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答应了,这是正常的人情往来,等吃完饭,她就给小周氏拿了七十文钱。
这是周氏订下的规矩,媳妇的娘家有人嫁娶,买东西的话是七十文,礼钱是一百文,多了少了,自己看着添补。
周氏算是大方的了,七十文可是买一床上好的花被面,有的婆婆手里比较抠,就让媳妇直接拿四尺白粗布,当做被里,也就二十多文钱的事。
集市那天夫子正好有事,学堂里放假,许楠也要跟着去,周氏答应了。
平时都是许满囤自己一个人去赶集的,今天第一次卖豆腐干,许楠要去,周氏也就跟着了。
小周氏先要去买被面,就对周氏说道:“娘,让根儿跟我一起去吧,孩子好不容易来一趟集市,在这里让他跟我去逛逛。”
周氏说道:“根儿和留柱跟着我就行,你去吧。”
小周氏听婆婆这样说,点点头:“那好,娘,我去了。”
留柱开始还有些不愿意跟着奶奶,周氏哄他道:“奶奶给你和哥哥买烧饼吃。”
听到有吃的,留柱听到有吃的,也高兴起来。
许楠买回了四个烧饼,先递给了爷爷一个,又给了奶奶和留柱各一个,最后一个才是自己的。
烧饼还热着,面香混着芝麻香,表皮酥黄,许楠感觉自己一口下去就能吃半个。
周氏看着手里的烧饼,问道:“根儿,我给了你三文钱,不是只够买两个的吗?”
许楠:“奶奶,我花的我的压岁钱。”
周氏咬了一口,说道:“我家根儿真会挑,买的又酥又香。”
在周氏心里,自己的大孙子不论干什么都是对的,就连买个烧饼也比自己以前买的好吃多了。
中间也有两个人来买豆腐,许楠也像他们推荐了自家的豆腐干,大约是新吃食的原因,他们只是看了看,并没有买。
许楠刚吃完烧饼,小周氏就回来了,许楠不由好奇:“婶子,这么快就回来了?”
实在不怪许楠会好奇,他是跟着陈氏和小周氏赶集买过布料的。
她们会先把整个集市卖布的摊子挨个看上一遍,问一下价格,做到心里有个谱。等一圈转完,感觉价钱合适又喜欢,就慢慢谈价格,这家谈不拢就换下一家,没有一个多时辰是买不下来的。
那次早上他们就从家里出发,整个集市芝买了两块布料,就已经过晌了。
这次许楠买个烧饼吃完的功夫,小周氏就回来了,许楠才会奇怪啊。
小周氏把包好的布料放回拉车上,说道:“我怕留柱闹,扯完就赶紧回来了。娘,被面花了五十八文,剩下的钱我买了油条,您尝尝。姥爷爱吃糖果子,我也买了一些,放在车上了。”
小周氏还想着自己父亲,周氏心里高兴,脸上就带了出来:“我刚吃了烧饼,还不饿。留柱慌着来赶集,早上没吃多少,让孩子吃吧。”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即使是儿媳买的东西,婆婆不发话,也不能给自己孩子吃。
小周氏又说道:“爹,您也吃,我看着摊子就行。”
集市上人多了起来,小周氏就站在摊子前吆喝:“豆腐,新鲜的豆腐,豆腐干,好吃的豆腐干,独一份儿哦。”
不过这一招并不算灵,不少人只是走路时偏头看一眼,根本就不会停留。
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来买豆腐,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小周氏拿竹板挑起一块豆腐干,递到那妇人面前。说道:“嫂子,您尝尝,这是我家新作的一种吃食,叫豆腐干。”
妇人拿手拿起那块豆腐干,放在嘴里尝了尝,点点头,说道:“味道不错。”
小周氏的笑容更真诚了,又挑起一块豆腐干递给了孩子,说道:“嫂子,这豆腐干做起来可不简单,光是香料就用了十多种。卖起来也不贵,六文钱一斤,拿豆子换的话是一斤半豆子换一斤豆腐干,回家直接就能吃了,省事又好吃。”
妇人有些心动,小周氏再接再厉:“家里有客人,买上半斤就是一盘子,才三文钱,油盐酱醋就都省了,好吃还有面子。”
