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到九点钟,大家就已经累得直喘了。而地才浇了一小半都不到。
2号肥哥把毛巾扔进桶里搓了一把,洗了洗满脸的汗水,又顺手把水浇在地里,才说:“妈啊,这样下去不行啊。这地才浇过水,才多大一会儿,就完全没痕迹了。”
“这只能说地面太干燥了,还需要多浇两次,才能浇透。”简丹说。
“还多浇两次?现在都累死个人了。”4号游戏哥哭丧着脸说。
他和5号,简丹三个不停的从河里挑水过来,倒进大盆子里,1号2号3号三个人再拿着小盆子小桶子等物,从大盆子把水舀出来浇在地里。
说起来,1号2号3号三个人要轻松些,简丹他们三个就更加累些,一大清早就下了地,三个人已经不知道自己挑过多少担水了。这要是算走路的步数,早就超过了两万步了。而且他们还是负着重啊。
别说4号哥累了,就是简丹也觉得累得慌。而且她的肩膀因为用得过度,都已经又酸又痛的。
只怕到明天,肩膀就要疼的不敢挑水了。
5号小哥闷头又挑了一担水,说:“不行,我要休息了。村长,天太热,我们也够累的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行吧,先去休息,傍晚再来浇地吧。”简丹同意了。
她这么一说,其他人就都扔下了手中的盆和桶。
一个二个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去了。
吃过早上就煮好的一锅冷面糊糊和一些煮红薯,大家什么也顾不上,就倒头去休息了。
这一歇就是两个小时,简丹起来后,见大家还在睡,她干脆提前去做晚饭了。现在天气热,吃冷饭也没什么事。
她一口气煎了一堆葱油饼,又煮了一锅稀糊糊,再做了五道菜,这几乎是两顿饭的量。因为现在这天气,只能一早一晚才能出去干活了。
吃饱了饭,太阳西下,才能下地去干活。但这个时候离吃晚饭还有点时间,而且又是去干活的,到天黑的看不见了才回来,那时候大家肯定又饿了,还得再吃一顿悟。
其他几个人起来,看到这么多食物,都说:“村长,你这是要慰劳我们吗?”
“快点吃,吃完才有力气干活。等下回来,还能再吃一点。”简丹笑道。
“哦,原来这样啊。”众人这才明白为什么她煮了这么多饭菜。
吃过饭,依旧是挑水浇地,直到天蒙蒙黑,大家才拖着筋疲力尽的身体往回走。
就这样,起早贪黑连续奋斗了三天,总算是把所有的地都浇了一遍。
第70章 主要原因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格外快,一晃就过去了一个多月。
这天早上,简丹依旧是第一个起床的,一出门,清晨的凉风就扑面而来,让她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哆嗦。她就知道按这个温度来看,应当是换转了季节,漫长的夏天已经悄然消失了。
她还在感受秋节的凉意,紧接着出来的3号姑娘却惊叫一声:“哎哟,今天怎么这么冷?”
简丹还来不及答话,2号肥哥却乐呵呵地说:“终于不热,这天多舒服啊。冷点好,冷点好,这段时间真是把我快热死了。”
3号姑娘转身进屋去换了件长袖,又说:“你这么多肥肉,脂肪厚,只怕热不怕冷。我真觉得有点冷了。短裤短袖穿不住了。”
1号大哥也说:“是的,应当是秋天来了吧。也不知道这里的秋天有多长,有的地方秋天很短的,短到一夜之间你就发现进入冬天了。”
“我觉得秋天应当也长,因为夏天长啊。”简丹笑道。
“为什么?”4号游戏哥问。
“你们觉得不觉得这个地方很像我们生活的南方,夏天长且热。南方一年里起码也有四个夏天,四个秋天,剩下的两个月算是春天和冬天了。有时候,还根本就没有冬天。一年四季,差不多就两季而已。”简丹答。
“那也很好啊。南方农作物生长的时间长,可以种的种类也多。我们就能赚更多的生存值了啊。”5号小哥说。
“就是。而且南方这种天气,没有冰天雪地的冬天,我们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也就能过过十来度的天气。要是到零度,只怕得冻死我们了。”1号大哥也说。
简丹灵机一动,问管教授:“我们这里的气候,是不是与我们那边差不多?”
