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40)

严春华对张家的情况也有点了解,知道他家老三是个烈士,家里还有个遗腹子,看样子就是这个孩子了。

“张璋小姨要去南边办事,不方便带着他,就把他送回来住一段时间。正好天气热,山上还凉快一些,就是有蚊子,张璋身上都被咬了好几个包了。”

张家奶奶愁啊,大孙子白嫩的肌肤上豆大的疙瘩连成一片,痒起来大人都受不了,更别说张璋这么个嫩生生的小人儿了。晚上都被痒得做梦都在哼哼。

“我知道个方子,熬水给孩子洗澡能止痒祛痱,还能有驱蚊的效果。等会儿上山的时候采一些回来熬上,晚上就能看到效果。”

严春华看了张璋身上的疙瘩,也觉得心疼,想起老师教他们的一个土方,就是为了避免他们上山实践的时候免遭蚊叮虫咬之扰。

上山逛了一大圈,顺便采了些药草回来。严春华将薄荷、炉甘石、石菖蒲、银花藤、豨莶草、生百部加冷水浸泡十分钟,大火烧开后换成小火煮十分钟后倒出上面清亮的液体,滤去渣滓,等温度适宜时,给张璋泡了个澡。捞起来之后又给扑上陈馨带回来的爽身粉,之后才把洗得香喷喷的小胖子丢给他奶奶抱去院坝里的凉床上玩。

山里晚上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都是一家人坐在外面乘凉,聊一聊周围的八卦,然后就早早去睡了。

农村里常用来驱蚊的不是蚊香,而是路边摘的艾草等植物晒干后扎成的草束。

张璋最初不太适应艾草的烟和气味,狠狠的打了几个喷嚏,让张家奶奶犹豫着要不要把艾草灭了,但是灭了之后晚上的蚊子肯定厉害,张璋柔嫩,一咬一个大包,她看着心疼,张璋也痒得难受。

但是没让张奶奶纠结太久,张璋很快就适应了这个味道,继续将注意力放在手上的玩具上。

玩具是陈馨给他买的九连环一套,还有魔方。这两个是张璋的心头好,怎么玩都玩不腻的。

张二姐现在身子很不错,也没有最初的孕辰反应,反而是胃口大开,一顿能赶上张大哥的饭量了。

她住在娘家的时间长,原本婆家那边有意见来着,还是二姐夫去跟自家老娘说了一天才说通的。加上前个孩子被岳丈家带走,这个孩子严格算起来才是跟他们一起生活的,所以张二姐的婆婆就算心里头还是有点疙瘩,却也没有继续纠缠这事儿。

二姐这次回来打算休息两天后就跟丈夫去婆婆家走一趟,她离开快两月了,现在肚子已经不小,家里搭建养殖场的事情她估摸着是帮不上忙了,只能帮着整理资料,去乡上要扶助。另外二姐夫跟单位上打了报告,要跟踪监督几个高海拔试点农业项目,他是小组负责人,工作时间也长,基本一个月能有一个周末在家就算不错了。

不过这样虽然很累,但是过得很充实,而且他打上去的报告听说还被县上农牧局要了一份过去,听说是因为农牧局也在想方设法为高海拔贫困村脱贫致富寻找门路,如果他们农研所能找到合适的路子,县里肯定会大力扶持他们的研究。

一家人今天都忙碌了起来,虽然很累,可心里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因为他们能看到可期的未来,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

在张家准备投入“巨资”大干一场的同时,陈馨跟刘春燕也在南边打算接手那家罐头厂。

这家食品厂是专门做肉类和鱼类罐头的。但是因为合伙人闹矛盾的缘故,才投产两三年的食品厂就完全做不下去了。转让的价格倒是公道,但最大的问题是以前的合伙人自己有技术,而她们接手的话,还得去找技术顾问进行监管。这一笔的开支不会太低。

陈馨跟刘春燕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用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但是程洁不愿意,她觉得现在公司的家底还不足以支持她们遍地开花,最好是在最熟悉的行业里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

