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改造[种田]+番外(28)
比如说糖,沈余又去称了十斤,但是沈老大有点舍不得放,其他的倒是没有什么大碍。
和均匀了料,用水1:1.2的中合搅拌,等充分搅拌后,又用大陶罐子装上,隔水蒸了,等蒸上四个小时,等他自然冷却,便能用了。
取菌丝,做种都不难,最容易失败的就是将菌种种在培养基中!这一步一个弄不好,就能混上很多杂菌,造成一个菌包坏掉。
“大哥,应该再起两间培养屋!”
沈老大看着还有一截空着的屋子,不解的问,“这不还有空地方吗?”
“如果要供应胡掌柜的要求,得要四百个个到六百个的样子,坏得那么多,大伯那边到时候要,就要做更多,如果我们卖蘑菇的事情被其他人知道了,别的不说,三叔四叔,嫂子娘家那边怎么说?”
沈老大若有所思,“这种肯定不能教人的!”
“暂时是不能,这个不好做,坏得多,到时人家没做好,说我们留一手又怎么解释!”
“那你要怎么办?”
沈余说,“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想办一个蘑菇加工厂。”
“蘑菇加工厂?什么意思?”沈老大眉头皱起,这老五说话怎么想一出是一出的。
“就是我们做蘑菇包,然后以三十文一个卖给村民,然后他们种出了蘑菇,我们再以四十文或者四十文收购,然后转卖给胡掌柜!”
“不成,这样我们就会被打入商籍!”
沈余一拍脑袋,怎么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沈余对商籍不商籍不在乎,但是他还想把几个小侄子送去学堂,特别是沈惊蛰,这小子鬼精的,不读书识字有些浪费。
“那这样,我们还是把蘑菇包卖给村里人,一个三十文,然后让来拿货物的村人只能把蘑菇卖给胡掌柜!就是不知道胡掌柜能不能吃下这么多蘑菇!”
“这卖得会不会高了点!”沈老大问。
“不高,现在的麦积杆子和谷糠、糖还有竹篓子我也打算收,这样成本就上来了。”
“再现在做的蘑菇包都是装了五层菌种的,一般能出五茬,一茬半斤,一茬就是两斤半,他们能赚多少?!”
“不过,到时候蘑菇一多,蘑菇的价钱势必会大跌!”
沈老大就在一边听着,思忖着他话里的意思。
“这事儿还得跟爹和大伯商量一下!”
“先不急,还是等你把料和均匀了再说吧!”
沈老头面无表情的看了沈余一眼,回头继续翻料。
这弟弟一点都不可爱!
…………
很快,就过了半个月。
第三批做的菌包菌种已经再次繁殖,就能催蕾了。
沈余就都给移到了养菇房,一天几次水的浇,沈老娘十分担心水多了,蘑菇会不会坏,“儿啊,水多了,蘑菇还能要吗?”
沈余不担心蘑菇坏,他担心这土做的屋子坏。
要不,下次建菌房还是用青砖吧!不过听说这玩意儿只有县城附近有,价格还贵得很。
“不会,你看是不是越下雨,蘑菇长得越多?”
沈老娘想想,也是这么一回事。
沈余催蕾了二十二个菌包,按照与胡掌柜的要求,这种一次能出半斤,二十二袋能多点,有坏得也能补上。
第二天就没有,因为头一批的,沈余算过了,刚刚能接上,第三天他又催蕾了二十二袋,第四日,他又催蕾了二十二袋,第五日,只有二十袋。
自此,第三次做的菌包已经全部催蕾完毕,只要每天坚持浇水,就能根据时间的不同,陆续出菇!
又过了八日,第四批用竹篓做的菌篓也成了,情况理想,成功率有八成接近九成的。
沈余很是高兴,就很沈老头商量,“爹,我们跟村里人收竹篓子吧!跟他们商量一下,提前说明要求,按照你们这样的来!”
“儿啊,这竹篓子自家人就能做,隔壁要去买?”
沈余不太赞同,“娘,你看小丫和立春的手,你们的手上都割了不少口子,再说,而且你们一天能编几个,我要的数量多,一次就要上百,你们一天也只能编二十几个!人还没个闲!又能省下几个钱?”
