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满囤把话说完,周氏担心道:“你说咱家的豆腐干好卖吗,这又不是啥值钱的东西,县里人能爱吃吗?人家县里人不是都爱吃金贵东西吗?”
陈氏说道:“娘,咱家豆腐干这么好吃,肯定好卖。”
小周氏对自己东西信心满满,接了嫂子的话:“就是,娘,东西不论贵贱,好吃就行。县里人也是普通人,又不是侯门老爷,皇帝娘娘的,算什么金贵人儿。咱家的豆腐干这样好吃,怎么就不爱吃了。再说了,‘物以稀为贵’,没有的就是好的,以前没有豆腐干,咱家是头一份儿卖的,那就是好的。您没听说吗,去年,咱村里,有牛家里七拐八拐的,府城的老亲,在什么公啊候的家里做事,让他家许多的干野菜,茄子条,说他家的老祖宗喜欢吃,有牛家很是赚了银子,第二年就买了一头母牛并一头小牛。说不定啊,人家有钱的人家就爱吃这些村人的东西呢。”
小周氏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周氏彻底放心了:“那就好,咱家豆腐干要是卖的好,明年就盖房。冬姐儿和雨水这两年马上就要说亲了,要是起了新房,婆家人也能高看她们一眼。”
冬姐儿和雨水都不好意思了,只低下头吃饭。
许楠的大姐冬姐儿今年十四岁了,前年开始就有人说亲了。她毕竟是家里的头一个孩子,还是很受宠的。许铁和陈氏的意思是要慢慢相看,总要找一个和心意的。
去年有人给许冬说了一门亲事,男方家里条件相比许楠家里是很好的,有大几十亩地,还有一家酿酒的小作坊。
只是他幼年丧父,跟着寡母和奶奶长大。
许铁和陈氏有些意动,托人打听了,这家人的寡母很精明能干,她没有公公,婆婆也不当家,丧夫后,家里一切事宜都是她打理。
周氏听说后,就不同意了,说道:“三代就这一根独苗,肯定看的跟眼珠子一样。他奶奶还在呢,他娘就当家做主,虽说能干,也一定是个不好相与的。咱冬姐儿岁数也不大,慢慢挑,总能挑一个好的。”
陈氏和许铁又商议了一下,觉得周氏说的对,婆婆太精明能干了,儿媳妇必定会不好做,也就作罢了。
周氏就又说道:“咱家豆腐干要是真卖好了,等你们出嫁,奶奶给你们一人打一只银镯子做嫁妆。”
两个女孩子不好说什么,只把头埋的更低,小周氏忙笑着替孩子答应了:“冬姐儿,雨水,别不好意思了,还不谢谢你们奶奶。”
今天家里气氛好,陈氏就大着胆子说道:“燕子,初九,你们往后可不要淘气了,要多帮着家里做活,等以后你们出嫁,奶奶也给你们买银镯子。”
只给两个大的买,小的也不能落下。周氏没说,就怕到时候不给小的买。手心手背都是肉,陈氏就把话接下来。今天婆婆高兴,想来是不会生气的。
周氏没说话,就是同意了。
陈氏和小周氏喜不自胜,就说整个村子里,能给女儿嫁人时买个银戒指,银耳环,就算是上份了。周氏承诺给孙女们买一只银镯子,那真的是十分疼爱孙女了,不光孩子们在婆家有面子,她们当娘的也脸上有光。
至于豆腐干会卖不好,在她们看来,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
周氏的银镯子许了出去,许楠也接话:“奶奶,您也不老,等咱家豆腐干卖的好了,赚了银子,先给您打一只银镯子,给娘和婶子一人打一只银簪子。”
许楠说的话慰帖极了,周氏:“还是我家根儿疼我,那好,要是真的赚了大把的银子,那就买。”
“奶奶,等我读书有了功名,给您和娘,婶子买金首饰。”
周氏更高兴了,连声道:“那好,我等着根儿的金首饰。”
豆腐干的生意稳定下来,许楠的父亲许铁每隔一天往县城送一百多斤斤豆腐干,每斤五文钱。这样一斤豆腐干赚两文钱,平均下来,每天也有一百多文的收入。
一天一百多文,一个月就是三千文,也就是三两银子,那一年就是三十多两,绝对是一大笔收入。
许楠家里七八十亩地,四头牛,喂了三头猪,在加上许满囤平时卖个豆腐,不算许楠的束脩和纸笔钱,一年最多也就攒下二十两银子。
