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发家致富(380)
朱校长一声令下,全校的教职工都动起来了,对校内进行了大扫除,就连校长办公室,校长都亲自收拾整理了,校内几乎焕然一新。
这不,见多识广的记者们都觉得不错,还要留篇幅对学校环境进行报道呢!
记者举着话筒,采访教导主任,“据我们了解,市六中去年考上分数线的只有16人,几年翻了好几倍,是这样吗?”
“那当然!”教导主任指着横幅上的数字,骄傲地说:“今年我们考上重本线的就有12人,超过分数线的,足足53人,不比市二中差!”
记者很上道,明白这些信息,和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报道所需要的,手里拿着纸笔,一边问一边记:“一年的时间,六中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秘诀是什么呢?”
教导主任早就备好了腹稿,就等着记者问了。
他从学校的历史,到教学环境,师资力量,以及老师们对学生们倾注的心血,以及学生们优秀刻苦的精神,都歌颂了一遍。
记者们暗暗点头,虽然教导主任这些话,多少有些打官腔和夸大成分,但作为报道内容,放在文章里头,问题不大。
电视台的记者快等不及了。
他们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采访省状元,不是看学校环境,也不是听教导主任吹牛的,“夏茗同学在哪里?我们要采访她!”
教导主任哪能不知道他们来的目的?
就因为知道,所以一开始就带他们逛学校,让他们拍照,并抓紧时间宣传学校,而不是一开始就带记者去找夏茗。
怕直接去找夏茗,记者们的精力都放夏茗身上,采访完夏茗就马上回去写报道,学校连看都不看,那怎么行?
现在学校看完了,学校的优势也宣传到位了,教导主任笑眯眯地把记者们往办公楼引,“夏同学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又聪明又努力,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们都替她感到骄傲。”
“不过,你们一会儿见到她,不要太激动,也别挤到她,她身上的伤还没痊愈,万一撞到,伤势加重就麻烦了。”年级主任适时提醒。
记者们眼睛一亮,马上嗅到了报道的精髓点。
破纪录的省状元受伤了?怎么伤的?什么时候伤的?这些都是可以深挖的报道素材呀!
报社的记者猛然想起什么,激动地问道:“你说的夏茗,该不会是在高考前,被人袭击重伤的夏茗吧? ”
“怎么是她?”电视台和杂志社的记者惊讶。
“肯定是她!高考那几天,我还去她的考场采访了,亲眼看到她脑袋上裹着厚厚的纱布,写字的右手手臂还打着石膏,模样可惨了,考试出来连步子都挪不动,是同学扶她出考场的!”
“我的天!那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我采访了其他同学,他们说她带了止痛药,靠吃止痛药才写得了字!”
报社的记者兴奋不已,庆幸自己当初去了夏茗的考场做采访,虽然没采访到夏茗,但她采访了其他同学,知道夏茗的情况,而且她还拍照了!
这是独家爆料!
电视台和杂志社的记者却很懊恼,这么大、这么好的新闻,他们错过了第一手资料!
“高考生被袭击的案件报道,我们都看了,夏茗同学后来怎么样了?”记者急忙挖掘其他的爆料。
“她当时伤得很重,被送去医院,昏迷了好一阵子,校长和老师们都去医院看她了,她当时的情况,根本参加不了考试!”
记者一边点头,一边龙飞凤舞地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然后呢?然后呢?”
“校长当时可心疼坏了,强烈建议她不要勉强,因为高考压力和强度都很大,医生再三强调不要硬撑,否则影响伤口愈合,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校长和老师都坚持让她不要坚持高考。”
“她成绩这么好,大不了再复读一年,参加明年的高考,肯定也是能考上好学校的,可夏同学意志太坚定了,宁可吃止痛药也要考!高考那几天,校长和老师轮番去看她的情况,生怕她在考场突然倒下。”
“我们也没想到,夏同学这么坚强,不仅坚持到考试结束,而且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激发了潜能,超常发挥!”