管教授还正在睡觉,无双用他的声音回答道:“是的,当初挑这个地方,就是考虑到了这个因素。”
当初他和管教授选地点时,也考虑到了好几个方面,一来让实验者比较熟悉和适应的气候环境,第二点就是5号小哥所说的,天气暖和的地方能种的粮作物多。第三嘛,自然环境太恶劣的地方,还怕实验者不能适应,无法进行有效的实验。
“这么说,我们后来种的大豆和玉米收成也不会太差。”简丹高兴的说。她生怕这天气一变,温度下降太快,把正在灌浆期间的大豆和玉米全部冻死了呢。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还是得以实际收获为准。”无双继续用管教授的声音回答道。
简丹也不太地意他的这话中的不确定性,反正在南方,她是知道,大豆和玉米这个季节还是正生长的。其实玉米在南方比较热的地方,几乎是一年四季都在种,不过是种子有些区别罢了。有早熟的,有晚熟的。
吃过早饭后,简丹仔细的观察了大豆和玉米的长势,她剥开了几个豆荚,看了里面的豆子,虽然还是嫩嫩的小粒儿,但显然长得很满。
她又剥开了几个玉米棒子,玉棒子不用掰下来,只是撕开了外衣看了看里面的出米情况,看过后,它还能继续生长。
她一连看了几个,都很满意,一粒粒的还是白色的嫩玉米粒还是长得很密的。这样它们长大后,整条玉米棒子上面的玉米粒就整齐,密实,不会东缺一块,西缺一块。
见她看得仔细,3号姑娘不解的问:“村长,是有什么问题吗?”
其他几个人也都放下手中的活,担心的看着简丹。这一块玉米和大豆,已经是他们剩下日子里最重要的生存值得分项目了。如果收成出问题了,他们就会有大麻烦了。
别说大家紧张,连管教授和无双都跟着紧张起来了。
简丹却笑道:“没事,我只是看看它们的生长情况。毕竟现在天气变凉了嘛。你们别担心,玉米和大豆都长得很好。”
“那就好,吓死我了。我生怕它们有问题呢。”3号姑娘拍了拍胸脯,后怕的说。
“是不是天气越热,庄稼就长得越好?”5号小哥问。
“应当说适应温度比较高的庄稼是这样的。但有些物种却适合很冷的地方生长。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北方很冷的地方出产的大米,有的就标明了寒地出品。而且这些大米还特别好吃呢。”简丹解释道。
“就是的,我国的大北方,原本就是我国的粮油重要生产基地。好多地方,一到十月份就要开始下雪了呢。只不过这些地方,一般就只能种一季的粮作物,不像南方可以种几季而已。”1号大哥笑道。
“就是这样的。我的老家,其实可以一年种三季水稻。分为早中晚水稻,我记得我小时候,是五月底六月份就收早水稻了。中水稻就是暑假末期,应当是八月末九月底。而晚水稻就是十月末十一月头了。”简丹也跟着说。
“那早中晚大米有什么区别吗?”3号姑娘问。
“中水稻的品质最好,产量也高。早水稻的产量高,但米不好吃,晚水稻好吃,但产量很低。所以后来,大家就都不种晚水稻了,只种早中水稻。再后来,连早水稻也不种了,只种中水稻。”简丹又说。
“原来这样啊。那你们老家应当是产粮大省了。”1号大哥也说。
简丹笑道:“是啊,我们那里叫XX平原,没有山,地多,水稻和小麦这两大主粮都种。所以早前一年种三季水稻,农民们很辛苦。后来经济条件变好了,就没有人拼死拼命的干了。好象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只种一季水稻了。”
“那你们吃什么大米呢?”5号小哥问。
简丹回道:“以前早谷收回来后,都是直接卖掉了的,我们自己家人,只会留下一二百斤新米煮粥吃,一年里吃的米都是中水稻。新鲜的早大米煮粥还不错,那米汤格外浓稠。但早大米做饭真不好吃,很散没有一点儿粘性,就像剩饭。晚大米很好吃,但产量是真低,并且那大米不涨饭的,基本下多少米就做出来多少饭。而中大米又涨饭,又产量高,味道也不错。所以,中水稻种的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