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283)

作者:天行有道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甜文 关键字:主角:林若秋,楚镇 本文又名《家里有皇位要继承怎么破》《命中注定我要拯救整个王朝》林若秋穿进了一本宫斗文里,成为建昭帝身边籍籍无名的某个炮灰嫔御,原身因红杏出墙与人珠胎暗结而发配入冷宫,最后被乱棍打死。点击展开

况且这女孩子说话细声细气,吐字却很清楚,举止也很斯文,再挑剔的婆婆也挑不出错来。林若秋虽然喜欢,但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她是如何跟楚珹好上的,难道缘分这档子事纯靠天意么?

直至说了半天话,林若秋让人取了消闲的糕点来——不过是做做样子,京中闺秀大多是一副小鸟胃,进了宫更是紧张得什么都吃不下了。

谁知一盏茶毕,林若秋就看到那点心盘子已经空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王氏小声训了侄女两句,方扭头朝林若秋笑道:“这孩子没用早膳,定是饿了,娘娘别放在心上。”

王盼盼亦规规矩矩的告了罪,灵动的大眼睛里有些不好意思,还恋恋不舍的舔了舔嘴唇。

林若秋含笑道:“无妨,东西摆出来就是要人吃的,再说咱们都是一家子,何必拘着礼。”

王氏谢了她的宽宏,又悄悄拧了侄女两把,显然是要她注意点形象。

林如秋见那女孩子意犹未尽的模样,心中便洞若观火:她哪是没用早膳,她就是胃口太好而已。

敢情阿珹喜欢的就是这一款的?难怪都说子肖其父,这父子俩的口味也是没谁了。不过,大概这就叫反差萌吧。

林若秋夸了夸儿媳妇,顺道又在心里夸了夸自己,一缕矜持的笑意爬到脸颊上。

选太子妃一事,至此便尘埃落定,林若秋命钦天监择了个黄道吉日,亲自主持小夫妻完婚,这个新年,于是过得分外热闹。而那些觊觎外戚之权的臣子们,也终于歇了妄念,一心一意恭贺起新人来——王家在京中的地位无足轻重,对他们自然是毫无妨碍的,总比死对头得了势要强。在这样明争暗斗的心思之下,众人反倒感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待得春回大地之际,琼华殿中的林皇后又诞下一名公主,母女俱安,宫中于是又添一层喜气。且因时隔多年,众人倒有些恍然之感。

林若秋欣喜的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她的肌肤雪白,瞳仁乌黑,轮廓虽还不十分明显,却已经叫人挪不开眼。谁都知道,她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饶是皇帝这样自矜相貌的,也不得不感慨,“这孩子活像是钟了天地灵秀所生,别是嫦娥仙子下凡转世吧?”

林若秋心中一动,当即为小女儿取名为景嫦,反正她也担当得起嘛,不至于有人嫌弃名不副实的。

楚镇对此自然毫无异议,只是在乳母抱着景嫦去隔间喂奶的时候,他却悄悄朝林若秋道:“在朕心中,只有你才是真正的人间仙子。”

林若秋脸红得都能滴出血了,含嗔瞥了他一眼,老不羞的,多大年纪还说这种话?

不过在内心深处,林若秋却由衷感到一阵甜蜜,甚至于倾向他说的话是真的。

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厚脸皮了。

第226章 喜丧

小公主楚景嫦长到三岁, 上头那对比她大不少的哥哥姐姐也都告别单身,各自寻了人家, 林若秋原本很担心阿瑾和景姝的婚事, 实在是这俩好得非常, 许是因同出一胎的缘故,比一般的兄弟姊妹还相亲相爱十倍,两人玩家家酒的时候,甚至击掌为誓,约定这辈子长留宫中,永不背弃, 林若秋就愁啊,该怎么把这对活宝拆开, 谁知到了成年, 用不着她出手,俩人就“劳燕分飞”了——果然是塑料兄妹情。

景姝的性子不同于长姐,一向贞静腼腆,林若秋还以为她会喜欢文弱书生的类型, 谁知找的女婿却是个话痨, 非但能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甚至恨不得将整本族谱都背给这位美丽的公主听——然后景姝就被他迷住了,两人当即对了生辰八字,回家各自禀报父母,比坐火箭还迅速。

林若秋叫来女儿,责备她不该冲动行事, 景姝却很从容的道:“女儿思至烂熟,并不草率,八字也都合过了,母后您看,很投缘吧?”

林若秋低头一瞧,唔,还真挺合适的,可随即她便严肃道:“别光看八字呀,他人怎么样?”

