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8)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三叔被哄了去,不亲近兄长嫡女,亲近别有用心的农家女的外家。后来出了一件事情,祖父大怒,将农家女的娘家赶出了京城,起因是那个农家因为出了老姨娘,有老姨娘供养慢慢变得贪婪懒惰,哄得三叔自己省吃检用,将自己房里的东西都给了他们。
阿玛那时还是会偶尔关心下弟弟,彰显自己是个好兄长,发现一直不注意的弟弟房里空空荡荡的,摆件器具都没了,才发现出事了。
其实三叔的奶娘是个好的,真心疼三叔,曾想找到太太告知这个情况,不过祖母院子里的婆子以为三叔一个小孩子,又不得宠,给拦下来,没上报。
最后事情才闹大了,祖父将这个婆子给杖毙了,祖母都吃了挂落,那个农家连夜赶出了京城,不过东西只追回来一点,都进了当铺花销掉了。
三叔年纪还小,祖父当时想掰过来,只要有时间就会过问三个儿子的功课,隔开了三叔和老姨娘。
祖母当时也想通了,也会关心三叔,询问学业,不过终究是由隔阂在的。
只有前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老姨娘已经不求祖父的宠爱,她只有儿子,自以为教儿子争斗是为他好。
不过老姨娘什么段位,祖母什么段位。
农家女连字也不识,祖母发现老姨娘这个蠢样子后并没有阻止,任由她毁了三叔的学业。到现在三叔快三十的人了还和小男孩一起考童生,今年刚刚考上。
发现儿子无心读书后祖父曾想送三叔去军营,三叔也同意了,奈何被老姨娘知道后天天哭闹,说祖父不喜欢这个儿子,狠心,就是要送儿子去死。
闹到最后祖父也身心俱疲,三叔就这样又错失了当兵的机会。现
在变成文不成武不就。
所以说他有农家女的姨娘不知道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三婶是额娘的族妹,祖父给三叔聘她也是费了一番苦心了,三婶父亲虽然是个七品的小官,不过为官清正,官声不错,兄长也争气,她还是家中的长女,太太生的,不是小妾生的。
刚嫁过来几年颇得三叔心意,连着生了两个儿子,不过老姨娘看不惯,一次次在”,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第15章 介绍家庭成员4
一句话说一遍十遍没有用,那说百遍千遍呢?
总会在心里留下痕迹。
更不要说三婶因为是官家出生,颇有些看不上农女出身的老姨娘。
注意观察,总是会发现蛛丝马迹
虽然她平常待老姨娘尊敬,礼数也周到,不过很多时候都会带上一些优越感。
相较于老姨娘而言,三婶更亲近祖母,其实这个也是正常的,祖母才是她婆婆,这样也变成老姨娘上眼药的借口。
就这样三婶渐渐被三叔冷落。
就这样,三叔这颗小竹子在祖父一次次试图掰正,老姨娘一次次拖后腿,最终没正也没有特别歪,就是斜了。
说到四叔,他是咱们家的能人。
和阿玛足足相差了十五岁,是姨娘罗氏所生。
罗氏是祖母做主聘回来的。
四叔因为是幼子从小得宠,阿玛那时都娶亲了,也宠着他。
小小年纪就哄的祖母天天乐开花,极其会看人眼色,处理人情世故。
四叔是顺治16年生人,因为小时候比大哥大两岁,没少仗着欺负大哥,大人们看他们不过分也随他们,后来大哥年岁渐长,两人之间就各有输赢,叔侄的感情也越斗越好,好的能穿一条裤裆。
四叔是康熙18年考上的秀才,拒绝了祖父再让他读下去,接手了家族的产业。
圈地运动当时祖父深知自己争不过他们,所以多是圈的京郊的地,城内的铺子地皮不是很多,曾经顺治爷赏过一个皇庄,祖父就把附近的山庄买回来作为新的祖地,百年后都埋在那里,山头也被祖母种植了茶叶。
故而我们家庄子多,铺子少,不过府里的嚼用都是庄子上出产,祖母管理的也不错,庄子上还养了牲畜,家禽,两座山上种了茶叶,种了蔬菜。
