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十年代包租婆(23)
这俩月,方静怡必须艰苦一些,争取要是获得老爸的信任,她还不敢先把钱拿去投资。
宜早不宜迟,方静怡跟朱堂叔说了,让他快点出面跟她老爸谈。
027各取所需
二十多年前,方老爸认识朱堂姑,都是一个村子,差不多算得上青梅竹马。
只是朱堂姑嫁出去之后,回家的次数少了,所以就不太记得她的样子了。
而朱堂叔和方老爸在村子里一向低头不见抬头见,关系更是不错,加之方静怡在老爸面前,已经把朱堂叔帮助过她和方豪歌的事夸大其词的说了,这样,老爸自然也就放心把孩子交给朱堂叔照顾着。
方静怡说,朱堂叔每个月回家一趟,回来时,就会带兄妹俩一起回来,方便的很。
方老爸想了想,也是这么个理儿,于是,他总算勉强同意了。
收拾了东西,几个人要出发了。
朱晓朋是骑着他的大金鹿自行车,方静怡和哥哥依然乘坐了朱堂叔的摩托车,一路上行驶的挺慢。
因为有一段路是泥路,被雨水给淋成了深深的沼泽,幸亏农家人骑车手艺精湛。
等到了沙路上,摩托车总算是行驶的快了,但又一路颠簸。
方静怡不太记得前世是什么时候把这些沙路修成了柏油路的,反正劳模提出的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绝对是正确的。
“妹,等咱们赚了钱,我也要买一辆摩托车。”方豪歌乘坐了两回朱堂叔的摩托车了,风驰电掣的感觉,实在是令他神往。
以前的他习惯了呆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农村,犹如井底之蛙,只想着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现在,妹妹带着他赚到了钱,还想办法再次带他出来做生意,于是他的心智似乎一下子被打开,他也开始憧憬起了未来有了闲钱之后的日子。
“好,自然是要买的,”方静怡是坐在方豪歌身后,双手紧紧的抱着方豪歌,风声掠过耳畔,说话都得大点声,“别说摩托车了,以后,咱们还得买小汽车。”
“哈哈……静怡这孩子越来越有意思了,真会开玩笑。”朱堂叔在前边驾驶着摩托车,也能听到方静怡的话,他还以为,方静怡正在异想天开呢。
方静怡也不解释,所谓物以稀为贵,现在的汽车的确是死贵死贵的,一般人都是买不起的。
一个小时后,摩托车终于在金源饭店门口停下来。
朱晓朋骑自行车比较慢一些,还没有赶过来。朱堂叔先带着方静怡兄妹俩去见了朱堂姑以及堂姑父,堂姑父就是朱堂姑的老公,这人姓金,所以他的饭店就叫了金源饭店。
朱堂姑在这里跟几个孩子拉家常,堂姑父金老板则在一旁呵呵笑着,看起来很是慈祥。
方静怡说起租用金源饭店里边的家什的事,朱堂姑觉得这样的生意蛮稀奇古怪的。所以她在担心,这两个孩子究竟真的要做生意,还是要拿着她的东西寻开心?
万一东西被他们两个给拿去用完了,结果到最后,他们却不给钱,朱堂姑还好意思天天追着他们要钱么?
