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改造[种田]+番外(156)
沈余脸更红了, 原来不是撩啊!
他抹了一把脸,才缓缓说道,“没事, 我去工坊那边, 你要不要去?”
慕景也有段时间没去工坊了, 说实话, 工坊建造得不错,沈余又招了些人,现在已经超过五十人了, 有了一些人气儿。
“好。”
没等沈余到工坊,就有师傅来找他了,不是别人,就是第一版自行车的创造人葛师傅。
“东家,我又打造了新的东西,你要不要来看看?”
新东西!
“好啊好啊。”
要说沈余的积极性,无疑就是工坊里面的师傅来给他报告有新东西出来了。
出乎意料的是,葛师傅打造出来的是一辆三轮车,前面就跟自行车很像,后面就是车斗,车斗还挺大的,装个几百斤的货物完全不成问题。
“东家要不要试一下?”
“好呀!”沈余有点儿兴奋,他还没有骑过三轮车呢!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骑的原因,沈余总有点儿掌控困难的感觉,也就在工坊这边的院子试验了两圈,沈余就下来了。
“葛师傅,这车行。”
但是其实三轮车在这个时代其实作用并不大,不过沈余还是表示了重视。万一,这葛师傅兴致来了,想到什么不用人力动的车呢?虽然沈余知道这个可能十分的小。
“就是太累人了。”沈余从车上下来,抹了一把汗水。
像重一点儿的货物,弄个驴车过牛车,人坐上面轻轻省省的,如果换了三轮车,也就是速度快了。
不过东西发明出来,总是有用的。
“其实我也觉得,我就踩了这么会儿就累了,要是那天不用力就好了。”
“哈哈,师傅,你怎么不干脆说牛车呢?”
“不用牛车,师傅,你坐车斗里面,我来踩。”
“去去,当着东家的面瞎咧咧什么?”
沈余不在意,若有所思,这说法跟后世的人力三轮还真有那么点儿像。
“没事儿,他们说得还挺有道理的。”
“要不,还给想想,再弄一种出来,后面加上座位,大概能坐两人的样子,最好上面加个敞篷,你看怎么样?”
“东家还真想拉人啊。”
“可不就是。”沈余觉得这车在他们平溪镇的市场不大,但是在府城或者京都,应该是有很大市场的。
“那成,我回去改改。”葛师傅也是十分好说话的,听了沈余这么说,立马点头答应了。
沈余今天过来是准备说蒸汽机的事情的,但是被这么一打岔,他突然冷静了下来,现在说蒸汽机还太早了,他还是说蜂窝煤的事情吧!
其实蜂窝煤也一点都不简单,还是挺有难度的。不过这工坊这么多人,沈余又不是白养的,他一个门外汉,只要把事情吩咐下去,然后等着出结果就可以了。
等到快走的时候,沈余但是有点不甘心,想到蒸汽机的贡献值,沈余心肝儿都在疼。
“小子,你这是还想说什么?”
沈余最后没有忍住,还是将自己最开始的想法说了出来,得到谭木匠一个白眼,“小子,你这是做梦还没有做醒呢?烧点火就能让两轮车自己动起来,这天还没黑啊!”
沈余:“……慕景我们回去,我暂时不想见到他。”
慕景暗自偷笑,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其实他心里也跟谭木匠一个想法,哪里烧点火就能让自行车或者其他东西动起来的?但是他一想到沈余说过的那个世界,想笑的冲动就停了下来,这或许是真的。
谭木匠看着沈余走了,心里还在吐槽他:这是受了什么刺激,怎么想起这么不靠谱的问题来了。
回去看见老婆子正在弄一个木架子,谭木匠问,“这就是只是那小子提过的纺纱机?你说说,要麻线就用手搓就成了,哪里还得专门弄这个机器出来?”
