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为女主哥嫂(92)
“从生辰八字上来看,这个八字弱,是劳碌命,一辈子没啥大本事,也不会有太大波折,老了倒是能安享晚年。”
李瞎子算的不能说不准,可麦秋是带着记忆投胎的,李瞎子的卦就不准了。
“胡说,我闺女明明考上名牌大学,怎么会是劳碌命呢”麦妈想试试李瞎子算的准不准,所以只告诉他生辰八字,其他都没说。
没等李瞎子说什么,麦妈自己打了退堂鼓,“你算得不准,算了,我不找你算了,钱也不能给你。我跟你说,你算得真不准,我闺女真考上了京市大学,我可没骗你。”
麦妈说着,抬脚就走。她认为李瞎子虚有其名,算命根本不像传闻中那么准。她也不想浪费五十块钱给李瞎子。白扔五十块钱,她还不如割肉吃了。
李瞎子还纳闷呢,从八字上来看,确实是这种命格啊。
他不认为自己会算错,但是也说不出哪里有问题。他万万想不到,麦秋的命格异于常人,可以说她的命格也是跳出五行外的,一般人算不出来。
麦妈回去跟闺女说“那个算命的不行,算得不准,我看可能是个骗子,也解决不了你倒霉的问题。”然后他自我安慰似的说“小秋,说不定你过去这阵子后,好运就来了。平时你多注意点,别伤了自己”
说实在的,霉运是虚物的东西,麦妈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找到解决霉运的人。大师不是那么好找的,她只能让闺女多注意点。
麦秋“行,我知道。除了自己多注意,也没别的办法。”
麦秋没能解决身上的霉运,在家带了一个月出头,告别爸妈提前回到学校。
田园怀孕期间倒是没怎么受折腾,她不光自己好吃好喝,还继续经营麦香园。直到几个月后肚子太大了,麦一山强制让她暂时关掉麦香园。他让媳妇等生完孩子做完月子,再决定是否开业。
离着医院近就是方便,等田园快生的那几天,麦一山把所有的事放到一边,专门陪媳妇待产,等待新生儿降临。
生孩子么,就没有不疼的。田园生产还算顺利,进医院呆了大半天,熬过令人难以忍受的阵痛,就生下一个七斤六两重的大胖闺女。
医生护士都说田园怀孕时肯定吃得好。
病房里,麦奶奶和麦一山,还有田妈他们,看着胖娃娃一个劲儿地乐。
田妈“这孩子在肚子里养得好,七斤六两呢。”
麦奶奶说“园园怀孕时不爱吐,吃的不错,孩子可不养得好。”
田大嫂“这胖乎乎的小模样可真喜人。”她上下班离医院最近,来这边看小姑子比较早。
“小奶娃还是胖点好看。”
田园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旁闺女深思这到底是上辈子生的闺女吗,咋看着不像呢
因为田园是顺产,离家又近,等她生完孩子后,医生给大人孩子检查一遍没啥问题,让早早出院了。
等没人的时候,田园问丈夫“一山,你看咱闺女这长相,她是咱那个闺女吗”
麦一山仔细观量半晌说“是胖了点哈,我看着像咱闺女,说不定就是她。”
前世田园怀孕时,俩人在城里混得一般,她还得干活,吃的也不算多好,闺女出生时才五斤多点。
一山说得对,不管像不像,都是自己的娃。
田园甩甩脑袋,像是把脑中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去一样。这辈子到底跟上辈子不一样了,孩子以后走的路,肯定跟前世也不太一样。
麦妈跟儿子儿媳关系不好,她对新出生的孙女也不热情,没有大包大揽伺候儿媳妇坐月子。田园坐月子,是田妈和麦奶奶伺候的。
这时候娘家近的好处显出来了。田妈做好饭菜,不用跑远路,很快就能把饭菜送到闺女家。送到田园这里时,跟刚出锅的一样。
麦一山和田园商量过后,很快给闺女定好名字,叫麦甜甜。这还是沿用的上辈子给闺女起的名字。
没有生孙子,麦爸略有点失望。但他听说儿子打算生二胎,觉得挺好,再生个孙子,儿女双全最好不过。
不管麦爸麦妈喜不喜欢甜甜,可麦奶奶还挺稀罕的,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抢着给重孙女洗尿布。不过,麦一山把洗尿布的活包揽了,还是他洗得比较多。
