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715)

作者:祈祷君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关键字:主角:马文才,梁山伯,祝英台,花夭 ┃ 配角:傅歧,褚向,贺革等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摔断你的腿。望着眼前的会稽学馆,马文才终于想起了那魂魄无归的恐惧,以及曾被世人嘲笑诽谤的侮辱。点击展开

如此一来,黑山军以后还会不会是雇佣军,就很难说了。

他到底要不要接受这个风险,和一支很可能有政治立场的军队继续接触?若是花夭押错了宝,他很可能也竹篮打水一场空。

马文才心里有心事,一旁跟随他前往后院的萧统也有,两人有过龃龉,没话也是正常;

可穿过广大的寺院后,随着渐渐深入皇帝居住的地方,一路都有僧人和兵卒指引护送,在僧人数次向太子搭话却无果后,众人也终于察觉到了不对的地方。

“殿下为何不说话?可是我等有何冒犯之处?”

寺中的几个知客僧惶恐不安。

萧统指了指自己的口,摇了摇头,双手合十,眉目慈悲。

这种情况马文才也遇见过,不过那人是别人逼迫的,某种猜测立刻跳上马文才的心头,让他惊骇之下蹙眉问道:

“殿下,您难道在修闭口禅?!”

第428章 饮鸩止渴

闭口禅是佛门的一种修行方法, 以“禁语”来消除自己的罪业, 通常在“闭口”之前都会立誓, 譬如“不成佛不开口”、“不译出经卷不开口”之类。

在“禁语”的过程中, 无论是立誓人还是旁人都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干扰, 使得立誓人可以心无旁骛的去达到他的目标, 所以佛门中完成了“闭口禅”的僧人, 最后往往都成了有名的高僧大德。

马文才能这么快感觉到萧统在干什么,是因为萧综当年为了威吓他,曾将一个僧人的舌头截断,强行让他修“闭口禅”, 这僧人后来还在寺中,每次马文才来寺院, 那个僧人都会特地过来接待他,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但那个僧人没了舌头并没有成为什么“高僧”,只是因为不再能说话, 所以有时候有些达官贵人会找他聊聊心事, 算是寺中公认最受欢迎的“知客僧”。

萧衍和萧统都虔诚的信仰佛教, 和萧衍对佛教还存着利用之心的那种虔诚不同, 萧统是真正的礼佛又通佛法, 《金刚经》的分节和释义就是他做的,他的宫中有一座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 招引名僧, 曾立下《三谛法义》, 为僧人们学习。

萧衍来同泰寺出家为僧,更多的是“做戏”,而萧统恐怕是已经有了深思熟虑,并且真的生出皈依之心,所以一点后路都不给自己留了。

他自行剃度,又修行了闭口禅决意不开口。一个不能说话的太子,即使重新蓄回了头发,怎么能治理国家?

马文才越想越糟,赶紧喊了个小沙弥去宫中找徐之敬,他很担心等下父子见面,皇帝发现儿子说不出来话,真得气厥过去。

之前永兴公主行刺时,太医就已经反复嘱咐过,皇帝的头风最怕动怒,哪怕伤心都没什么,一旦大怒,很容易卒中。

皇帝要单独见太子,就连马文才也不能入内,所以马文才将太子送进禅房后,就去了前面,生怕在门外听到了什么不该听的。

马文才心里记挂着魏国的战事,摸回了前殿,正值文武大臣们商议如何把皇帝请回去。

“陛下会生气,无非就是想北伐被我们扫了兴,找个台阶支持北伐,不就结了嘛!”

“你说的轻巧,一句‘北伐’下去,牵一发而动全身,别的暂且不提,太子之前说的征兵和粮饷都是大问题。军费还好,粮食是死也不能动的!”

管理户部的大臣咬牙切齿,“现在到处都缺粮,官仓能囤这点粮食,都是为了灾年救命的!”

“你要给军费人家也不要啊,现在铁钱别人都不收,宁愿要粮食或者布匹。”

一群大臣俨然把同泰寺待客的殿舍当成了朝堂,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国事来。

萧衍治理国家这么多年,一直十分勤勉,所以本朝官员的风气比前朝好的多,大部分上流的官员都是负责的,就算有些性子散漫的也会选厉害的副手,对于朝政并不陌生,不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现象。

旷朝三天,他们也很着急,只是无从发泄。

“谢中书,你说,我们该怎么请回皇帝》”

他们焦急着想要请回皇帝,却始终不得法,最后只好把皮球踢到了谢举身上。

“你们说,寻常僧人想要还俗回家,要怎么做?”

