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金满仓+番外(476)

在中国这个男权社会里,女性想要出头极其困难,杨宁馨敬佩的看了一眼郑玉兰,她应该也经历过不少磨难才爬到这个位置上吧。

“郑阿姨,今天冒昧来拜访,是有事情要请教您的。”

杨宁馨站起身,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了一套化妆品:“这是我给您在永安百货选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合您的心意,只盼您别嫌弃。”

要是段大鹏早告诉她他爸爸妈妈喜欢喝茶就好了,投其所好送盒名茶,面子里子都有。

来这里之前她没好意思去问段大鹏他爸爸妈妈喜欢什么,生怕他觉察出来自己要送礼的意图,想着没有女人不想要永葆青春的,化妆品肯定少不了,所以她抽了个空跑了趟南京路,到永安百货那里买了一套洋品牌的化妆品。

郑玉兰瞄了一眼那一套化妆品,嘴角微微一笑。

这个小姑娘大概是有求于自己,竟然舍得花大本钱给她买这么贵重的化妆品。

第四百零八章

“小杨啊,你有什么事情想问我的,你只管问,何必破费买这些东西。”

郑玉兰将那盒化妆品放在茶几上,朝杨宁馨的方向推了推,可是那推动的弧度不大,只是略略过去了一两分,杨宁馨瞬间就明白了,郑玉兰其实挺喜欢这套化妆品的。

她笑了起来:“郑阿姨您别客气了,我第一次登门拜访,怎么能空着手来?这不过是一点小小的心意,您千万别推拒,只是不成敬意罢了。”

郑玉兰惊诧的看着杨宁馨,这个小姑娘看着年纪小,可说话却实在老成。

段大鹏也很吃惊,杨宁馨怎么会想着要送东西给他妈妈呢?这怎么好意思收啊?

“郑阿姨,我想请教您,您是否听说过一种叫寻呼机的通讯设备?”

“寻呼机?”郑玉兰更吃惊了,这个小姑娘和儿子段大鹏同班,学的是经济,怎么对电子通讯设备这样了解?

寻呼机是外国早两年兴起的一种通讯设备,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拨打到固定寻呼机上,也就是说,当你想找人的时候,可以将你要求通话的心愿通过电波发送出去,让对方知道你正在寻找他。

这和一些货运站的对讲机有些类似,只不过对讲机的范围很窄,只能在几十米内进行通话,质量还很差,时不时会被别的信号干扰阻断,而BP寻呼机则不同了,无论多远,只要有电话机,呼叫的请求就能被送达对方的寻呼机,而对方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电话号码找一个固定电话回拨过去,实现通话功能。

上海电信局从今年五月开始就去了香港那边联系寻呼机引入的问题,这还只是公司高级管理层暂时的一个构思,她和一些高管前不久才从香港回来,这事情尚在讨论日程里,还并未开会讨论研究,怎么就走漏了风声,连这个年轻小姑娘都知道了?

莫非是鹏鹏给泄露出去的?郑玉兰看了一眼坐在杨宁馨旁边的段大鹏,拼命的想着自己是不是和他提起过这事情,可是想来想去,实在想不起来有什么时候泄露了电信局的重要项目——她和丈夫郑宁远从来就没有和儿子讨论过公家的事情,这都只是在单位上才说的,回家就该围绕着家务事转了。

“郑阿姨,我觉得寻呼机能促进咱们社会的文明发展,让大家能跟近距离的接触,有了这些高科技的通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我们的地球就能变成一个地球村。”

郑玉兰再一次震惊的看着杨宁馨,这小姑娘可不是一般人呢。

“小杨啊,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他们在上海什么单位啊?”

“我们家不是上海的。”杨宁馨赶紧声明:“我们家在X省X县,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县城,人口不过十来万。我爸爸是县里木材公司的总务主任,妈妈是开饭店的。”

“那你怎么知道这么多?BP寻呼机这东西,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就连我家鹏鹏都不一定知道。”郑玉兰看了一眼段大鹏:“鹏鹏,你知道吗?”

