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那福气包小闺女(153)
野猪群是一次。
他们还遇到过两匹狼。
这都是十分凶险的!
赚钱当然是好事儿,但是赚钱的同时,总也得要命!不然,赚的钱给谁?
唐妙是不反对他们进山的,但是却还是希望他们明白,他们之所以敢走的更深一点,是因为她的熟悉。他们没有这样的经验,也没有她的“力大如牛”,最好还是在下面转悠,半山最好都不要去。
太危险。
因为唐妙的严肃,又有章荷花在一旁的帮腔。
这话,倒是人人都记在了心里。
毕竟这么多次,许多事情大家也都看在眼里。没有唐妙,他们过去还真不行!眼看人人都记在心里,唐妙也就放了心。她起的头,就得有始有终的。
各家又分了一百三四,而唐妙他们就更多了。总之,这个年,算是老姜家这十几年来过的最肥的一个年了。各家分到手总的钱数都有个二百三四。
姜林因着之前替工多,加上这次分的,手里有个五百来块。
姜老大姜老二手里加上原来的积蓄有个四百来块。
而那些小动物又是自己的,家里兔子野鸡都攒了一大堆呢!
为此,老姜家顶着这样的大冷天费力巴拉的在屋里挖了一个小地窖藏东西。
不管咋说,这天气再冷,心里都是热热乎乎的。
而在年前的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姜城领着章荷花也办好了顶替的手续。从此,章荷花正式有了镇里户口,成为一名工人。而因着姜城的活动,章荷花也如愿的去了保卫科。
怎么说呢?
要是换了两个哥哥,或者他爹,姜城还要担心一些。但是如果是他老娘,那么他就真的完全不用担心了。他觉得,他老娘处事儿虽然混了一点,但是却是个干脆能干的。
一点也不差。
正是因为他娘的彪悍,他才推荐他娘顶替,而不是他爹。
1978年的春节,姜老憨和章荷花穿着儿子儿媳给买的超奢华小牛皮靴,哒哒哒的走在村里的路上,觉得整个人都轻松的要飘起来。大概是两个人都对外将这双小牛皮靴吹的天上有地下无。以至于人人都期待着看一眼,这一看,眼睛都黏在上面拔不下来了。
好,这是真的好。
农村还没见谁穿过,想一想姜老憨和章荷花这就穿上这样的好东西了。怎么不让人嫉妒啊!
再一想人家红红火火的日子,更嫉妒了。
但凡嫉妒,就忍不住发酸,有那婆子忍不住便说:“你都这么大岁数了,穿这么好看的小皮靴有啥用啊!还不是在村里来回?多嚯嚯东西啊。”
一说完,心里有点胆怯,谁不知道章荷花最能撕逼呢。
大过年的,招惹她干嘛!
一瞬间,有点后悔。
只是,这一次章荷花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骂人,淡定一笑,缓缓说:“可不是吗?不过,以后我就去镇里上班了。既然是上班,总归不能穿的太差。”
此言一出,周遭大姑娘小媳妇儿老太太全都静了下来。
她们惊呆的看着章荷花,好半天,不知道是谁问了这么一句:“你去镇里?不是吹牛吧?”
这声音,几乎是带着歇斯底里的不可置信了。
章荷花扫了一眼,哦,是陶老太。
陶老太不可置信的看着章荷花。
两个宿敌闹了小半辈子,陶老太不敢相信章荷花现在能压过她。
可是事实就是,让人觉得不信都不行。
章荷花微微一笑,轻描淡写装逼范儿:“老三媳妇儿不是考去京北了吗?我们老三这次也跟她一起去。所以他就把工作让给我了。”
“!!!!!!!”
这个消息,就像是晴空万里的一道雷。
噼里啪啦的劈下来,给人砸个外焦里嫩。
以至于,章荷花什么时候走了他们都不知道,他们想的是,章荷花要去镇里当工人了?就她那个老太太都能去?
凭什么!怎么可以!怎么能!
许多的不忿与郁气挤压在胸口,好半天,这才缓过神。
凭什么?