有时候林若秋也会相信命运,可生辰八字万万迷信不得,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呢。

景姝便低了头,娇容泛起晕红,“他说了,以后府里的一概应酬功夫都交由他来,半点不用女儿费神的。”

林若秋真是服气了,敢情女儿不是馋人家的身子,而是馋人家的口才,好今后在人情交际上省点力气?这份懒劲儿怎么像极了她呢。

算了,总归是她生的,她就不指摘什么了,只嘱咐景姝以后少带女婿进宫,有什么悄悄话小两口自己说就成了,老丈人和丈母娘肯定是受不了这份唠叨劲的。

至于第三子楚瑾也到了该分封的年纪,林若秋与皇帝商量之后,决定让他自己挑一块封地。横竖阿珹就这么两个同胞兄弟,阿瑛去了巴蜀,剩下的自然可以随意挑挑拣拣。

楚瑾没经过犹豫,欣欣然带着王妃去了鲁地,据他说,是因为新王妃自幼在齐鲁长大,颇为怀念幼时光景,因此有意带其领略一番。

林若秋只得扶额,背后跟皇帝嚼舌根道:“这就是个耙耳朵。”

“朕也是呀,可见阿瑾跟朕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皇帝笑道。

林若秋白他一眼,“阿瑾不敢凶她,您却敢凶我呢!”

“朕什么时候凶过你?”皇帝亲昵的贴着她的耳畔,似乎打算在那白腻的耳垂上咬一口。

林若秋灵巧的挣开他,并不打算翻旧账——实际上也没啥旧账可翻的,皇帝哪怕最生气的时候,顶多也就是将自己锁在书房里,对外冷着一张脸,这是他男人的风度。不过对林若秋而言,效果也差不多就是了。

当然,时过境迁,说这些都没意思了,两人仿佛比年轻时还腻歪十倍——孩子们都有了各自的归属,不必担心他们来煞风景,最小的景嫦则还没长大呢,压根不懂人事。

皇帝听她絮絮叨叨发牢骚,只当她不满意老三所结的儿媳妇,因笑道:“你若不喜欢,以后不叫他俩回来就是了,咱们也自在。”

林若秋哪舍得放过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再说,她就是同皇帝闲聊几句,对老三媳妇可没什么不满意的——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人品相貌样样拿得出手,比从前老大找的那个什么魏良娣强多了。

想到此处,林若秋便沉默了片刻,如今唯一还叫她悬心的,便是楚瑛的终身。虽说月月都有书信寄来,逢年过节也都会回京探视,可作为她的长子,至今仍打着光棍,林若秋不得不为其担忧。

值得庆幸的是楚瑛的性子比从前开朗多了,谈到蜀地的奇闻趣谈时,偶尔还会有会心妙语。林若秋对皇帝学了一番里头叽哩哇啦的苗话,又笑道:“如今他跟大古先生亦师亦友,大古先生也常到他那儿去坐坐呢,就连这些土话也是古先生教他的。”

大古因着癖好研究各种珍奇药材,常游历四方,难得碰上个把熟人,自然得多逗留几日,何况楚瑛的皇子身份也为他提供不少便利,光药钱就能省不少了。

皇帝诧道:“大古那个脾气,朕都说不上话,楚瑛倒好上了?”不禁啧啧称奇。

林若秋道:“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两个闷葫芦放久了也总有个把漏风呢。”

她反正觉得挺好的,大古虽孤僻桀骜,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更将治病救人视为己任,有他为引导,定不会让楚瑛走上歧途。

她现在担心的只是楚瑛的婚事,按说川中佳人也并不少,奈何楚瑛的来信上却绝口不提,莫非竟没一个他看上的吗?

皇帝忖道:“他是否还惦记着魏氏?”

林若秋摇头,“绝不会。”

当初处死魏宁婉的时候,楚瑛不也没说什么吗?何况魏氏对他并无真心,不过是贪图权势富贵,若为这样的女子耿耿于怀,那未免也太不值得了。

林若秋叹道:“可惜湘平公主的女儿柔嘉县主仍待字闺中,听说她去年还亲自往巴蜀走了一趟,不知怎的也没个结果,我总觉得对不住她。”

楚镇在儿女姻缘上看得很开,“是她的就该是她的,阿瑛若对其有情,迟早会回应她的心意,咱们呀,就静观其变好了。”

说罢,便遽然起身,要抱林若秋到净室去洗漱,实在是时候已不早了。

林若秋惊道:“快放下!您也不怕摔着?”

又不是年轻轻轻的,玩这种把戏干什么,她都觉得丢脸得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