那孩子也拉着她的衣角,说道:“姑姑,好吃。”
见侄子喜欢吃,妇人不在犹豫,说道:“那好,先称三斤,好吃的话在来买。”
听妇人要买,小周氏赶紧给她称好,多给了半斤,又给了孩子几块,说道:“您是第一个买我家豆腐干的,再送您半斤。”
多得了半斤豆腐干,妇人高兴极了:“要是好吃,少不得还来买。”
作者有话要说:豆腐干的做法来自百度
第19章 赚钱
等妇人走远了,小周氏才向周氏解释道:“娘,刚才买豆腐干的妇人是镇上的,我扯被面时她去买针线,是她娘家侄女今天‘做被子’,下个月十八出嫁。咱家豆腐干味道没的说,就是知道的人少。今天她家亲戚少不了,吃到咱家的豆腐干好吃,以前又没见过这种吃食,肯定要问在哪里买的。我多给她半斤,她也能帮着说个好话。”
公婆都在这儿呢,自己就自作主张多给了半斤,小周氏的心里是有些忐忑的。
周氏点点头,说道:“是这个理。”
婆婆没责怪自己,小周氏放下心来,说道:“我听人说,出嫁的这个姑娘她爹,是个专门给人盖房子的‘房头’,手底下二十多号人,家里相当殷实。姑娘嫁的也好,婆家光是上等田就有一百多亩,在县里还有房子。姑娘三个兄弟,只有她一个女儿,爹娘十分疼爱,等她出嫁那天,家里还要摆酒呢。”
小周氏的语气有一丝羡慕,女儿出嫁时不说摆酒的,好的也就是煮上一锅大锅菜,请本家吃一顿饭。一般人家嫁女儿,等女儿出了家门,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这家人为了女儿摆酒,除去家里富裕,也实在是女儿受宠了。
小周氏又说道:“说不定吃着咱家的豆腐干好吃,等摆酒那家还会订咱家的豆腐干呢。”
许楠不禁佩服小周氏了,只是一面之缘,人家来买豆腐,就想到了这么多。
小周氏感慨完,就接着吆喝起来。
有了小周氏,许满囤和周氏也可以歇一歇了。
有人来买豆腐,小周氏和许楠就会给他们推荐豆腐干,也有人买,不过买的不多,大都是半斤,一斤的买。
到了中午,二十斤豆腐干还剩下三分之一,即使这样,许满囤和周氏也很高兴。
第一天就卖了这些,已经非常好了。
趁着人少,周氏说道:“中午咱们就不回去了,根儿,留柱,你们想吃什么。”
许楠说道:“奶奶,吃什么都行。”
留柱说道:“奶奶,我想吃油条。”
周氏:“你娘买了油条,咱们先吃,等走得时候再买二斤。”
几个人吃完油条,周氏还大方的买了五碗糖水。
等吃完午饭,周氏说道:“老二家的,你在这里看摊子,我和你爹去买点东西。”
小周氏点点头,说道:“娘,您去吧。”
午饭后,集市上的人又渐渐多了起来。
冬天地里没有农活,天气好的话,一般是一天的集市。
下午菜蔬肉果都不算新鲜了,价钱也便宜,有的人就专门下午来集市买东西,这样就能省几文钱。
周氏也是打的这个主意,所以才吃完午饭才去买东西。
上午买豆腐干的妇人又来了,这次没带着孩子,是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一起来的。
走到摊子前,她就问小周氏:“还有豆腐干吗?”
小周氏忙笑道:“嫂子,还有呢。”
她点点头,向另一个妇人说道:“嫂子,我就在这里买的豆腐干。”
听到妇人称呼对方“嫂子”,小周氏的心里转了一转,大概就猜到了对方的身份。
“嫂子,我家的豆腐干好吃吧,不是我自夸,吃了我家豆腐干的,就没有不想吃第二次的。尤其是老人孩子,有这豆腐干,更下饭,胃口更好了。早上您走了,就有人来买,他家里有喜事,本来是想订豆腐的,尝了这豆腐干以后,也不要豆腐了,直接订了十五斤的豆腐干,说是席上用,省事好吃又体面,还省了油盐钱,算下来也多花不了多少钱。临走时还买了二斤,说是这个下酒最好了。”小周氏笑容满面的说道。
许楠听得目瞪口呆,有人来订豆腐干吗,他怎么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