段大鹏摇了摇头:“你都没告诉过我,我怎么知道?”

“郑阿姨,我是念高三的时候被学校推荐去考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老师们给我借了很多各种方面的书籍,我看到电子通信工程方面的书籍里就有讲到寻呼机这种设备的。”

考中科大少年班真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搽,很好的解释了她为什么如此“博学多才”。

“难怪呢,我就说你怎么知道有寻呼机这东西的,原来你是考中科大少年班做准备的时候看到了这方面的书籍啊。”郑玉兰笑着点了点头:“没错,BP寻呼机已经在海外市场卖得很火爆,香港台湾这边也几乎是人手一个,我们上海电信准备引进一批BP寻呼机,推动新科技运用于我们的生活,让人民的生活更便利。”

“郑阿姨,我今天过来就是特地想询问您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杨宁馨冲着郑玉兰笑得甜甜蜜蜜:“我想请上海电信局授许可引入权给我,在上海开创第一家BP寻呼机专卖店。”

“什么?”郑玉兰睁大了眼睛,嘴巴都快要合不拢:“你想开店?开寻呼机专卖店?”

这个小姑娘不是鹏鹏的同学吗?怎么忽然想着要开寻呼机专卖店了?她不是说自己来自一个小县城,哪里会有这么雄厚的资本?

现在BP寻呼机在香港那边标价可是贵,港币要三百港币一台,按着当时汇率,该是一百块钱人民币呢,就算公司大规模订购,将价格压下来,也至少要七八十块钱才能买到,这个小姑娘一开口就要开BP寻呼机专卖店,就算进货一百台,也得准备七八千块钱,她有这个资本吗?

“是的,郑阿姨,我想开一家BP寻呼机专卖店,希望能得到电信局的授权许可。”杨宁馨笑着点了点头:“资金您不用担心,我既然打算开店,自然就会有。”

郑玉兰身子朝后边靠了靠:“这个事情还早呢,我们也只是先去摸摸底,看看能不能引入中国市场,可这还得要经过评估以后才知道可不可行,应该最早都得要今年下半年吧。”

“今年下半年?”杨宁馨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她的脑袋里似乎有什么东西“轰”的响了一下。

前世学的是工商经济管理,学校里推出了一系列跟金融经济相关的选修课,其中有一门课程跟基金外汇股市直接挂钩的,选这门功课的学生特别多,开学刷选课的时候,只要稍微迟一步就刷不上这门课程。

因为大家都想系统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以备将来杀入股市看看能不能挣回一点房租费,所以选上这门课程的人都跟小兔子一样,竖着耳朵听课,十分认真——毕竟关系到将来的钱途。

当时的教授上课也很认真——因为他自己也正在股市沉浮,据说他曾经被淹过两次,可每一次都挣扎着站了起来,学生们暗地里取笑这位教授是屡败屡战,精神可嘉。那位教授让学生们提交自己感兴趣的侧重研究范围,然后分组进行讨论,每人都要写对于股市、基金或者是外汇的小论文。

杨宁馨对于炒股不感兴趣,因为她觉得股市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中国的股市里人为控制的因素太多,完全不是凭运气,全部得靠内部信息,不如研究怎么炒外汇,毕竟外汇涉及到这么多国家,即算是有人操控也还是跟当时的国际格局和时政有关,自己完全有可能运气爆棚,押中某一宝,挣得钵满盆满。

为了能对炒外汇有更深了解,杨宁馨把外汇市场上很火热的几种货币都做了个曲线图,把历年的政治因素国际格局以及各种影响做了横向纵向的比较。美元、欧元、日元、港币和人民币的汇率是她主要研究的几根曲线。

她对这几种外币数年来的沉浮史掌握得很清楚,同时也震惊于□□势对于货币汇率的影响,最能明显体现出来的就是港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