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漆成新绿的三轮车,廖小梅叹了一口气:“小六,你这孩子。”
“妈妈,我在家没事儿干,刚刚好来个社会实践!”杨宁馨拍了拍胸口,满脸欢喜。
只要能挣钱,辛苦一点算什么呢!
天还没亮,廖小梅就骑着三轮车载着杨宁馨赶到了梅梅饭店。
她不放心让杨二妮和杨宁馨一块儿去,坚持要自己陪着走,在家里生好了煤炉,走到梅梅饭店的时候,陆小燕和杨二妮已经把要带过去的包子饺子一笼笼的装好了。
差不多二十多分钟,母女俩到了一零一厂。
杨宁馨来过这里很多次,自然知道最好的地盘在哪里,她和廖小梅一起把三轮车推到了一零一厂的蔬菜水果市场,在靠着门的地方把小摊位给支了起来,一张小小的四方桌,旁边几条长凳,两个煤炉上一个架着大蒸锅,里边是包子饺子这些,另外一个上头是一个铝制的桶子,分两半,一半装着热腾腾的开水,一边却是新鲜骨头熬成的汤。
摆好桌椅以后,杨宁馨开始大声吆喝了起来:“卖早点啦,好吃的水晶鲜虾饺子,香菇肉沫,荠菜粉丝,各种各样的馅子都有啦!”
她的叫卖声很清脆,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廖小梅乐呵呵的跟他们打着招呼:“要吃点啥不?我这里啥花色的饺子都有,包子也有几种馅,要不要试试?”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廖小梅也把当年的羞涩和小心翼翼收拾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大大方方的买卖人。
菜市场里不少人走来走去,可朝他们这边看的人少,大家都是奔着蔬菜摊子过去,廖小梅有些发慌,不要花了这么大的功夫,结果无人问津啊。
“妈妈,不着急。”杨宁馨笑着安慰她:“等不及就等不到啊。”
她跑到了菜市场外边,看了看路上走着的行人,大声吆喝了起来:“好吃的各种饺子啦,有七八种馅子,大家快来尝尝味道啊!还有手工炸酱面,干拌面,凉拌面,想吃的快些来啦!”
被她的吆喝声所吸引,两三个年轻男女朝她这边走了过来:“都有些什么早点?”
“饺子有水晶鲜虾、香菇肉沫、荠菜粉丝七八种馅儿,包子有三种馅,这面条吗,我必须要推荐我们家的炸酱面和干拌面!”
“干拌面?”
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这种所谓的干拌面,听了只觉得新鲜,几个人不由自主跟着杨宁馨走了过去:“来来来,尝尝你们家的干拌面。”
第二百七十九章
第一天去一零一厂卖早点,收效并不是特别好。
带过去的饺子卖完了,干拌面炸酱面也卖得不错,然而包子却没卖动,只卖了一格屉子还不到。
杨宁馨分析原因,或许是一零一厂的包子做得大,放的料实在,又便宜,所以没有人会对包子敢兴趣,即便是有几种不同的馅子。
廖小梅看着剩下来的几屉包子,愁眉苦脸:“唉,咱们带多了点。”
“没事没事啦,明天就知道了。”
尽管包子没卖光,可饺子面条还是挣了钱的,足够弥补包子的损失。
回到县城,把包子给热到煤炉上,不知道还有没有过来买的,先给热上再说,中午也会有买包子当饭吃的节省人。
杨宁馨跟廖小梅分析了一下利弊,及时调整了一下思路,索性把包子给放弃了,就准备饺子和面条,从今天饺子卖的情况来看,那些价格贵的饺子反而卖得快。
“人家可真不差钱。”
廖小梅附和着点了点头:“可不是吗?”
