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琬的古代科举青云之路(101)

姜琬:“……”

可他想待会儿走的时候再去和她说一声呢。

盛情难却之下,姜琬在宗东方对面恭敬地坐了下来,翁婿二人一个面如冠玉,一个儒雅沉稳,下人们瞧着,还真有点一家人的感觉。

宗东方是个很内敛的人,待人的时候,极少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他今天之所以留姜琬喝酒,实在是对这个准女婿在女儿事情上的做法很满意,又不好宣之于口,只好借这种方式表达了。

“君逸,你知我当日为何赌定你能经由科举一途有所建树吗?”

姜琬摇头:“学生不知。”

想到刚穿过来那会儿,在课堂上,他不过作了一首不东拼西凑的诗句,那时候宗东方问他想不想成为状元……着实让他困惑许久。

“说起来,我同你曾祖父,也算是挚交。”宗东方呵呵笑了两声:“准确说,当时忘年交,我比他小了将近二十岁,他却非要与我以兄弟相称,当年,我进京求取功名,一试未中,他还写了封书信来安慰我……”

“你记不记得你第一次在课堂上做的那首诗?”

姜琬想了半天,皱眉道:“白马紫玉鞍,连翩驰骋长安。……学生惭愧,现在看来,竟什么都不是了。”

“这可真是天意啊,我与你曾祖父结识那日,他刚办了差事回京,一身紫锦华服骑在白马之上,意气风发地走在京城的大街上……”

所以当日,他听到姜琬做的诗后,心里一下子就震惊了,瞬间笃定这小子会继承姜国公的衣钵,官至卿相。

才有了后来他与姜琬的种种来往之事。

宗东方喝了酒,话比平时多起来:“我少年时落第,他写信劝我说时机未到,他在心中说……‘如此天下甫定,百废待兴,朝廷取士,乃以经世致用为主,故而本科取才,亦以朴实为主,兄之大作若在四海升平,鼎甲可期,所欠者未得其时,乃有遗珠之憾,现在朝廷正在励精图治,遣派大员镇守地方,四海升平之日,想来不远,斯时必为兄之扬眉吐气之日矣!’,才有了我后来两次进京赶考,中了状元,一步步走到今日……”

姜琬不知他为何突然同自己说些话,想来多半是为了朱楠之的事:“先生放心,朱兄那边,既然先生交代了,学生就把他的事担下来,太子那边,绝不会透漏一个字。”

宗东方说了这么多,无外乎追溯他和姜家的渊源,表达他和姜琬的亲厚之意。

尽管在朱楠之的事情上,他要姜琬受点委屈,但,这应当都在他的权衡之后,他知道姜琬能应付的来。

反过来,朱楠之那边,若太子知道有人仿了姜琬的笔迹,且以他的名义去招揽郑景,他必然会愤而上奏,到时候龙颜大怒,赐死朱楠之都说不定。

能模仿笔迹到原主都分辨不出来,本身就是一宗罪,一旦被知晓,弄的朝中人心惶惶,他绝对没有活路可走。

宗东方点点头:“小茹怕是知道了楠之的事,又惊又怒又担忧之下,才引发旧疾的。”

知女莫若父。

宗小茹不是担心朱楠之会怎样,她是怕这件事情瞒不住被捅出来,把姜琬扯进漩涡。

他的仕途才刚刚起步,若因此被毁,就太可惜了。

姜琬一怔:“是谁透漏给小姐的?”

若家中的人嘴巴都不牢靠,这事就算他想一力承担下来,只怕太子那边也不干。

宗东方很严肃地道:“宗府上下只有这几个老仆人,他们跟了我大半辈子,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自是有分寸的,我就怕,唉,就怕小茹发现了什么,从楠之那孩子口中逼问出来的。”

“先生是说小姐出府之后路上遇到了朱兄?”姜琬问道。

宗东方叹气:“一会儿问问跟着出去的丫头就知道了。”

八成是这样的。

姜琬道:“若是这样,倒也没什么要担忧的。”

只要暂时再没有其他人知道就好。

等他处理完,就算全部被翻出来,无凭无证的,料怎么也折腾不出浪来。

到那时,主动权在他手上,无所畏惧。

“太子那边,你打算对他坦诚吗?”宗东方摇摇头:“这次下策。”

