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102)
黄松年……应该是意识到什么了吧,否则不会平白对她说这些话,林若秋遂投去虚心的目光,诚心诚意向这位老大夫讨教。
黄松年捻须笑道:“要消灾弭祸,最好的法子便是将那冤魂送走,老臣这里倒有一个巧宗儿,据闻在河灯里写上枉死之人的年庚八字,再放下御湖,令其逐水漂去,便可顺利化解厄果。”
林若秋亦听说过这项传统,不禁咦道:“可宫中规矩,嫔妃宫人只许在七月半举办放灯仪式,如今中元已经过去,若被人得知,难免以为是咒诅陛下……”
她立刻住了口,眼中露出惊喜之色,自然是要触犯宫规才好,无论魏氏亲身前去,或是她身边的随从形迹可疑,只要以私放河灯的罪名将人抓起来,再细细审问,不愁顺藤摸瓜牵出更多。
黄松年见她这副模样,便知她已懂得,遂会心一笑,“自然了,老臣已提醒过娘娘,娘娘可别贸然行事,还是安安心心养胎吧。老臣这厢再给您开些定神助眠的汤药,您别管外头那些琐碎就是了。”
林若秋点点头,万分佩服的道:“劳大人费心了。”
不愧在宫里熬了这么些年,论精明可是头一份的,胡卓比起这位师傅委实差了不少。不过话说回来,黄松年之所以来助攻一把,多半还是为了徒弟的缘故吧,毕竟他年事已高,若要在宫中出人头地,胡卓总得寻个靠山。
林若秋想起那小太医在她面前噜噜苏苏抱怨师傅如何管束苛刻,如今只觉得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第73章 梦日入怀
胡卓虽不是黄松年生的, 可亲生的也不过如此, 但愿胡卓再长大一些之后能明白这位师傅的苦心。
也但愿她肚里怀的不是像胡卓这样的孩子, 那样教导起来就太费劲了。林若秋默默求菩萨保佑。
胡卓虽然病倒,可宫中的流言还是愈传愈烈,大抵谣言这种东西本来就反应迅速,林若秋不过加了点催化剂,后面的事情就不由她控制了。好在也只是些嫔妃宫人私底下的闲话,谢贵妃和赵贤妃二人生怕影响各自政绩, 齐心瞒着, 因此不至于将事情闹大。
但令林若秋想不到的时候, 继魏太后之后, 安然也病倒了。
她赶去安然的宫室, 只见那小女孩子躺在床上哼哼唧唧, 额上敷着浸湿的棉布, 小脸儿白刷刷惨兮兮的,像是受惊之后谵妄不宁, 还有点发烧。
林若秋侧耳听了一会儿, 便叫来安然身旁的侍女,皱眉问道:“你家主子是怎么回事?”
那侍女有着和安然一样的圆脸,此刻大眼睛也充满了惊惶的神情,嗫喏道:“就是那日从水阁里出来,说看到梧桐树下有个黑黢黢的人影, 还带点焦炭味儿, 美人回来就吓病了。好在请过大夫, 说不算严重,静静地养一段日子就行了……”
林若秋听后稍稍放心,幸而不要紧,不过她总以为安然胆子挺大的呢,如今看来比自己好不到哪儿去。还好她是知道内情的,自然不会惊着。
但话说回来,安然这番举动倒是帮她佐证了流言,如此相信的人只怕会更多。
一旁站着的钱婕妤早惊讶得合不拢嘴,“真是在白云观烧死的方姑姑?可她也该找太后娘娘去,何苦来寻咱们麻烦呢?”
说罢忙捂着嘴,罪过罪过,怎么能把责任推到太后娘娘身上去呢?她这话也忒不敬了。
林若秋才懒得去捉她的错处,看来这钱氏的心地并不算太坏,虽然脑子浅薄,也糊里糊涂喜欢争宠,但对宫中姊妹多少有点情分,听说安然生了病,她还肯过来探视——也可能是纯粹看热闹的。
林若秋遂轻轻抿唇道:“那可说不好,世上的妖魔鬼怪多着呢,之前那落水的宫婢不还说是水鬼找替身么?”
虽然希望让杀害方姑姑的人伏罪,但目标太明显反而显得刻意,只怕那人反而会起疑心。
孰料钱婕妤这人真是上道,一听便讶异起来,“还不止一个鬼呀?”又忙忙拉着林若秋虚心讨教,“那有何解救之法?”
