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好妈妈[穿书](24)

作者有话要说:

想换一个文名(托腮

第18章 丛军

第十七章

魏晓冉将他们全部送到了车站,然后就坐着牛翠柏的拖拉机回了水磨坊村。赵家母女的车先到了,李映红与林家栋与她们最后道别后也登上了进县城的车。

母子二人到了县城,先是到了宿舍放了行李,休息了一晚上。

第二天,李映红带着林家栋刚进入农贸市场,她瞄到一个人影突然心头一震。

这种感觉当然不会是平白有的,她仔细看了一遍对方的外形,心里就有了谱。

“家栋,你先在这里等一下妈,妈要去找一个人。”

李映红说完就走到了岔口的另一个方向,悄悄在暗处看着。

林家栋听话地在原地等着,还没过多久就感觉被人撞了一下,回头一看就见一个和自己一般高,但穿着明显更为体面的男孩。

对方的谈吐也很有礼貌,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我在找……找东西。”

林家栋往旁边让开些:“没事。”

对方好奇地看着他:“你是自己来的吗?”

两个男孩你一言我一语,聊着聊着似乎氛围不错,大家都没有长辈在身边,也对对方多多少少有些好奇,甚至自然地做起了自我介绍。

“我姓林。”

“我姓丛。”

两人一个沉稳,一个斯文,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意外的气场和谐。

暗处的李映红虽然有所预料,但也有几分惊喜。

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丛”姓可不像王朝马汉张三李四一样是常见的姓氏,这本书里提及过姓“丛”的主要角色也就那么一个人。

丛军。

书里的林家栋在部队和丛军相识,各自转业回家后也保持着联系,之后更是合作开起了公司,两人整本书下来都没红过脸,可以说是非常要好的非亲兄弟了。

要知道林家栋是一个穷苦人家的长子,丛军的父母都是高官,两人的家境和生活经历天差地别。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冥冥之中的缘分,即便现在都只是十一岁的孩子,甚至还没有共同在部队服役的经历,却也聊得很投缘。

本身自己只是想试一试看他们能不能聊下去,如果可以那自然很好,总比自己率先搭话人家小孩子更加合理。

“我叫林家栋。”

“我单名一个军字,长辈们喊我军子。”

林家栋听丛军这样说,自然地想起了林家军:“这样巧?我二弟叫林家军,小名也是军子。”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两人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我阿嬷病了。她喜欢吃螃蟹,所以我想学着做给她吃。”

丛军说到这有些懊悔:“可惜我今天逛了一圈都没找到。”

林家栋问:“喜欢吃海鲜的好像很少见。”

“因为我阿嬷是海边小城长大的,她跟我说那里经常有男女老少跳着担子,里面都是很大的海蟹,边走边吆喝。她也是到了内陆后才发现许多人不吃螃蟹。”

“大家都吃不饱饭,肚子里没油水,才只想着吃肉。虾蟹虽然好,但做起来费料费油,还不顶饿,再来价钱也不便宜,如果不是就住在海边,大家就不馋这个。你看,猪肉七毛五一斤,螃蟹五毛钱一斤,虽然猪肉更贵,但油水可是差太多了。”

丛军点点头:“你说的对。我没买过菜,也不清楚价格,今天直接带了十五块钱出来的,不知道够不够。”

十五块钱已经是一个工人累死累活半个月下来的工资了,更何况工人在70年代甚至是很不错的工作。这笔钱可以被丛军这么随意地带出来,足以可见他的家境在这个年代有多么优越,换作别人没准就羡慕嫉妒甚至恨了。

“这不是够不够的问题。”林家栋笑着说:“你说完这次就不要再说带多少钱了,小心点。”

丛军这才反应过来,领会到林家栋的善意,两个人相视一笑。

“唉,其实我也没吃过螃蟹。阿嬷说等她这次病好就带我回老家,她小时候就亲自捕过海鱼海蟹,如今宝刀未老依旧有信心,说一定能给我露一手。”

丛军的神情虽然轻松,但是语气还是有些难言的沉重。

李映红其实有点惊讶,她记得书里说丛军受到自家阿嬷的影响,所以才自小喜欢吃海鲜,后来也多次和林家栋提过这件事,原来在这个时候丛军还没吃过螃蟹吗?

