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农村麻辣媳(290)
“猪鬃做刷子这我倒是见过,我们开个厂子专门把猪鬃合理地利用起来,挺好的,只是皮革厂这事不着急吧,刷子倒是家家都要有需要,这皮带需要的少啊,就是城里人也很少看到买皮带系裤带的。”七十年代的人穿衣服都是以棉布,涤纶料子为主,一百个人里也难得找出一个穿裤子系皮带的,能买得起皮带的人都是大老板,普通人家耗子进屋都能饿死谁会多花钱买这玩意儿啊。
“皮革可不光用来制作皮带,你想想看,自行车的坐垫是什么?皮革座垫加厚海绵,对吧?我们在供销社看到的布鞋跟自己制作的布鞋差别在意压边,对吧?我们是用千层底压边,鞋底太滑,一不小心就摔跤,供销社卖的布鞋是用皮革压边,防滑,布鞋底子冬天不硬,很柔软,还有用来制作成皮衣,皮鞋,皮裤……”
“小琴你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担忧。”王红霞脸色很沉重的打断滔滔不绝的李小琴,“供销社是摆皮革制作的布鞋,自行车坐垫是皮革,这些我承认,可你想过吗?这年代有粮食吃就很难得了,谁会肯花钱去买啊。”
只是当下,再过一两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皮革制品走进千万普通百姓的家不是梦,李小琴心中把握十足。
“你说开厂的事,我们能吃得消吗?又是皮革厂,又是猪鬃加工厂,合下来可是不少钱啊?我看,我们眼下还是先开分店紧要,等赚够钱了再开设厂子。”李小琴经商的天赋,对应问题的反应措施能力,这一点,王俊杰非常相信没有半点怀疑,但开设皮革厂王俊杰觉得可以缓一缓。
李小琴摇摇头,开厂子不是说一开就能红红火火,他们起码得有一段时间的摸索,毕竟他们都是新手,工艺先进是需要时间的摸索去造就的,她有心要赶在改革开放之前把皮革方面的难题都攻克下来,才能在大量皮革厂冒出后扬名成为佼佼者。
王俊杰和王红霞神色凝重的对视一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李小琴这种勇于冒险的精神值得鼓励,可开厂子不是儿戏啊,需要处处过分谨小慎微,跌的跤才会少一些,目前的情况过完年就开厂子,这种冒险他们一点都不想去承担。
可是三个人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他们不愿意,李小琴也难得定下来,除非她自己手里有足够开厂子的钱,念及此李小琴就心里忧愁,双眉紧锁。
先前医生过来对媳妇进行了简单从身体复查,陈志国趁王俊杰和王红霞来探望媳妇的阶段上医生办公室向医生了解了媳妇的最新情况,得知媳妇恢复得不错,只需三天左右进食半流食,之后恢复正常饮食即可,陈志国把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都用心记在脑子里,返回病房,推门进入时听到他们的谈话,等王红霞和王俊杰起身告别后,见媳妇面目悒郁,秀眉微蹙,陈志国就关切地问,“开厂子这事儿,你是先前就计划好的,还是突然才定下来的?”
“想到要做桂花酿肉的时候我就决心要开厂子了。”
陈志国微笑,“嗯,你已敲定的计划那就照着来实施。”
李小琴郁郁不乐,“谢谢你的支持,不过他们两个都不愿意冒险,只能再缓缓了。”
“我听到了, 不过没有关系,每个计划在实施之前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心态放平,不必唉声叹气。只要你觉得可行,就放心大胆的去操作。现在他们不同意你开设厂子,也是困难之一,你需要做的是勇敢接受这个挑战。”
“谢谢你,志国哥。”李小琴感激的对陈志国笑了笑,他看着闷声不爱讲话,实际心细如发,是个懂得察言观色知疼知暖的好男人。
陈志国摸了一下媳妇的小手,一到下午三点钟气温就凉,媳妇的小手冷嗖嗖的,他不放心,拿茶壶往盆里倒水,毛巾沾湿后拧干,放在媳妇的手上轻轻地擦拭,再把媳妇的手放入被子里,将被角掖好。
双手被热毛巾擦拭过,也感觉不到凉了,李小琴心里暖呼呼的。
把毛巾悬挂在窗户上,陈志国返回媳妇床边,想了想,坐下看着媳妇问,“那开设厂子你预计多少钱?”