第512章 采访
教导主任一边说,年级主任在另一边附和补充。
两人一唱一和,还手舞足蹈地比划,把当时的情况描绘得紧张又热血,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听得记者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多么“身残志坚”的典范!
多么励志热血的案例!
往年的高考状元,有过这样的情况吗?没有!
记者们眼睛都绿了,经验丰富的他们,当然知道怎样利用这些素材,塑造出一个完美的省状元形象,甚至脑袋里已经闪过十几个新闻大标题,每一个都足够吸引人眼球!
“我那天在考场采访,有同学说夏茗同学给大家发薄荷糖?”
年级主任点头道:“对!预考的时候,大家压力大,有同学顶不住压力哭了,夏同学很热心安慰大家,为了缓解大家紧张的情绪,给大家发薄荷糖,给了大家很多的鼓励。”
“大家都说,夏同学发的是幸运糖,学校知道大家压力大,在高考前也给大家发了代表幸运的薄荷糖,让大家轻松上阵。”
教导主任补充说:“夏同学不止在考试的时候帮助同学,平时回学校时,也热心帮助大家,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家受益匪浅,今年有这么多同学考上大学,除了学校和老师的培养,夏同学也功不可没。”
“等等,你刚才说夏同学平时回学校时?她不住校吗?”
年级主任非常自豪,“是的!夏同学因为情况特殊,申请校外自学,每逢大考的时候会回学校参加考试,和老师沟通复习进度和计划。”
记者们都傻眼了。
见过悬梁刺股学习的省状元,见过课外找老师补习的省状元,也见过天资聪颖,跟大家上课却学得比大家都快的省状元,可校外自学就能破纪录的省状元,还真没见过!
这是一个怎样传奇的女学生?
校外自学,跟同学们分享学习方法,大方地帮助同学,高考前被袭击,高考要吃止痛药,结果分数出来,还破了纪录!
随便拎一条出来,都够大些特写了,整个经历串下来,占两个版面都不过分!
“你别卖关子了,夏同学在哪里?快带我去,我要采访她!”电视台记者快急死了。
年级主任做最后的提醒:“夏同学跟大家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你们见到了,千万不要惊讶。”
记者们压根没把这话放在心上。
这个年代,媒体的地位是很高的,他们不是省级的大媒体,就是市级最好的媒体,市里和省里的领导都采访过,什么世面没见过,太小看他们了。
不就是个省状元嘛,往年的省状元,他们也采访过呀,今年的更特殊,经历更传奇罢了,总不能连人都长得很奇怪吧?
大家印象中的省状元,不是质朴的乖学生,就是戴眼镜,书生气很重的书呆子,这个夏同学能特别到哪里去?难不成还能长了三头六臂?
正说着,一行人已经到了办公楼。
可是,办公楼的人太多了,老师在,学生在,学生家长也在,谁知道哪个是夏同学?
“喏,夏同学就在那儿。”年级主任指着人群中央说。
记者们一看,人群中有个女学生,实在鹤立鸡群,整个人跟发光似的,一眼就能看到。
她容貌很抢眼,皮肤白到发亮,扎着马尾辫,穿着简约,但料子一看就很不错,通身气质优雅极了,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养出来的千金。
扛相机的摄影师,见过不少电视台的主持人,也采访过不少上电视的女明星,乍一看到这女孩,还以为是哪个女明星,下意识就按了快门拍照。
记者们凭着职业习惯,第一眼看到了夏茗,然后第一时间否定她是夏茗,转而看向旁边的学习委员。
瞅瞅这姑娘,长得就是一张好学生的脸,编着两条麻花辫,穿得也朴实,一看就是没日没夜努力学习的模样,很符合省状元的形象。
记者们哗啦啦涌了过去,机关枪似的抛出一个个问题。
“夏同学,你考了省状元,还破了全省恢复高考以来的最高记录,此刻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