凭人家有个好儿子。
凭人家儿子愿意。
凭人家媳妇儿不闹。
他们都不需要问别人,只自己一转念,就想的过来。
这样热闹的大过年,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加让人震撼得了。
谁都看得出来,姜城的日子过得好。他过得好,他媳妇儿也有能耐。可是若说就这样放弃了工人的身份放弃现在的一切去外地拼搏。他们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那可是工人的身份啊!
而且,去了京北,连个地都没有,咋活?指望媳妇儿吗?
他们都听说了,出去念书不仅不要钱,还给吃给喝。可是,向女人伸手是那么回事儿吗?
村里但凡是个人,都觉得姜城这个决定做的不好,太莽撞。可是姜城自己愿意,并且已经做好,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又是没有的!
他们现在知道的,只是结果。
结果就是,姜城一家要离开。
而章荷花接了她儿子的工作。
你看看人家养的儿子!!!
谁看不出来,这活儿给了章荷花,对章荷花和姜老憨就是个巨大的保障啊!就冲着这个工人的身份,其他几个儿子也得对他们好。还等着接班呢!而且,只要章荷花还在糖厂干,每个月的钱啊票啊的还能少了?
之后又听说姜城把自己的自行车和收音机也留了下来,交给了章荷花和姜老憨。
这下子,村子里但凡是有儿有女的,都恨不能当姜城的爹了!
谁家养了这样一个儿子,那才是真正的开了天眼,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有时候,嫉妒到极致,那就不是嫉妒了。而是仰望和羡慕,浓浓的,化解不开的羡慕。就连章荷花的宿敌陶老太跟自己知心的小姐妹都要感慨一句。
章荷花是几世的大善人啊,能修来这么好的儿子和儿媳。
虽然她因为他们家小丫死不待见唐妙,可是要让她说,他们家小丫可不会如同唐妙这么大方。
谁家的儿媳也做不到啊!
外面是议论纷纷,但是唐妙和姜城两个人倒是并不怎么在意别人的说法。
各人过各人的日子,谁也不能代替谁。
他们总不能扛着自行车和收音机去京北吧?再说家里老人都在呢。
他们接受老人的暗中帮助好几年,现在回馈一点,其实都是很应该的。
就算没有,那也是姜城的父母,更不要说,两位老人偷偷攒钱接济他们。
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太难。
唐妙打小儿就见惯了许多的风雨与冷暖,她很珍惜这样的帮助。
“多少钱?”姜城问。
唐妙一个走神,数错了。她索性钱交给姜城,说:“你来数一数。”
姜城笑着说了好,他又数了一遍,说:“两千一。”
唐妙露出大大的笑脸,说:“真好。”
她压低了声音,说:“你不知道,我前一段都想,如果实在不行,就把东西倒腾一点卖掉。毕竟穷家富路,我总不能明明有……却还让孩子们跟着我们吃苦。不过好在打猎的成果还是很斐然的。”
姜城握住唐妙的手,摇头说:“别乱来。”
他低声:“老人总是有老人的智慧,你还是遵守你爷爷的遗言。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媳妇儿啊,我们其实一点都不强大,别为了可以生活的更好。就给自己惹来别的麻烦。”
唐妙柔和起来,她看着姜城,低声笑:“我知道了。”
她搂住他,说:“阿诚哥,你怎么这么好啊!”
姜城揉了揉她的头,说:“我只是希望你们都能安全,仅此而已。现在虽然……结束了。但是总归没有想象的那么稳当。再等一些年再看吧!就当是从来没有这些东西。好不好?”
唐妙点头:“好。”
两个人腻在一起,姜城问:“你真的觉得,我可以参加一次高考?”
唐妙问:“为什么不可以?不管考不考的上,试一试啊!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是刚恢复高考,情况特殊,你看过一年半年的,肯定就会严格起来了。”
姜城想一想,也觉得有道理。
“你说得对,我也该努力起来。”他可不能比她媳妇儿差太多!
就冲他这话,唐妙就忍不住,奖励了他一下。
夫妻两个人觉得简直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