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华谋(114)

作者:苏四公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HE 专情 权谋 皇后 转世 那个深得帝王爱重,代代传颂的庄敬皇后重生了。这一生她不愿再做那个心中只有天下苍生,为大梁耗尽最后一滴心血,却被孤独囚禁于宫闱的贤后。这一世,她要自由自在,做个纨绔逍遥一世。 点击展开

程二太太进门的时候,程家虽然还不是承恩侯府,但安郡王已经登基继位,众人逢迎程家都来不及,程三太太进门的时候,程家已经是炙手可热的承恩侯府了,她们本就存了攀附的心思,自然乐意往程老夫人跟前凑。

而当年她的父亲是汝阳县令,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老承恩侯却不过只是汝阳县里的一个典吏,后来她的父亲在安州知府的任上得罪了人,下了狱,差点没了性命,是通过老承恩侯的关系,搭上了安郡王,由安郡王从中说和,才得以出狱。

那时候无论是安郡王,还是老承恩侯都不曾显贵闻达,却能如此义气相助,他们一家自然是将安郡王和老承恩侯当作救命恩人来看待的。

所以老承恩侯看中了她做儿媳妇,只略略一提,她的父母便毫不犹豫地要把她嫁给程平,程平生得一副好相貌,瞧着也是个极风雅的人,莫说是她父母了,就是只见了一面的她也是很满意的。

老承恩侯不是读书人出身,一辈子都只能干个典吏,就算程香因为生子有功,当上了郡王侧妃,也改变不了他的出身,能为长子娶上进士家的嫡女,对他们家而言,是不亚于程香当上郡王侧妃的风光事儿。

这门亲事当时也可以算是皆大欢喜了,可问题就出现在程平的附庸风雅上,成亲之前,程平在花楼喝酒,与花魁娘子诗歌唱和,传为“佳话”,程平颇为自己这个汝阳第一风流才子的名号沾沾自喜,却没有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彻底伤了待嫁的未婚妻的心。

“那时候我都生出悔嫁的心思了。”程夫人的眼神晦暗不明,这是她第一次在孩子面前提及往事,“你外祖父外祖母把我训斥了一通,说是男子哪有不寻花问柳的?你父亲得了花魁青睐是风雅的好事,为人妻子要贤明大度,不要给他们丢脸。”

程锦的外祖父已经故去了,大舅父在京城翰林院里任职,外祖母同小舅父一家依旧住在汝阳祖宅,这些年和承恩侯府走得不近不远,除了年节时例行问候,倒也没有太多往来,如今听得这一番旧事,她才明白其中缘由。

程夫人婚后的日子不好过,对娘家未必是没有埋怨的,尤其是对她的父母,只不过不敢宣诸于口而已,但是刘家再怎么样也比程家好,她在刘家的闺阁时光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无忧的岁月了,可惜如今也只能带着埋怨回忆了。

“去他的贤明大度,只有那些自诩风流的斯文败类才喜欢成天往烟花之地跑,和那等上不得台面的女子诗文唱和。”程夫人呸了一声,“那些有正经官职在身的官人哪个去那种地方了?”

程夫人倒是半点都不避讳在未嫁的女儿面前谈论这些,她原本也就不是普通的闺阁妇人,否则也教不出程钤程锦这样离经叛道的女儿。

“他们也不敢去啊。”

按大梁律,除了公务之外,官员是不准踏足烟花之地的,否则被御史台发现了,必定是要被弹劾丢官的。

当年的程平只是一个普通学子,自然不在此禁令约束之内,事实上,大梁的青楼做的也都是他们这些年轻学子、纨绔子弟和商贾巨富的生意,花魁娘子们都是经过精心调教的,很有几分学识涵养,爱才不爱财,那些对商人一掷千金不屑一顾,偏偏青睐才子的佳人,往往更能受到客人们的追捧,而那些学子们也以得到花魁青睐为荣,久而久之,学子们与花魁娘子们的诗文唱和竟然成了风雅的潮流。

