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吃起了我的软饭(105)
回到粤南后,林淑柔没有久留,直奔府城。
林行止哪里知道叶芷清又送给他这么大一份礼,感慨之余,他当即也出了份力——写信给两广水师,让他们送靠谱的船员舵手过来。
水师那边也很爽利,军中也有退下的老兵,其中不免有十分优秀的人。只让他们回去种田太可惜了,现在重新把他们送回海上,那也刚刚好。
当叶芷清收到这份来自于林先生的惊喜时,心中十分庆幸自己做了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船和船手都有了,她第一阶段的目标算是完成。
有了船队的运输,海鲜坊供不应求,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朝着鱼头集聚拢,甚至有人干脆在这里安家落户,方便做工赚钱。
管氏海鲜坊生意这么红,舍不得引来各方侧目。秃黄油这些东西的制作方法都是比较简单的东西,很快的,在粤南境内沿海地区,就有新的海鲜坊跟着开张。
不过,时间进入三四月后,那些海鲜坊就开不下去了。原因是他们没有保鲜的地方,很多海货保存的时间不长,味道会变。
再接着,硝石制冰的事就传了出去,硝石矿也被人给发现了。
不过这事朝廷在月前就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宣布地方上的矿地不能私下买卖,得经过官府认证之后再竞拍。竞拍后的矿地,有三成仍旧属于官方。
这导致硝石矿以及其他的矿藏无法再被廉价得到。
天气一点点热了起来,属于亚热带的水果也渐渐成熟了。
叶芷清的商船当即选了最早熟的一批荔枝一路北上。
冰箱似的保鲜让新鲜荔枝的寿命时间得以延长不少,岭南便宜的荔枝到闽浙一带,价格翻了几十倍不止。
闽浙富庶,相对于其他的地方来说,这里的人更愿意花钱买享受。每次叶芷清过来,总能赚得满钵响。
不过很快的,其他商人也看到了商机,加上硝石矿的拍卖,也开始有其他的商人跟着一路贩卖水果。
东西就是这样,物以稀为贵,卖的人多,东西也就没有以前那么值钱了。
于是叶芷清把目光瞄向了隔壁的宝岛,她记得哪里也有不少很新奇的水果。
一艘艘商船在海上来来去去,带动的是他们所经之处的商业发展。
这个夏天,天公也作美,没有大型台风,一直处于贫苦线的粤南百姓们,无论内陆还是沿海的,都挣到了一笔银子。
到后来香蕉成熟,叶芷清的管氏果脯坊又悄悄开张了。
晒干和油炸的香蕉片是不错的零嘴,虽然没有防腐剂,但是用油纸包好了,也可以保存一段时间。
除了香蕉,还有木瓜、菠萝、杨桃、桂圆等,这些做成水果干味道也很不错的水果也是果脯坊的加工项目之一。
忙忙碌碌,一直到年底,因为林行止的庇护,再加上运气也还不错,叶芷清之前所投入的成本,最后以三十多倍的成果回报到了她的手里。
与此同时,林行止治下的改变可以说是显而易见,至少他今年的政绩,被评个优大有可能。
过年期间,叶芷清在向林行止半年的时候,委婉的提出想要购买新船。如果水师那边有淘汰下来的船的话,她愿意收购。
水师的船难买,但如果是卖给官府的话,那就简单多了。
林行止知道自己的政绩有叶芷清的功劳,他也不藏着掖着,自己亲自去两广水师那边扣扣索索,抠了两条半新不旧的船来。
这名义上淘汰的船实际上比很多新船都要牢固很多,叶芷清心中感激,想能拿份例出来,却被林行止拒绝了。
“你要做什么事就去做吧,老夫我也不能贪得无厌。”
面对林行止的话,叶芷清知道自己的心思被看穿了。她心中感激之余,对林先生也多了丝感动。
“谢谢您。”
次年春,叶芷清的船队一直北上,中途没有停歇,直达高丽,带着无数的贵重木材和人参南下,狠赚了一笔。
接着她又把这笔钱去请了造船师傅,让他们参考倭船和水师船的优点,能不能再加以铁皮制造出新船。
当然,因为铁的数量被掌控,叶芷清以的是粤南官府和两广水师的名义。同时,她商船的份例已经一分为三,水师也掺了一股,而她的船队从名义上也由个人变成了水师下面的内务船队,这样出入海域就要方便许多。
虽然这事调查起来经不起推敲,但大家都是默认了的。毕竟总不能让别人吃香喝辣的,水师就天天喝海风吧。