现在光是豆腐干就能赚三十多两,家里人都高兴坏了。
豆腐干彻底打开了销路,谁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都会要上十多斤。每次去镇上赶集,都有人家订豆腐干,送往县城的豆腐干也逐步增多了。
许满囤给家里人分配了任务,他走村和到镇上赶集卖豆腐,许铁每隔一天到县城送豆腐干,许铜在家里做豆腐,周氏带着儿媳妇们打下手。
许楠这天学里放假,他和许经约好,到县里书肆买书,顺便看一下沈修身。
沈修身现在在县学读书,县学每月休息两天,为了节省来回的时间,他一月只回来一次,许楠已经好久没见他了。
许楠和沈修身商议了一下,决定先到书肆买书,在到县学去看沈修身。
两人是坐许铁的牛车来的,县城内城禁止牛车通行,他们就在城门口下了牛车,和许铁分开。
县学青瓦白墙,大门看上去并不气派,却有五六分的典雅精致。
大门紧闭着,只有旁边的侧门开着,许楠和许经走上前去,冲门房行了一礼,许楠就问道:“这位大叔,我们找一个叫沈修身的庠生,烦您去喊他一声。”
那门房见许楠两人年纪虽不算大,穿着也不算富贵,却言语得体,轻视的心就去了,问道:“请问两位是沈庠生的?”
许经在外人面前比较腼腆,许楠就回道:“我们是他的同窗,今天来县上买书,他家人托我们给他带些东西。”
门房道:“那好,请两位小哥在此稍等。”
许楠和许经特意在书肆消磨了一些时间,快到晌午,才来县学找沈修身,就怕他上堂,没有时间出来。
沈修身头戴文生巾,身着玉色襕衫,腰背挺得极直,走路四平八稳,一点也不像十几岁的孩子。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直视着前方,门房走在他前面,微弯着腰为他引路。
只是一看到许楠和许经,他的脸色突然就鲜活了起来,甚至伸出右手,举过头顶摇了摇,冲他们打了个招呼。和刚出来时简直不像一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许楠家发家致富之路开始了
第21章 教学
许楠也伸出右手摇了摇跟他打招呼。
沈修身加快脚步,超过为他引路的门房,几乎要小跑了起来。
许楠和许经几乎要笑他了,不过到底还记得这是在县学门口,没笑出声,为沈修身留了面子。
门房把沈修身领到门口,就很有眼色的退下了。
许楠把身后的包袱取下来,递给他,许楠说道:“里面是伯母让我们给你捎的衣物,棉靴。”
许经背后也背着一个包袱,他取下来交给沈修身,说道:“这是伯母给你的煮鸡蛋,还有一些肉干,她让我们嘱咐你,功课虽然重要,也要仔细自己的身子,现在天气冷了,学馆里不知道柴火烧的够不够,炕热不热,晚上不要熬夜太久,身子是最重要的。”
许经说一句,沈修身就点一下头,等他说完,他说道:“晌午了,你们饿了吧,你们还没进过县学吧。中午在我舍里吃饭,等吃完饭我领你们逛一逛。”
许楠和许经同时摇摇头,许楠说道:“不了,我们坐我爹的牛车来的,现在我爹在城门口等着我们呢,给你送完东西我们就得赶紧走了。我爹下午还有事呢,回去的晚了怕耽误了。包裹里有我家新做出的一种吃食,叫‘豆腐干’,给你尝尝。”
沈修身也没客气,说道:“既然许叔有事,我就不留你们了。你们跟我去我舍里歇一会,我有东西要给你们。”
许铁送豆腐干很快,许楠和许经不好让他久等,就拒绝了。
沈修身有点失望,许楠心里有些替他难过,沈修身舞勺之年就中了秀才,还是案首,把一众年纪比他还要大的学子压得死死的,他又不会主动和人交好,还做了县教谕的乘龙快婿,少不了有人嫉妒不忿,也肯定有人溜须拍马,只是他的性子实在是冷,想当年许楠可是大人的芯子,想跟他交好都铩羽而归。要不是后来他受伤了,需要坐爷爷的拉车上学,恐怕好几年的同窗生涯,他们现在也就是点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