帝王之术,历届储君向来深藏不露,连他都不知道太子会怎样对待朱楠之。

“先生的意思是……”

宗东方道:“除了你我、小茹之外,没有第四个人知道楠之会模仿笔迹。”

姜琬明白了:“学生会认下这事儿,太子若不问,学生绝不会提起,郑景那里也是,学生会和他说清楚。”

“唉,我代双翼谢谢你了,君逸。”宗东方端起酒杯道:“太子那里,若有事,你尽可推到我身上。”

就算事情再不可控,太子也会给他这个做太傅的留条活路。

第115章 婚期

姜琬一双好看的眼里有着许多东西, 忽然说道:“我会处理好, 您放心, 太子那里不会生事。”

他有这个自信。

准翁婿二人小酌数杯后,姜琬起身告辞, 他原本想去看看宗小茹再走的, 又怕身上的酒气刺激到她, 便作罢了。

京城的大街上刚刚经历过一场喧嚣, 秋叶在风中胡乱飘着, 重归安静。

“把青升给我找来。”一进家门,他便吩咐下人:“书房。”

有件事, 决计不能再等了。

料理完朱楠之的麻烦后, 他的府中必须有眼观六路信息,耳听八方事件的本事。

但这事也急不来, 还得一步一步做下去。

这么想着, 姜琬在从几案下面抽出一张商人的通关凭证, 凝了许久,一抬头,见青升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候在面前:“上次说的事,我再问一遍, 你会后悔吗?”

这么想着, 姜琬在从几案下面抽出一张商人的通关凭证, 凝了许久, 一抬头, 见青升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候在面前, 他恍然片刻后道:“上次说的事,我再问一遍,你会后悔吗?”

青升脸一红,眸中隐隐的却有股坚毅:“不会。”

他今日偷偷去看了路青荷的婚礼,知道她嫁了个好人家,已然没有后顾之忧了。

他要出去做一番有用的事业。

“路姑娘那儿,你真不打算相认?”姜琬压着声音问。

生而为人,谁不渴望亲情呢。

“我在心里已经认下她了。”青升道,语气颇有担当:“现在去认亲,只怕会拖累她。”

拖累。

姜琬一天听了两遍这个词,有点头疼。

“拿着这个,明天夜里收拾好东西去通州码头,那里有人接应你。”

青升见了那个官府发放的专门用于商人来往同行的官凭路引,一下子没忍住落下泪来:“公子……”

在他眼里,就算是混出去,明里顶着商人的身份暗里去做探子比在姜府做个下人强的多,那起码能磨炼能力。

“你不必如此。”姜琬叹道:“出去姜府之后,你自己保重吧。”

走南闯北的有多凶险,这孩子怕还不清楚。

“公子珍重。”青升跪下来给他叩了个头:“家姐若在京中有急事,还望公子派人送信与我知晓。”

姜琬点点头,算是应下了。

青升出去后,姜琬兀自在长椅上坐了许久。

这是他摆下去的第一颗棋子,往后,还会有第二颗,第三颗……乃至更多,任重而道远。

五日后。

姜家选了个日子,定于下月十六迎娶宗小茹过府。

“今儿都二十三了,没几天了。”采苹进来的时候一脸高兴:“公子就要做新郎官了。”

那么她……姜母早说了的,宗家小姐一过门,就收她入房,这辈子总算是有着落了。

姜琬的视线定在她的眉梢上,似是没有反应过来:“下月十六?”

采苹点点头:“是的,公子。老爷一早就去找人收拾房子了,说要布置的细致些,可不能委屈了公子和宗小姐。”

姜琬没有接话:“我去太子府一趟。”

若太子真要赌气和他一日大婚,这个日子,是不是太急迫了。

“哟,姜大夫怎么才下朝就又折回来了?”太子府的老侍卫褚新跟他开玩笑:“殿下正在都弄美人儿呢,公子要不等等?”

姜琬皱眉:“下官便在这里等着罢。”

什么美人儿,太子不好这一口的。

那侍卫哈哈大笑起来:“姜大夫里面请,殿下正与顾公子饮酒,相谈甚欢,公子去凑个热闹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