谢举眼皮子都没抬,轻飘飘丢下一句。

“你是说,花钱向寺院赎身?”

几个大臣吃了一惊,立刻跳了起来。

“陛下又不是寻常僧人,要回宫凭什么要给寺里钱!”

“就因为不是寻常僧人,更要给钱,而且要给很多钱。”谢举捏着手中的铜钱,递给面前的司农卿。

“很多这样的钱。”

几个大臣凑在一起,一见是枚破损严重的铁钱,俱是不懂什么意思,满脸狐疑。

马文才本来准备迈脚进去的,听到谢举说到“钱”,那脚已经伸出却又收回去了,就站在外面静静地聆听。

应该主管钱粮的大臣们或是不知,或是故作不知,唯有站在建康令傅翙身后的傅歧“啊”了一声,伸出脑袋道:“谢中书是想把这些废钱彻底毁了吗?”

傅歧如今已经是金部主事,他性子跳脱,原本并不适合做主事,但他和马文才相处久了,对管理钱财和物资也不陌生,又有陈霸先这样的小弟帮着赚油水,加上自己的父亲是建康令,做很多事都很方便,如今也在这个位置上做的风生水起。

“傅郎中是金部郎中,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管理两市、宫市交易,果然了得。”

谢举见这么多人里,反倒是一个小辈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得又是失望又是高兴,因为傅翙和傅异的关系,他也很愿意捧他几句。

“不如就由傅郎中为诸位使君解释解释?”

傅歧被谢举的话夸了个大红脸,他是个率直的脾气,有意替傅家长脸,便接过铜钱,让这些大人们看。

“诸位使君请看,这枚铁钱其实不是一枚钱,而是半枚。”

他将铁五铢翻了个面,将破损的地方摸了几下,露出被剪掉后崭新的缺口。

“朝中用钱极荒,铜又不够用,陛下便下令用铁代铜。然而铁钱容易锈蚀、又容易损毁,加之铁器贱价容易盗铸,这几年来,铁钱的使用情况其实不容乐观。”

傅歧自己平时最怕收到铁钱,情愿往家里扛米袋,也是因为如此。

“理论上,有损耗的钱应由有司收回重铸,但因为朝中铸造的铁钱肉好厚重,总有百姓设法将铁五铢剪边充作好钱,再拿边沿铸钱;还有的故意造出薄皮的坏钱,再刻意锈蚀充作好钱,一枚往往可以铸成两枚……”

铁钱一直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锈蚀太快,官府用的大钱是品质最好的,十几年都不会锈蚀损毁,然而经不起别人糟蹋,傅歧给大臣们留面子说“民间”,其实百姓会这么做的不多,带头损钱更多的是心思灵通的商贾和士族。

“现在私钱和坏钱排挤官钱充斥市集,故而要么制范不统一、要么重量极轻,现在官钱已经寥寥无几,所用的大多是‘坏钱’。十年前之前我在市中买一斗米只需五钱,五年前我需十钱,如今我买一斗米却要一百二十钱。诸位使君,若要这样继续下去,我很怀疑接下来再买一斗米,需要用钱车来载了。”

傅歧显然已经忧心这件事很久了,所以终于找到机会,一定要当众说出来。

能做天子近臣的大多富裕,鲜少有自己上街买米的,傅歧却是曾被父母断过用度得靠梁山伯艰难度日的,后来又和陈霸先合伙走私宫中物资,对物价十分敏感,他用“五钱”、“十钱”、“一百二十钱”的事实做例子,即使不通经济的人如今也听懂了。

“你是说,物价现在涨了?”

几个大臣似懂非懂的问,“那和铁钱什么关系?”

“诸位使君,不是物价涨了,是钱多了,变得不值钱了。如今风调雨顺,即使粮价有涨,也不至于涨了百倍。实不相瞒,现在宫中要出去购买物资,市坊已经不收铁钱了,情愿要库里没人要的旧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