沈老娘还想再说什么,沈老头毕竟见识不短,打断了,“我们一家不能把好事都给占了,沈老幺家做豆腐,还得在本村收豆子呢!我们卖蘑菇这么赚钱,什么都不在村里收,说不过去!”
“我们还在村里收谷糠个麦秸杆子呢!”沈老娘不服气的说。
“娘,我想让大家轻松一点,您没事可以到处去找大婶子们唠唠嗑,这竹篓子伤手还费眼睛,也省不下几个钱。”
“就这么定了,老五,你说这竹篓子多少钱一个合适?”
“四文五文,您说了算!”
“这么一个竹篓子就要四文,儿啊,多了多了!”
沈余:……!
“那随你们吧!”
作者有话要说:有莫得人看呀!大家可以多讨论呀!
第23章 扩大规模
第二天,沈村有了一条新流言:沈二家要收用竹篾做的竹篓子,三文钱一个,收三个月的。
当下,有闲在家的人纷纷跑到沈家来问,是不是真的?
这当然是真的,不过要照着他们的样子来,要密实的才要,不合格的不要。
这下,村里人炸开了锅,纷纷讨论这沈和家要这么多竹篓子做什么?
要知道,这种竹篓子不难,一个熟手,一天能做四五个,如果是像沈老娘那样的,一天七八个,二十来文钱,能抵去外面帮工一天了。
一时间,后山的竹林遭了殃,前几天,村里人热闹得很,有竹子的就去砍竹子,到处都是啪啪砍竹子的声音。
比较倒霉的就是那些外姓人,他们不姓沈,便没有分到竹子,就去沈大伯家闹,说是村长不公。
沈大伯无语,这竹子又不是他分的,跟他说有什么用?
这竹子最开始是十多棵,然后家里分家,分出去的可以去属于的竹子分株,后来分家的多了,才变成了现在后山这么大一片竹林。
“这又不是村里的财产,我怎么就不公了?他们爹娘分给后面的子孙的,我能有什么办法?”
为此,沈大伯还跑到沈余家抱怨了一通。
沈余刚去了谭木匠家,又定了十个木架子,回去就听到这么一回事,哈哈大笑,“您不是村长嘛!能者多劳,不找你找谁?”
“我就管管鸡毛蒜皮的事。”沈大伯摆摆手,突然就问,“余小子,你说的蘑菇包还没有做好吗?”
“做好了,做好了,正准备给大伯送去?”
沈大伯喜滋滋,“真的?我去看看?”
沈余把人拦住,“大伯,不成!”
沈大伯脸上不悦,“余小子,这么防着,你是怕我学了去啊?”
“这倒不是,大哥,不是我说,就是教你你也学不会?”沈老头得意的说。
“老五教了老大一个多月,他才能下手,主要的活儿还是老五在干,里面复杂着呢!”
“真这么难?老大这么聪明的人还的学这么久?”
“可不是?”
沈大伯一拍巴掌,高兴道,“真是太好了,这下就不怕别人来偷学了去了!”
沈余怎么也没想到沈大伯是这个反应,有点无语。
“那为什么不让我进去?”
“这个老五说有别的东西会跟着进去,有小东西会吃蘑菇种子,然后就会发灰色的霉菌,就不会有蘑菇长出来!”沈老头简单的给解释了一下。
“原来是这样,可要下心了!”
“现在老婆子都不怎么进去了,就老大老二几兄弟进去!”
老二给蘑菇浇水出来,看见沈大伯,喊了一声,“大伯,你来了!”
“刚来一会儿!”
沈老头点点头,“你去把用竹篓子做的蘑菇包给你大伯搬五十个出来!”
沈大伯摆摆手,“不用,我就搬俩回去试试!”
“就搬五十个,反正大嫂在家没事干,给她养养蘑菇,总比喂鸡鸭要赚钱!”
“先回去试试水,等会种了再来多种点!”
沈大伯想得比较踏实。
“你们现在每天大概能产多少蘑菇?”
“十斤,还是有断层!再做两批蘑菇包就好了!我再让老大他们再做点,然后让三弟也跟着种蘑菇,大宝都快十九了,再不说亲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