第90章
两年之后。
甜甜已经能清楚地叫清各个称呼,叫“爸爸”“妈妈”不必说,响亮地叫“老奶奶”都不在话下。
小甜甜人如其名,嘴巴叫人特别甜,是个爱笑的小姑娘,特招人喜欢。因为大姑和二姑家的孩子偶尔才来家,甜甜在麦家算是受独宠;至于在姥姥家,她是唯一的外孙女,三个舅舅家全是臭小子,可想而知甜甜多招人喜欢。
因此大家都说甜甜命好,生在福窝窝里。
麦一山的种植事业越做越大,虽然他在山坡上种植的果树还未挂果,但是他还在种了葡萄、草莓、西瓜这些水果,每年也能耐赚不少钱。
后来麦一山得到系统奖励的养殖大全,还承包池塘养鱼养虾,有系统在手,他购买的种苗都是优良品种,好养殖不说,关键是吃起来口感好,打响了名声后,有的是人购买他的鱼虾。
麦一山卖一部分,留一小部分给媳妇的饭店用。经过田园的手,鱼虾做出来更加美味,菜好吃,价钱又不贵,麦香园的名号越传越远,渐渐地在桃园区出了名。
麦一山和田园的事业都在稳定发展中。虽然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但他们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还带领全村致富,在十里八乡获得了好名声。红星村成了有名的富裕村后,麦一山还被镇政府领导当做致富典型,被邀请去做演讲,就讲他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
很快,周围的村子也动起来,有的跟红星村学习种大棚蔬菜;有的跟麦一山学种葡萄和草莓;有的人看到商机,做起了二道贩子,在红星村批菜,卖到附近的县市里去。
总而言之,在麦一山这个重生者的改变下,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年正好麦秋大学毕业,也许因为她提前透支了好气运的关系,也许是麦一山和田园的系统暗地里起了作用,在她毕业时,她并没有如前世般好运气留在京市工作,而是被分配到省城老家一所高校当老师。
即便没留在京市,麦秋的工作也是大学老师。麦秋觉得大学老师这个工作不错,可她又想留京发展,犹豫好久,到底要不要放弃稳定的工作。
没等麦秋做出决定,麦妈的到来推了她一把,让她直接回省城工作了。
麦妈去过京市好几次,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出门坐车回转向的人了。她呢,在家老实呆了两年,越发觉得儿子跟她不是一条心,靠不住,还是小闺女贴心。所以麦妈想过让麦秋嫁得近便点,以后她也能指望小闺女。
这不麦妈在电话里一听麦秋分的工作在省城,还是大学老师。闺女还犹豫要不要去省城工作。
麦妈一听就急了,立马坐火车赶到京市,苦口婆心劝闺女“小秋,你一个女孩子,有个稳定的工作最重要。当老师多好啊,还放寒假和暑假。何况你还是当大学老师,说出去名声多好听,以后找对象也好找”
在麦妈的连番轰炸下,麦秋也觉得大学老师这个工作好,放弃了很可惜。因为她知道,如果这次她放弃这个工作,以后再想找稳定工作就没那么容易了。国家不可能年年给她分配工作。而且她家没人脉,想找稳定的工作不好找,就算她有高学历也一样难找。
抱着这样的想法,麦秋答应回省城工作。
因此,麦秋并没有机会认识前世的富二代男友,也就错过了嫁入豪门的机会。更不用说遇到好运道买百年人参,救治未来公公的事了。那都是不存在的。
麦秋要离开京市,走得比较容易。她跟马巧玲的合作两年前就闹掰了。她也听说马巧玲从南方进货,衣服大卖的事。麦秋认为倒买倒卖都是小道,她没放在心上。而她跟丁裁缝的合作还不如跟马巧玲合作。
别看马巧玲是个女人,人家做事业有魄力,敢投入敢冒险;可丁裁缝为人谨慎,就算麦秋给他图纸,他也不敢大批生产,小批量的生产肯定赚钱少。而且他们的服装生意受到市场冲击,丁裁缝的生意越来越差,两人不用掰扯,已经合作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