尤其是这十几年,那官员不准踏足烟花之地的禁令,早已形同虚设,毕竟如今在位子上的那些大人们当年也都是追逐着这些花魁娘子们成长起来的。

“我也闹了几次,到底还是爱惜这条命,人活一世不容易,有什么比好好活着更重要呢?”程夫人自嘲一笑,“这是当年我在汝阳时遇到的一个小乞儿说的话,他年纪不大,但四肢尽折,容貌俱毁,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也能活下来,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挣扎着求生。我那时候就想,连这样一个人都一门心思想着要活,我有什么资格轻言生死?阿锦,我们这一生不可能是平安顺遂的,总会遇到许许多多不如意,甚至让你恨不得立刻死去的痛苦,但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关口,很多事情那时候觉得过不去,但你咬咬牙,忍过去之后,再回头看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十六岁的待嫁少女刘芳华眼中,嫁给程平这样一个浪荡子无异于天塌地陷,但在如今的程夫人刘氏眼中,只要人不倒,天就永远塌不下来。

第一百五十九章 恐惧

程夫人怜爱地摸了摸程锦的头发,“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你命格极贵,听起来是好事,但你今后所遭遇是恐也是常人所意想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事儿,你都要好好活下去,记住,不只是活下去,还要好好活下去。”

程锦眨着清凌凌的双眼望向程夫人,大概是因为程钰的事情对她有所触动,若程钰当初不执迷于那段已没了缘分的母女亲情,也许不会落到如今的地步。

如今出了妖尸吃人的事儿,程夫人怕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若是承恩侯府真遭了大难,她无论如何都是要保全她的。。

“阿娘是不是为那妖尸的事儿忧心?”程锦轻松地笑道,“您尽管放心,此事很快便会解决的。”

程夫人轻轻摇了摇头,“那妖尸没有神智,兴许还好防范,我担心的是那秦嬷嬷身后的人,事情过了这些天,她的死讯想来也传出去了,却没有半分动静,我也使人出去寻过了,好好一个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越是这样,我就越担心她那个表哥在谋划什么……”

一个秦嬷嬷便能瞒着整个承恩侯府上上下下三年,当着他们的面在院子里养尸,这能耐不是一般的大,她的“表哥”又岂会是泛泛之辈?

说不定他们身后还有一个门派支撑,杀了一个惹来一窝,承恩侯府在明,他们却在暗,谁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对他们放冷箭。

这个想法让程夫人觉得很恐惧,却又不敢在任何人面前表露出来,她是当家主母,她若是慌了,这个府就乱了。

“阿娘放心吧,文大人说过此事交给他,咱们尽管相信便是,那秦嬷嬷再厉害,还不是被他一招解决了?”若换作之前,兴许程锦还会紧张担忧,如今发现文绍安已经拥有了当年的法力,哪里还会再有半分担心?

当初的文定年可是可以以一己之力封印大妖的法术天才,区区几个歪门邪道的方士,又岂能奈何得了他?

“文大人的读书人出身,在那些方士的法术面前,怕也是无计可施。”程夫人一脸不信。

“文大人是鸿山门下啊,其实鸿山当年最擅长的可不是读书济世安民,而是封妖捉鬼的术法。”

“你又是从哪里寻来的话本子?这样的话莫要在外头瞎说,若是传扬出去,可是要惹怒鸿山门人的,”程夫人顿了顿,“我知夫子看重你,可你不愿意拜入他门下,也不该胡说人家是捉鬼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大梁开国以来,经过数十年反复强调,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游侠方士的地位不比贩夫走卒高多少,甚至还要低上不少。

就连当年史家修史的时候,都只字不提赵齐的宗师身份,对文定年镇封大妖的种种更是讳莫如深。

所以在程夫人眼中,程锦说鸿山擅长术法,无疑是在咒骂鸿山书院不入流。

程锦笑了笑,如今这天下是读书人的天下,自然是容不得其他人来分权,只不过这种局面也是她当初乐见的。

读书人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无论他们再怎么勾心斗角,礼义廉耻还是懂得的,就算心思再歹毒也不敢扯下那层虚伪的皮,只要那层皮还在,风气就不至于太坏,不至于落得前朝阉宦方士弄权,毫无顾忌地残害生民的局面。

“前朝皇帝迷信方士巫术,我听说燕末帝当年迷信方士,曾剜了一百个童男童女的心来来炼丹,还在那座山上修了座祭台,妄图沟通天地,祭台完工那日殉了民夫九百九十九人……”程锦指着马车外的一座荒山道,“那一日死人的血没有唤醒天地神明,倒是唤来了嗜血大妖……”

“阿锦,”程夫人听得毛骨悚然,仿佛能听到那些无辜惨死之人的哀嚎,连忙拉住程锦,“前朝无道,那是前朝的事儿了,好端端地提这个做什么?如今大梁国泰民安,圣上仁德,是我们的福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