方静怡才十五岁,还是个毛孩子。而方豪歌虽然十九岁了,也不见得心智如何成熟。
朱堂姑这个见多识广的大人跟两个小辈做生意,到时候闹僵了,人家只会笑话大人又不会笑话孩子。
而如果不做这桩生意吧,却又舍不得放弃这到嘴的肥肉。
“这个嘛……”朱堂姑吸了几口气,容她再好好想想。
金老板则在一旁用胳膊肘碰了碰朱堂姑。他不想让朱堂姑跟这两个毛孩子合作,感觉太渺茫了。
朱堂姑抬头看看金老板,两个人用眼神交流一下,而后,朱堂姑会意。
“静怡啊,大姑这里确实有很多闲置的锅碗瓢盆,还有两辆脚踏三轮车。但是,大姑本着为你们考虑的原则,得好好跟你说说。这刚刚做生意吧……没有赚钱那么顺利的,你们得先保证你们自己的收入,才能正儿八经的租用东西啊……”朱堂姑拍了拍方静怡的肩膀,语重心长。
方静怡看到了金老板和朱堂姑的无声交流,金老板是平山村的女婿,有些话不好意思说,所以,他就让朱堂姑出来唱黑脸了。他们夫妻俩在顾虑什么,方静怡还是能够揣测到几分的。
方静怡从怀里拿出三十块钱来,搁到了桌子上,笑容满面的说道:“大姑,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怕我拿着你的东西不知道珍惜。这样吧,我给你三十块钱押金,如果我把东西弄坏了,这三十块钱你看着扣,不够的话我到时候再给。而租金,我信任大姑,你开个价就好了。”
方静怡把话说的婉转又好听,而且,又略微带了几分财大气粗。
“翠英啊,你看你的娘家人,真是跟咱们见外,哈哈……”金老板明显松了一口气,他在一旁爽朗的笑着。
方静怡出手就是三十块钱,这可不是一个小孩子能拿得出来的额度,于是他预感到,这笔生意,他还是值得做的。
翠英是朱堂姑的名字。
金老板这样一说,朱翠英就明白了,她家老公这是同意把炊具租用给方静怡了。
但是价钱这东西,说的时候需要慎重,都是熟人,朱翠英不好意思要价,方静怡也不好意思讨价还价。
只得找了其他话题又聊了一会儿,这期间,金老板太忙,就出去了。
正说着,朱晓朋已经到了。
有朱晓朋在这里,虽然朱晓朋不是朱翠英的直系侄子,可也是没出五服的,朱翠英说什么都得请客,不然还不得被人笑话。
也不多两双筷子两个碗,所以方静怡和哥哥也受到了热情邀请,留在这里吃午饭了。
朱翠英边招呼小客人们吃饭,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起关于方静怡租用家什的事。她和方静怡都是聪明人,等到彼此谈的熟络了,事情也已经谈妥了。
吃完了饭,朱翠英去把金老板招来,让他尽心尽力的帮方静怡选择一个固定的摆摊位置。
两个大人研究了半天,说是地摊税还是交包月形式的比较好,这样自己摆摊的地方,就不会再被别人给占用了。
包月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让方静怡这几个孩子长时间做生意,不然可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几天就不做了。
方静怡很感动,虽然只是各取所需。
028嘴巴惹了祸
第二天,方静怡规划了一下,让方豪歌揉面和炸油条,朱晓朋负责捞油条,以及给客人们端饭。
方静怡则负责做鸡蛋灌饼,三个人分工不同,忙的不亦乐乎。
桌椅板凳用的都是金源饭店的,方静怡这样租用,就不必投资自己去买了,便可以把自己的小吃摊点做的高大上。
而朱翠英和金老板更是高兴,反正这都是用不坏的东西,很多都是用旧了的,摆在饭店里显得掉价,于是替换了下来。以前都是放在仓库里睡大觉的,现在还能用它们赚点租金回来,实在太划算了。
早中晚饭点的时候,前来吃饭或者买饭的人确实越来越多。但过了饭点儿,就闲了下来。
一开始,方静怡和两个年轻男孩子还很高兴的歇着,聊着天儿,时间就过得很快了。
但过了几天之后,方静怡就觉得有些浑浑噩噩了,他们几个人明明是为了做生意赚钱的,又不是纯粹给别人打工那样的,有活就做没活就没心没肺的去玩。
所以,方静怡又买了一套比较便宜的烧烤设备,还又做起了烧烤,引得一些年轻人纷纷来买。
特别是恋人们,约会时总喜欢吃一些零食,而烧烤在茉莉村这里还是新兴行业,做的人少之又少,赚钱还是非常快的。
周末,在大道的另一边,竟又出现了一对做炸油条生意的中年夫妇。
他们除了油条,还卖豆腐脑,并有意无意的压低了那么一点点价钱,足足有一半的老主顾都被这中年夫妇给吸引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