可以这么说,水师下面赚钱的门路有很多,叶芷清这个,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小撮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这里6500,今天来不及了!先发这些给大家看!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画画 4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路人汪 14瓶;凉焰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7章
造船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这还是改进船只。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叶芷清仍旧继续带着商船四通八达的去运货售货。
不过这次,她的船长却带了位新人上船。
“这是我最小的儿子。”船长向叶芷清介绍道。
船长姓范,是水师退下来的老兵,年纪具体叶芷清不太清楚,看面相很显老,五六十的样子,大家都叫他范老大。
范老大是个话不多的人,平时更多的时候是他自己一个人在一边抽旱烟,导致他身上一股很浓厚的烟草味。
从表面看他对船员的掌控非常松散,但是一到紧急关头,他却总能带着船有惊无险的从风浪中全身而退,这也是为什么叶芷清出海一直都很顺利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么一个强力的帮手,叶芷清始终给予高度重视,有关于船的方方面面,她都会询问他的意见。
现在,他带了新人来,叶芷清自然给予不会拒绝,更何况这新人还是他的亲人。他能把亲人放到船上,这就说明他对船队有了一定的归属感。
“他叫什么?”叶芷清问。
“范立诚。”
叶芷清不由打量着面前这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青年人皮肤黝黑,大概是被晒多了的缘故,干练中带着活泼,笑起来牙齿挺白。
“比前辈您长得俊,您是打算让他做接班人?”叶芷清道。
范老大看了叶芷清一眼,“管姑娘会不会认为我用人唯亲。”这就是默认了。
“这个得用实力来说话,”叶芷清毫不避讳道,“实力强,就是‘举贤不避亲’。”
范老笑了笑,没有说话,但眉宇间多了一丝轻松。
就这样,范立诚留在了船上。
叶芷清原本以为这个年轻人至少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才有资格当范老大的接手人。
毕竟航海不比陆地,陆地的风险好歹可控些,但是海上的危险却是未知的,它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这需要航海人丰富的经验来降低危险系数。
不过她还是低估了某种叫做天赋的东西。
建德二年农历三月底,叶芷清的船队正在备货北上,好趁着青黄未接、缺乏吃食之际,将海货销出去。
而这次,范老大却让小儿子上场,自己给他当副手。
叶芷清知道,下一代的成长需要培养,再加上范老大在旁边看着,她对此也没反对。
只是出海的时间,得要看天,不能说走就走。
就在叶芷清靠在甲板上清点货单的时候,范立诚突然往栏杆上一站,踮着脚尖,右手举高,五指伸张,看着海平面道:“起风了。”
“……”叶芷清和林明珠相视一眼,不约而同伸出了手在空中。
海风从她们的手上拂过,她们并没察觉出现在的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范老大这时也从船舱里走了出来,“什么风?”
“南风。”
“那船可以什么时候走?”
“今夜就可以,”范立诚看着天空道,“今天天气不错。不过货还没装,可以今晚装货,明早启程。为保险起见,我再去看看水。”
说着,他坐在舢板上,让人把自己放到了海面。
叶芷清知道,码头有固定的漂浮物来目测水流,经验老到的船夫通过这些,就能大概的猜到水里的情况。
眼下范立诚显然更相信自己的身体,叶芷清见他手伸进了水里,时不时往前行一段距离,继续重复这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