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贵女做谋士(4)
此人一身白衣胜雪,锦衫墨发,手持一柄折扇,行色间带着几分随性洒脱,气质温润如岚。这样的行止派头,一眼便知,定是哪家的世族公子。
白衣公子此时正走在顾小楼的前面,看着守卫低头哈腰的模样,顾小楼不由放慢了脚步,打算等这人进了门自己再过去。没想到白衣公子忽转身朝顾小楼的方向看了过来,神色间还多了几分探究之意。
顾小楼一时摸不清这人是什么意思,莫不是以为自己是跟着他过来的吧?这么一想,便暗暗摇了摇头,提起步子神情自若地朝前走了过去。将文章交给守卫后正欲离开,不料从这位公子身旁经过时,对方突然开了口:“敢问公子是否为书院的同窗?”
顾小楼神色坦然道:“希望能有这个荣幸。”说罢作揖离开……
她知此人身份应是不凡,但没有第一次见面就求人的道理,特别是面对士子这样的所谓清流,只会令他们感觉你太过功利,因故她并未多做攀谈。
只她不知,在她离开后,这位白衣男子竟回身与一旁的门卫打听起了她来:“此人是来求学的?”
“回程公子,那位公子每日都来投文求见院首,至今已有一月。”
“哦?有趣,此文便交与我吧”。
“是。”
待白衣男子进门后,守卫也长长舒了一口气,实在是日日相见,他难免对这位容色颇佳又知书达理的“小公子”多了几分香火情。自己不是没有帮她递过文章,可递进去了也不过是压在成堆的文章里,根本上不了裴院首的桌案。
但方才的程公子不同,此人乃裴院首十分看重的门生程少谦,这文章若得了他的青眼,八成能送到裴院首的跟前!
第3章
第二日顾小楼再去书院时,突然被告知裴院首要见她。
她隐隐觉得,此事或许同昨日所见的那位白衣公子有关,不然为何偏巧在遇见他后就裴如海就答应见自己了?直到过门外的守卫之后,她才确定了自己所料未错,此事果真多亏了那位程少谦程公子……
顾小楼跟着守卫穿廊而过,进了内门才发现,这青山书院三面环山,层峦叠翠,茂林修竹,山水环绕,不似书院,倒更似名山盛景。
最后守卫将她带至了一处名白泉轩的小楼前。通禀过后,顾小楼整了整衣冠,抬首跟着引路的书童一路进了阁楼,行至书房,方才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裴院首。这裴如海据说已年逾五旬,但眼前的中年男子风度翩翩,宽额隆鼻,一表人才,更年轻十岁的样子。
“你便是顾小楼?”裴如海的声音铿锵有力。
“顾小楼见过院首大人。”
“竟是个女子?”裴如海可不是守卫那般的毛头小子,一眼便看破了她的伪饰。顾小楼来之前不是没想到这种可能,倒也未过窘迫。
“不敢欺瞒大人,小女年十四,幽州人氏,自幼喜诗书,以本朝谢夫人为志。”谢夫人是大魏朝开国时期的著名才女,听闻这裴如海的妻子也是当世才女,夫妻二人又鹣鲽情深。既如此,其对女子求学应会少些偏见吧?
至于家乡,假路引上注的便是幽州,顾小楼虽长在京城,但顾家祖籍幽州,方言也说得几句,这般对应也是顾延庭的一番苦心,以免她在口音上露了陷儿。
“为何每日坚持投书与我?你可知被我看到的机会甚渺?如不是昨日少谦来提,纵你再有才学,今日恐怕也未能得见。”
“小女但求无愧于己,只是小女初到陇西,昨日与程公子只一面之缘,却得以他这般相助,此恩定当铭记于心。”
“嗯,少谦为人忠义好善,你知念他这份义气便够了。我昨日看了你的文章,虽为女子,行文间的才情气度却不输男子,当得起一句聪慧,可言祖上何人?”