第四百二十五章 我们现在就睡觉
“四千。”
“四千够吗?”
“一千块钱盖厂房。皮革铬鞣机,石灰浸渍机,脱毛机,液压机,染色机和真空烘干机,高速震荡拉软机,这些制作皮革的机器一整套工程走完,买最便宜的机器怎么也得需要三千块左右。”
陈志国微微颔首,若有所思,“既然要开皮革厂子,那就买档次高的机器。”
“如果钱够肯定会买了,现在红霞姐和俊杰哥都不赞成,只能买低档次的机器,这样价格少。”
“不,得买高档机器。”
“什么?什么意思?”李小琴疑惑极了,陈志国鼓励她是好的,现在身上没钱还欠着梁红旗两口子的几百块没有还呢,她想了想,开设厂子得进行,但是在成本上得节约再节约,机器什么的讲究使用,过后赚到钱了再从沿海城市购买最新款机子。
李小琴秀眉皱起来,说道:“我还想买二手机器呢,这样合下来所有机子价格在两千块左右。”
陈志国笑了笑,说道:“不用,既然考虑好了要开设皮革厂,那就走工艺,走质量,就不要走数量了,你可以的,我看好你。”
李小琴更疑惑了,陈志国这话是什么意思?不仅支持她开设皮革厂还鼓励买最新款机器,难不成他手里还有多余的钱?可前不久欠徐建设那笔钱他的积蓄差不多都拿给她赔了呀,前两天结婚又是买手表又是买家具,陈志国再多的存款都经不住这番折腾啊。
陈志国笑眯眯的摸了摸媳妇的脑袋,话里带着势在必得,“建厂子你一个人吃不消,没关系,找个投资人大家一起干,我听领导提及过,市区有一家肉联厂在开厂子的过程中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其中资金环节是很关键的,所以他找了一个愿意共同开厂的投资人。”
做生意、搞项目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没有资金的周转更容易阻挡前行,所以一定要做足准备,十多二十年后的人们创业都会寻求投资方,这个李小琴在上辈子就听说过,一家家公司登门拜访去找项目投资方,把先前准备好的项目计划书展示给投资者,有意者签署协议,可涉及金钱谁会乐意投资啊?寻求投资最成功率高的就是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信任度相对高,因此成功率高。
“想是这么想,也没有人愿意给皮革厂投资啊。”七十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占大部分,李小琴有预感,通过广告宣传去寻找投资人也很难招募到,只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有。”
“很难找的。”
“不难找,眼下就有一个。”
“有一个?什么意思?”
陈志国笑了笑,“昨天到今天光忙着医院的事,把陈进财的事抛之脑后了。陈进财是发现你昏迷的第一个人,这小子,从部队里出来多年一直没找着适合的工作,他家有亲戚在东北做生意,很快就挖了第一桶金矿,所以他有心也去尝试,但他爹妈就他一个独苗,所以不同意他大江南北的跑。前阵子,听我提及你是做生意的,他就有心跟你探讨生意经,那天我让他直接上楼上找你聊,他上去后敲门,发现房屋里没动静,觉得猫腻,就把我喊上去,之后的事情你也知道了。”
“你的意思我把他拉轰投资皮革厂?”
“他再乐意不过。”
李小琴惊呆了,眨了眨眼睛,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咽了两三口唾沫,慢慢的回到现实中来。
陈志国揉了揉她的脑袋瓜,站起来就往外面走了,陈进财现在应该还没有回到市区,他用卫生院的公用电话拨到陈进财的家里,询问得知,陈进财在县城的一个亲戚家里暂住几天,陈志国和陈进财爹妈问到亲戚家的电话号码,又拨过去,将媳妇的想法大致跟陈进财聊了一下,大多是对媳妇开皮革厂的支持和皮革厂在一年半载后对国内市场的需求,聊完之后,陈进财立刻就在电话里答应合作。
李小琴坐在床上,一刻都不想闲,她喊李小东去跟医护人员借来铅笔和纸张,低下头,认真把之前没有完成的建厂项目书写出来,写到傍晚愣是写了三千多字,项目书写好后交给陈志国转交陈进财,忍不住想象,厂子建起来了赚钱机会更多了,没准三四个月后就成万元户了呢,这真是以前都不敢想象的事儿,越想李小琴心里越美滋滋的,她就在这种美滋滋的心情中出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