对程洁的意见她们也听进去了,但是这个机会也很难得,如果放弃的话,至少几年内都不太可能再遇到。

就在她们俩打算要不厚着脸皮去借点起始资金,然后进行抵押贷款的时候,刘春燕的嫂子打来电话,说她愿意跟小姑子合作,但是不想要外人掺和。

这意思很明白了,就是不想和陈馨搭伙,正好陈馨也不乐意跟她打交道,于是就放弃了这次的投资,只当是陪着刘春燕走了一圈。

第50章 原来如此

“我这个嫂子呢,其他还好,就是太想着娘家。头几年好一些,她家里兄弟姐妹都在上班,一家人不缺钱用。这两年企业破产下岗分流,她家就成了重灾区,这不,天天都想着怎么贴补娘家。”

陈馨笑笑没搭话,她也是看到了这点才果断的放弃跟刘春燕的合作的。人家俩还算是亲戚,自己要掺和进去的话,撕破脸皮就不好看了。不过她觉得自己有义务要跟刘春燕提个醒,别到时候她辛辛苦苦弄出来的厂子成了她嫂子娘家的提款机。

“没事儿,我明白呢。她最好懂得适可而止,要是太过分了,我非得让她偷鸡不着蚀把米。”刘春燕也不是啥纯良的小女人,她有她的精明跟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什么都好说,要是谁踩着了她的底线,她能跟你拼个鱼死网破。

“你别看我哥像个耙耳朵,那是他觉得事情还能讲究,但是我哥心里也有根线,我嫂子这会儿就是在试探,看着吧,总有一天她得后悔。”

刘家兄妹俩对彼此都很了解,也知道什么对方能够能耐的范围,所以通常情况下都会体谅对方。但是一旦不想忍了,他们爆发起来的烈度也很可怕,属于那种打死都不会去挽回的人。

既然刘春燕心里有数,陈馨也不乐意去当恶人。跟刘春燕不同,陈馨将目光投向了生产线,想要了解国内的生产线跟国外有没有区别。

九十年代的水果罐头就是好东西了,即便是到了后来,黄桃和椰果罐头也是常年排在销售榜前端的两大主力。

但是现在国内的水果罐头还是以橘子跟苹果梨为主,南边多了些荔枝等热带水果。

陈馨并没有想做传统水果罐头的念头,她只是在考虑要不要想办法提前将奶茶配料等进行生产化。比如红豆、椰果、珍珠等等。这些东西现在在国内的销售很少,最多的就是珍珠,可这个珍珠跟湾湾那边的珍珠完全没法比。一些想走中高端路线的甜品店,都是直接在国外采购的原材料,在国内进行的二次加工。

但是这必须是量大的店铺才方便做,像是奶茶店之内的,基本就是雇人熬红豆,然后用一些人工香精色素合成的配料,且不说味道好不好了,毒害性就是首当其冲被人诟病的。

陈馨的咖啡厅虽然是主打咖啡跟简餐,还卖一些英式红茶等,但她觉得奶茶这个市场也不该被忽略,相较于咖啡来说,奶茶的受众更广。别小看一杯几元,一天卖个几百杯,纯收入一个月就很可观了。

“这个想法不错,不过我建议你参股就行,具体的事项交给其他人去做比较好。”

晚上吃饭的时候,陈馨的编辑跟他们一起聚了聚,还有编辑的丈夫吴先生也在。吴先生做食品行业快二十年了,最初也是从生产线上入手的,到现在成为好几个厂的顾问,其能力足以充当两个小白萌新的老师。

“小馨的想法很不错,没必要去跟人抢食,自己单开辟出一个市场并强占市场份额是件很难成功的事情,你如果铁了心要做,以你目前的情况怕是没办法做好的。所以我建议你去找人合伙,或者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你们名下的公司要怎么分隔管理也必须有个章法。”

陈馨点头,她明白吴先生的意思。而且程洁也是这么想的,贵精不贵多,所以程洁比较反对她去插手食品源头这个行业。但是陈馨的想法又不一样,她可以提供技术跟资金,还能联系销售的渠道,不一定事必躬亲。而且如果能掌握食品源头,对她以后想要从事的饮食行业也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只是这点她现在就算跟程洁他们说,对方也无法理解她的想法。毕竟她所知道的世界的发展要比程洁她们多二十多年。

日新月异这个词可不是说着玩的,很多东西在世人不知不觉间就普及开去,但是这些东西被人研究了多久,怕是只有研究的人才会知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