府里吃不完的都会卖掉。
家里有一家布行和首饰店,除了特定的节日很少从外面买首饰布料,府中各房的份例都来自庄子和铺子里,府里最大的开支就是送礼。
不过这也不怕,打仗都是会发战争财的,祖父也不例外。
祖母还是很有手段的,很好的做到了开源节流。
后来额娘生了三个儿子之后就开始慢慢接手府上的产业,除了将庄子上产出的米粮做酿酒之用,其余没有变动。
府上的产业都是比较平稳的产业。
四叔接手之后首先料理的是农庄,他发现庄子上面庄头已经管理的很好了,各司其职。四叔是个不服输的人,他直接包袱款款的住到了庄子上,和农名们住到了一起。
深入群众,后来慢慢被他发现了问题。
无论是庄子上的,还是佃农,积极性不是很高,就是按部就班的生活。
四叔就做了一个奖励机制,各个庄头之间比赛,佃农之间比赛,不和别人比,就和自己去年比,奖品也都是庄子上面出产的米粮茶叶。
第16章 介绍家庭成员5
经过四叔的努力,当年地里的出产就多了半成,奖励也都兑现了,佃农们都过了个肥年。不过这个机制只是暂时的,最后四叔和庄头商议了,每个庄子上的佃户都有奖励。
奖品按照需求发放,第一名按照2两银子的奖励,第二名按照一两银子,第三名按照500文奖励。不要小看五百问,农闲的时候庄家汉子做的普工也一天才十几二十文。连续两年销量最后的,佃给他的田减半,第三年还是最后一名的,就不佃田给他了。所有庄子上的第一名奖励一头200斤重的大肥猪另麻布五匹。四叔给的所有奖励都来自庄子里和铺子里,这种更让农民们喜欢。
另外家里布庄和首饰铺子也被四叔经营的红红火火,本来两家合起来一年最多也不过赚个一千两,五年的时间四叔让这个数字翻了十倍不止。
这两个铺子已经合整成一个铺子,现在叫《万宝行》,不但卖首饰布料,还卖成衣,鞋子、各种绣品。说这个铺子是四叔的心血也不为过,四叔曾经为了铺子的生意走南闯北,和伙计们一起去跑商,洽谈生意,江西,山东,江南都常去。
甚至秦淮河的两家妓院的老鸨都和他熟识。
现在铺子里就有两个绣娘是那里挖来的,毕竟秦淮河可以当地时尚的风向标不是,四叔不但挖走人家的绣娘,还挖走了好几个人家的姑娘,不过都是些年纪偏大的。
这些姑娘有的曾经红极一时,最是会衣裳首饰搭配的,挖回来教教店铺里的伙计侍女。四叔是最会做人的,承诺过她们,只要为铺子服务5年,就归还她们的身契。
狐狸就是狐狸,对人心的把控是最准的,那些姑娘们每天不用想着伺候那些臭男人,有吃有喝的,不用担心过了今天没明天,自是对四叔感恩戴德。
两年后,四叔还选了2个姑娘尝试在包厢里帮可以搭配衣物,可以真真的活在阳光下,到年底还有分红,铺子里也会庇护她们,她们这才真的活的像个人。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愿意当妓子的,她们当中有的也是因为家里年少吃不上饭被家里卖掉的,有的是拐卖的。五年的服务期过去,大部分的姑娘选择留下来,虽然知道四叔接她们过来别有用心,不过她们过了几年阳光的日子,谁还愿意再到泥潭中呢。
除了这一层原因外,她们都是孤身一人如的京城。
年纪也愈来愈大,很难保全自己,除了一个叫芙蓉的姑娘,其余全部都留了下来。
这个芙蓉姑娘的下场可不太好,遇到了一个感情骗子,骗光了她所有的钱后将她卖给了暗娼,没两年就给折磨死了。
听说这件事,这群姑娘都有些唏嘘。
她们留下来就都是另外签了ai shen契的,签了这个她们才觉得安心。
这点我是万分佩服四叔的。
四叔嘴甜颇通人情世故,三教九流都有朋友,为人又仗义,这种人似乎是天生为商场而生。不过清朝商人地位低下,他又是八旗子弟有秀才功名,谋个官职并不难。
阿玛帮他捐了个官,谋了个实缺。在山东,谋了个知县的缺,26岁的四叔带着四婶包袱款款的就去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