这样说的话,大概是丛军的阿嬷这次病好以后才带他去吃的螃蟹,丛军也是从那之后才爱上了海鲜。她正好撞在了这个转折点上。

林家栋安慰他:“你阿嬷的病肯定会好的,别太担心了。”

丛军笑笑,故作轻松地说:“阿嬷当然会好的。我只是太馋了,想要尽快吃一次螃蟹,看看是不是阿嬷说的那样儿好吃。”

林家栋听完丛军的话,想了想后说:“虽然我也觉得有些过于巧了,但其实我这鱼笼里装着的就是螃蟹。”

丛军显然也很意外:“真的?”

林家栋将鱼笼子的盖子揭开:“不过不是海蟹,是我们村河里的河蟹。”

不管是海蟹还是河蟹,都是丛军好奇的存在。他忙凑过去看,只见一群手掌大的螃蟹,背上的壳无一例外都有着很浅的青白色纹路。螃蟹抓来后好好养着至少可以再活半个多月,因此现在看也十分鲜活。

虽然林家栋说是河蟹,但看螃蟹的个头似乎和阿嬷跟自己说的“海蟹”差不太多。

丛军注意力在螃蟹上的时候,李映红已经走了出来。

林家栋正想说话,李映红示意他先不要出声。

“家栋,这螃蟹能给我吗?我把十块钱都给你。”

丛军等了一会儿却没等到林家栋的回答,这才将眼睛从螃蟹身上移开,疑惑地抬起头,李映红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你好,我是林家栋的妈妈。”

丛军这才反应过来:“您好,我是丛军。”

“丛军,这螃蟹送给你了。”

丛军一愣:“啊?”

李映红继续说:“你和家栋的话,刚才我都听到了。你是想做螃蟹给生病的阿嬷吃,阿姨觉得你是个很孝顺的孩子。”

丛军看了眼林家栋,后者递给他一个放心的眼神,他于是说:“阿姨,谢谢你。不过这钱……”

“这跟钱没有关系!我们是不可以私底下交易的。”李映红摆出很严肃的表情说。

见到自己唬住了丛军,甚至林家栋也被自己说得一愣神,她又接着眨眨眼道:“禁止私下交易,但是可以互相赠送啊,所以我才说把螃蟹送给你们。”

丛军虽然有点晕晕乎乎,但也说不出哪里不对,于是很快被说服了。

李映红见林家栋将鱼笼递到丛军手上。

“不过。”

两个男孩看向她,林家栋甚至隐约间是早就知道她有后话的表情。

李映红忍住笑说:“不过,丛军,你说想学做螃蟹,那你是还不会做是吗?”

丛军点点头。

“那你家里人能教你吗?”

丛军现在只跟着阿嬷住,父母都不在这个县城。所以他想了会儿也只能摇头。

李映红笑道:“我可以教你。”

*

丛军带着李映红和林家栋到了自己家。丛军的家布置其实算是朴素的了,当然在这个时期就是想不朴素都不行,但凡你搞出点夸张铺设,就相当于在自己的脖子上悬了一把银光闪闪的尖刀。

“阿嬷在屋里睡觉。”

经过丛军的同意,李映红进了厨房,环视一周后感慨万千。所谓现代化的厨房终于在这里看到了,乡下的灶台虽然别有一番野味,但还真不是很方便。

考虑到丛军阿嬷自小生活在南方的特性,她决定做一个蟹肉煲,还有一锅蟹肉粥。

九十年代开始,南方和北方对螃蟹的兴趣都提升了不少,烹饪的方法也有了明显的区别。大致上,北方喜欢将螃蟹炸炒,南方则是偏爱清炖清蒸。前者会放许多油盐浓料,后者则会专门制酱用来蘸着吃。

“丛军,你家阿嬷有没有提过‘蟹八件’?”

“蟹八件?提过!阿姨,你居然知道蟹八件吗?”

丛军顿时有些激动,现在在他看来在自己认识的所有人里,最能理解自家阿嬷的就是李映红了。

李映红边洗菜边笑着说:“那你知道你阿嬷把‘蟹八件’都放在哪里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