她心里头暗戳戳的想,要是那个邱成才同学到时候不愿意做上门女婿,能够到一零一厂找个工人也挺好的啊,条件不错哩。
第二天去一零一厂摆早点摊子的时候,不需要杨宁馨扯着嗓子吆喝,已经有人在自己找她家的摊位了:“怎么才来啊,我都在这菜市场里转了一圈了。”
廖小梅心里头暖烘烘的一片:“今天路上堵着,不太好走哩。”
可能是昨天吃过早点的人回去做了宣传,说菜市场来了个卖早点的,他家早点的味道不错品种又多,今天过来买早点的人多得很,一波又一波,那张四四方方的小桌子挤着坐了八个人,旁边还有端着面碗等人走的。
饺子卖得很快,不到一个小时,想买饺子都已经没了货。
“大嫂啊,你得多准备点才行呀,明天多带点来!”
没买到的很失望,在摊位前边转了又转,最后买了一碗干拌面。
梅梅饭店的干拌面可真是招牌早点,在这个还没有干拌面的时代,这种早点畅销是肯定的。
不仅仅是它的味道好,更重要的是干拌面的做法比较简单,先调好料放到碗里,把面条过一下滚水煮开,再倒在碗里拌起来。
干拌面的配料来自杨宁馨的热心赞助,她假装说是书上看到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她前世的记忆。
当年学校旁边有一家出了名的干拌面早点店,它家什么别的早点都不做,就只做干板面。
配料有五种,任君选择。
杨宁馨最爱的是那种大片牛肉的浇头。红红的辣椒油里有切成片的牛肉,还伴着一点碎的牛肉丁,把面条放到碗里,洒上一点芝麻,夹几根香菜,用一双筷子不停的抄着面条翻了身,最后再到上边放上几颗花生米。
这干拌面要做得好,其实主要是辣椒油要好,学校附近那一家的辣椒油是自家做的,把干辣椒用由糟一遍,再添上香料放到锅里炸,炸到刚刚好就捞出来,封到坛子里备用。一揭开坛子盖,整个店铺都是香喷喷的气味。
廖小梅对于做吃的方面很拿手,听着杨宁馨这么说,自己琢磨了以后开始试着弄那种辣椒油,不得不说她在烹饪方面悟性高,试了几回,那种油汪汪香喷喷的辣椒油竟然真给她弄出来了,这成了梅梅饭店的秘密武器。
干拌面里放这种辣椒油,配饺子吃也是这种,这种油吃到口里有一种香醇之感,满口生香。
第二天只摆了一个来小时,带过去的东西就全卖光了,迟到的人围着早点摊位嚷嚷个不停,让廖小梅和杨宁馨明天再多带点过来:“我们厂里头这么多人呢,你们就带这么点东西来,实在太小看我们的消费能力了!”
杨宁馨笑着点头:“谢谢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厚爱!我们明天多带些来,而且也想看看这周围有没有合适的店面,到时候来开个早点店,大家也不用担心吃不到我们家的早点啦!”
“开店啊?”有位大婶很热心的跟她们介绍:“你们可以去生活区那边租煤屋子哇!这早点店又不要多大的门面,把几个相连的租下来,就可以开店啦!”
这个年代的煤屋子有些狭小,即便是租几个相连门面也大不到哪里去,更何况现在家家户户要放煤球,谁家会有煤屋子租呢?杨宁馨笑着道谢,心里头却在想着,自己还是得找个比较大一点的门面才行。
卖完早点和廖小梅推着三轮车朝生活区外边走,走到靠近进入一零一厂的马路上,杨宁馨眼前一亮。
路边有几幢红砖房子,平房。
靠近一零一厂那边的两幢房子都有家小小的商店,其中一间的柜台旁边蹲着一个人,正在抽烟,眼睛不住的看着过往的路人。
“妈妈,我们过去问问。”
既然有人开商店,不是自家开的,就是租出去的,那么旁边的那几幢房子难道就没人眼红,不想要把房屋租出去每个月收钱?
杨宁馨一开口,廖小梅自然明白了她的意思,笑着点头:“行,过去瞧瞧。”
走到第三幢房子那边,台阶上有两个小孩子正在玩耍,看到杨宁馨她们推着的三轮车,都觉得有些惊奇,眼巴巴的望着。
“小弟弟,你们家有大人在不?”
杨宁馨走上台阶,笑眯眯的问那小孩,一个孩子怯生生倒退了一步,一个孩子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