林若秋心道这可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遂假做沉吟了一会儿,才低声将那河灯送神之法说了出来,且嘱咐道:“自然,这话也只好咱们私底下闲聊,可别让贵妃娘娘和贤妃娘娘听到这些神神怪怪的,那可了不得。”
钱婕妤待她忽然亲热起来,忙鸡啄米似的点头,又不放心问道:“果然有用么?”
林若秋摊开两只手,“本宫也是听人说起这个巧宗儿,想来多少能求个心安。自然了,若行的端做得正,自然不怕撞上邪祟,只有那做了亏心事的才需要提防罢了。”
钱婕妤目光闪烁,嘴里一叠声地道定会保守秘密,可林若秋知道,有她那张快嘴,不出两三天的工夫,这驱灾解厄之法就会传遍宫中——要的正是如此。
=
魏语凝到长乐宫中走了一遭,照例又被拒之门外。崔媪只说魏太后需要静养,可魏语凝知晓,陛下这道旨意等于变相将母后禁足。如今除了谢贵妃和赵贤妃两人因执掌宫务,偶尔能送些衣物汤饮来,其他嫔妃是寸步也不得入的。
或许魏太后也不愿她这个侄女前来探视。
魏语凝想起崔媪脸上深深的畏惧与忌惮,心中沉了又沉,连太后身边的仆婢都这样看待她,可知魏太后对她嫌恶到什么地步。
可那又如何,魏太后到底不敢将秘密抖落出去,她自己都还有把柄被人捏在手里呢。
此时两人正从湖堤边漫漫经过,皎皎月华照着那明镜般的湖面如同涂上一层厚厚凝脂,看不出底下藏着多少水鬼野怪。
夜风一吹,素英便缩了缩脖子,忙匆匆走了几步,追到魏语凝身前,且警惕的望了望四周,小声道:“娘娘,咱们快回去吧,听说这儿的邪祟多着呢,可别让它缠上咱们。”
魏语凝轻轻一笑,“你也相信这些说辞,以为真有冤魂前来索命?”
倏忽又是一阵冷风吹过,素英只觉颈子上起了细细小小的肌栗,愈发惶惑难安,“娘娘,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种事疏忽大意可是会吃大亏的。”
魏语凝冷声道:“纵使有,也无非是些游魂野鬼,无须多虑。”
素英可不这么认为,想起安美人的遭遇,她不禁将声音压得更低,“但据安氏的侍女所言,她见到的是一个如同焦炭般的女人,您想会不会是……”
魏语凝脸上的冷漠化为惆怅轻叹,“你也以为我杀了方姑姑么?”
素英低下头,“奴婢不敢这么想。”
可她的确是这么想的,否则自家主子听到那些流言后为何立刻变了颜色,可知心内有愧。
魏语凝嗤的一声,似乎讥嘲她的可笑,“随你信不信,本宫并未杀害方氏……”
但那声音却渐次低下去,其实她本来有能力救方姑姑出来的,她只是——只是没有伸出援手。魏语凝进去的时候,火势不算大,方姑姑却已被浓烟呛得昏迷了,魏语凝原打算立刻拉她出来,但转念一想,太后嘴上虽嫌弃居多,对这方氏其实颇为信重,方姑姑又总在魏太后跟前讲林氏的好话。与其等哪日魏太后真被煽动得跟林氏重归于好,还不如早早除掉这麻烦。
仅仅片刻之差,她罔顾了一条人命,之后熊熊大火将禅房吞没,方姑姑自然在火中化为一具枯骨。
有歉疚么?也许是有的,可她心上的负担太多,早就不差这一个。想起先前魏太后的嘱托,魏语凝轻轻叹道:“本宫会托人买些元宝蜡烛,拿到灵前烧化,也算了了你我一桩心事。”
素英疾忙答应着,转瞬想起一事,遂踌躇道:“可奴婢听说,有些个凶戾之鬼,光香灰纸钱还不能满足,最好是制成莲灯到河上放逐,如此才能永绝后患。”
魏语凝面露犹疑,“这话你听谁说的?”
素英朝远处努努嘴,“还不就是钱婕妤,您也晓得她那张嘴,藏不住事,多半是到宝华寺找那些高僧问来的,否则她哪懂得这些?”
魏语凝亦听过类似的传闻,仿佛有些意动,“果然有效?”
“有没有用,咱们试试就知道了,总归能求个心安。”素英赶忙劝道。其中她心中焦虑更甚,倘若真是方姑姑变成厉鬼回来报仇,她岂非也会被视为帮凶?这才叫无辜受累呢。
故而她对流言的真假倒信了七八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早知如此,当初她就不该跟昭仪娘娘到白云观去,全了忠心却丢了性命,何苦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