所谓祖上何人,其实就是在问你祖上有没有名人。
“小女出身低微,祖上世代布衣,自幼得父亲教导,只是几年前父母意外身逝,我独自一人流落此地。一介孤女实恐惹人招眼,这才不得已才扮作男子身份行走,绝非故意欺瞒于大人,还望大人见谅。”顾小楼便将提前预备好的说辞托出。
陇西靠近西域,商贸发达,民风开放,正因如此对女子的偏见也相对少些。青山书院不止收男学子,也收女学子,日常授课分作男女两院。顾小楼之所以扮作男装,也有女院不收平民女子入学的缘故。或是怜其身世或是胸怀宽广,裴如海虽戳穿了她的女子身份,但也未过多计较。不仅如此,还表示了如果她能通过书院考试,可以给她一个女院书僮的身份。
裴入海这个法子倒是合宜,青山书院虽有不少寒门士子,但那是因男子可以参加科举,而科举是不论门第的。女子便不同了,青山书院所收的女学子无一不是贵族世女,并不会为她破这个例,但若女扮男装和男子们同窗进学,也是不妥。
幸而裴如海赏其学识,女院的女夫子身边缺几个书僮,顾小楼身为女子,又识文断字,倒正适合。
书僮因要负责夫子在书院的一应事物,若不识字,用起来难免不顺手。但平民女子识字的少有,贵族女子又怎么可能作书僮,因此女书僮并不易得。而作夫子的书僮既能兼听课业,在夫子身边耳濡目染,又能接触到颇多人事,倒也不错。且顾小楼心知,这个结果已是她眼下所能谋得的最好结果了。
青山书院占地百里,分三院六馆。
三院分为男院、女院及夫子院;六馆则是指学馆、藏书、祭祀、园林、武场和食宿六处场地。食宿在延宾馆、藏书在文昌阁、祭祀在崇圣祠、读书在明伦堂、武场是明武堂、饮泉林则是学子们开书会斗诗文时的高雅之地。
待顾小楼通过考试正式入院已是十日之后。
青山书院的女院有三位女夫子,顾小楼这位书僮,是裴如海为其妻孟阮孟夫子请的。孟阮身边原有的女书僮是她的丫鬟,但书院院务繁忙,几个丫鬟出了书院还要负责孟阮在府里的一应事物,着实有些不够用了。因而,顾小楼这个书僮倒是来得及时,到孟阮身边后也未受什么排挤打压。
她明白自己能有今日,确实多亏了那程少谦的帮忙。故而进书院不久,她便择了几样礼物前去拜访致谢。程少谦并非陇西人,而是出身渭南世族,渭南程家在世族里也是高门。之所以出现在此地,据说是因游学。
此人乃裴如海门生,学问好,讲义气,行事又颇具君子之风,故而在这书院里人缘好朋友多。自顾小楼亲自登门拜谢之后,一来二去地两人也渐渐熟了。
……………………………………………………
转眼已是初春,距顾小楼来到青山书院已有月余。孟夫子为人宽和,在尽职尽责,在学院很受尊敬。又因是院首夫人,奉承之人不少,作其书僮倒让顾小楼结识了不少人。
每月初五,她都要到藏书馆清理物藏。
这日,才出了书馆的门,衣服还未来得及换,便瞧见兴致颇好的程少谦正朝她走过来。
“小楼,今日天气甚好,想不想出去?”
今日学堂休沐,顾小楼想着稍后应也无事,便应下了。
未曾想程少谦竟是将她带去了明武堂,这里除了练武场,还建有马场和球场。虽说西北民风好武,但孟夫子没有这样的爱好,因而顾小楼平日没什么机会到这边,今日还是第一次来。
生母李氏虽去得早,但她同外祖家一家却并未疏远了,反而很是亲近。
李氏出身将门,外祖父李錾曾任禁军中军都指挥使,李家子孙繁茂小辈众多,顾小楼还在京时,常到外祖府上暂住。
李府中武场马场一应俱全,府里的小姐少爷们个个拉得弓挽得马,顾小楼跟着也练得一身好骑术,还曾养过一匹名为逐风的白毛纯血马。
几日前,她在饮泉林的山上望见明武堂的马场上有人御马疾驰,眼热得紧,当时程少谦就在旁边。
思及此处,她不禁觉得胸口一暖,却不知如何开口。
程少谦一脸“我就料到你会如此”的表情,用折扇轻点了点她的脑袋,开口道:“那日在山上,我瞧你盯着人家的马一副走不动道的样子便猜到了!左边第三匹黑马是我的赤月,会骑的话上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