花婶子听他这么说,停下手里的动作,比划道:那是东家,发钱的。
谭木匠点头,他可没忘记现在的好日子是给提供的?这里多好,吃饭有人做,住的地方也好,特别是那个茅房,用水一冲就干净,也不用跑外面去了;还有,要什么材料,这小子就给准备好了,压根不用像以前那样偷偷摸摸的去买。
“知道了知道,我以后会对他客气点的。”
花婶子朝他笑了笑:知道就好,反正现在也闲下来了,就给看看能不能做出来。我这摸到了一点儿头绪,你给我打下手。
“真的?云兰你太厉害了。”谭木匠自认为天赋是比不上自家老婆子的。
花婶子继续比划道:东家给了一些练习,我觉得很有用,就给试试了。
“你还别说,那小子麻袋里整天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刚才还跟我说什么利用蒸汽推动的原理,说什么烧把火就能让车动起来,他怎么不说用一把火直接把大船开起来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花婶子听了若有所思,之前在压水井出现的时候,她就觉得很奇怪了,什么只要灌点水,那井里的水怎么就跑出来了?看来跟那个东家提到的那什么蒸汽是一个样子的。
看见东家懂得的不少?花婶子自觉身为鲁班后人,她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无论天赋还是悟性,都远超其他人,他父亲也长长说,如果她是个男子,成就一定很高。
她也一直这么觉得的,如今看来,东家更厉害。
看来有空得找东家多交流交流。
想到这里,花婶子就推推谭木匠,:老头子,东家是个有本事的人,有空我们应该多跟他学习学习。
谭木匠:我这是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那清高孤傲的老婆子会觉得这个整天胡思乱想的小子有本事?
难道,老婆子也觉得添把火就能开动车?
沈余丝毫不知道自己这种学渣还有被人推崇的一天,也不知道谭木匠心里的腹诽,还在跟慕景商量着事情。
“你说,我要不要再跑镇上一趟?我自行车没有了,怎么也得再弄一辆吧?”
“你也不怕胡掌柜催你要轮胎?”
提到这一茬,沈余就头疼,想起了被胡掌柜催轮胎支配的恐惧来。
“这,还是算了吧!我想起来我还有正事儿的。”
沈余绝对不是因为怕胡掌柜,他是真的还有两亩的橡胶林还没有打营养液。
真的,信他。
对了,顺便把苹果种子也种上,发不发芽变不变味还得等种了才知道。
“慕景,我们上山种苹果去。”
第139章
今年沈村又迎来了大丰收, 虽然前几年也是大丰收, 但是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哪怕之前上面来人的时候说今年的税收只收稻子或者小麦, 村里人也就只抱怨的几句, 也没有要死要活的。
因为今年种的那两亩旱稻收成也还不错, 虽然只是第一次种旱稻, 亩产也打到了20斗。别看没有多少, 但是价值完全不一样,就用种小麦来说,一亩打二十斗,七十一斗, 也就1440文钱;但是用的稻子, 一斗九十,那就1800文了。
一亩多350文钱, 虽然稻子用水比较多, 但是现在有了压水井, 都不要人挑的。
“看来这旱稻可以种,以后再也不用瞅着人家的水田流口水了。”
这句话说到了那些没有水田的人的心坎里了,以往家里有谁不好, 需要喝点儿米粥, 就只能去有水田的人家换米, 还得关系好才换给你, 要是关系不好,人家都不换。
现在好了,谁家都能种旱稻, 可不用再低声下气的求着人家换大米了。
“今天上面只规定种两亩,我家当家的还说搞不好就泡汤啦,今年得饿肚子了。谁知道收成还这么高,我当家说了,明天再多种稻子,反正以后收税都收稻子和小麦。”
“你家也这样,我家也是。玉米棒子也只能收二十五六斗,跟不上种旱稻,大不了我多种红薯,红薯好吃,收成还高,一亩地挖了有六担。”
“唔,这么多?东升媳妇,还是你家会伺候地,加起来有九百斤有没有? ”
东升媳妇有点儿自豪的道,“称了,借了二叔家的称称的,九百零八斤。”
“嚯,比沈二家的还多,他家的才八百六十四斤。”
“可不是,我家东升可伺候得精细了,吃了饭都不去看下棋了,天天往地里跑。”
“不看好不看好,那几个畜牲有什么好看的。再看都是畜牲,还能变成人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