云丞宣四两拨千斤地稳住一地。
席间众人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言笑晏晏。
*
宴席散去,云家兄妹乘驾出宫的路上,‘正巧’遇到城阳一行……
“云世子,西北一别,徐久不见了!”城阳开口问候过云丞宣后,转而又对云丞善笑着叮嘱道,“阿善,等着本宫的帖子!”
云丞宣颔首回声:“公主金安,小妹顽皮,有劳公主担待!”
“哥哥,我进了京可是很规矩的!”云丞善回过城阳后,对着云世子不服气道。
“世子客气了,阿善性真烂漫,与本宫很是投缘。”
“公主抬爱。”云丞宣的态度依旧不远不近。
“喔,对了,今日与本宫一同前来的有位世子的老朋友……”
说着命丫鬟抬帘,露出一张玉雪似的脸,正是顾小楼。
第一次见到着女装的顾小楼,云丞宣微愣了一瞬,才浅笑问了声好。她当然不可能当着城阳的面与对方细聊,也只是以礼回之。二人间这一来一往,犹如蜻蜓点水,清淡的很。
云丞宣比在西北时更高了、更白了、更显英俊了。上次见面还是她跟随城阳进京前去云府辞别,二人交集不多但曾共历过生死,承蒙他几番照顾,如今故人重逢,顾小楼心下还是有几分感怀的。
此时,一旁的城阳巧笑嫣然道:“这离开得久了,想起年前在西北那阵日子,本宫这心里倒挺惦记的。改日公主府相邀叙旧,世子可不要推拒。”
“不敢。”
寒暄过后,双方才各做分别。云丞宣望着前方滚滚而去的城阳座驾,面色深沉如水,神思不由飘远。
第56章
北风凛冽,京城内外,一夜飘雪。
翌日,宫里降下旨意,光禄寺丞元瑞之女元奉清,被指婚于皇六子秦王。且特命新人择三月完婚,一切礼仪,交由礼部操办。
元瑞乃元淑妃长兄,皇子婚事,元庆帝定早有考量,但特意选在这个时候公布,未尝没有安抚淑妃的意味在。六宫无后,如今由元淑妃如今代掌凤印,前日云丞宣当面拒婚,这淑妃面上总归是不大好看的。
说起来,元淑妃一无皇子而无家室,却能在先皇后逝后执掌后宫至今,与崔贵妃平分秋色甚至隐压一头,自然不会是个简单人物。
她是元庆帝的第一个女人,彼时,今上只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子,连亲王都还未封。元淑妃便是从那时开始伴在元庆帝身边的,半年后今上被封淄王,去了封地,先皇后才嫁入王府。
这些年来,淑妃表现得识大体、知礼节,文德皇后薨后,她接掌后宫,将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不妒忌妃嫔,不笼络皇子,深得元庆帝看重,唯一的私心便是较为看顾娘家。
原本,在这京官多如狗、勋贵满地走的天子脚下,元家算是有些落魄的,人丁不旺根基薄弱,往上三辈数还是贫农出身。元淑妃生父寒窗苦读十年,赶上了朝廷重用寒门庶族,中第后因为人颇善钻营,得以在京中捞了个小官做,元家这才在京城落下脚来。
元庆帝未登大宝之时,本只是个喜好诗文作画的闲散王爷,但奈何“命好”,兄弟们一个个不论是在京中的、还是在封地的,斗得那是一个死去活来、活来死去,最后竟是叫他这个远离是非中心的捡了便宜……
元庆帝继位后不久,就封了元氏作淑妃,为着淑妃的脸面,对元家也多少抬举一些。
只是他对淑妃虽有情谊,倒也说不上多宠爱,是故抬举元家倒也有限,不然元瑞也不会混了一辈子只混到个光禄寺丞。虽属六品官,但没多大实权,在光禄少卿之下,参领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罢了。
如今安仪公主被西北王世子当面拒婚,不管有何理由,淑妃心里总是不大痛快的。可这好夫婿,也不是说找就能立马找一个来的,不然安仪公主的婚事也不会拖到现在了。
皇帝看重淑妃,自然要在此事上做描补,于是便想出这么一招来安慰淑妃,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结论罢了,元庆帝之所以这么做,实则有另一层考量。
现下东宫动荡,其它皇子王爷的妻子身份也不宜太高……
*
月夜,繁星高挂,如幕成连。
宫墙之内的怜星阁,此刻正满地残花碎盏,一片狼藉。
“就说本宫睡着,不见。”
殿内,一桃粉色织金衫的女子站在室中央,对着门口宫婢语色冰冷道。
“是……殿下……”
小宫人忐忑应下,转身出了殿外,对着来人行礼道:“回淑妃娘娘,公主殿下似是睡着,没有应……”
元淑妃未理会她的回话,听到一半见她支支吾吾的样子,直接闯了进去:“安仪,母妃有话与你说!”
怜星阁的宫人无一敢拦,淑妃一路疾步前行,直接冲门而入,随身宫婢则留在殿外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