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451)

作者:祈祷君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关键字:主角:马文才,梁山伯,祝英台,花夭 ┃ 配角:傅歧,褚向,贺革等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摔断你的腿。望着眼前的会稽学馆,马文才终于想起了那魂魄无归的恐惧,以及曾被世人嘲笑诽谤的侮辱。点击展开

她伸出手去,似乎想要掀开那面前的帘子,祝阿大却从斜地里伸出手来,一把抓住了她的肩膀,止住了她的动作。

祝英台用祈求的眼神看向祝阿大,而后者却只能无力地扭过头去。

无奈,祝英台只能紧紧贴着帘子,问帘子那边的梁山伯。

“梁山伯,你还好吗?”

过了一会儿,低着头的她传出了一个相当沙哑的声音。

“你那边,是不是有什么麻烦的地方?”

梁山伯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而后才想起来她看不到自己的动作,用相当温柔的声音解释着。

“确实有些麻烦,主要是计算不到太守府能给予我多少支援。若是太守府帮不了我什么,我就只能再想其他法子。”

“小郎,时间到了。”

在外面守着的侍卫不得已提醒二人。

“庄主说,只能见半个时辰。”

无论再怎么不舍,在祝家庄,祝伯元的话就是铁令,而梁山伯此时的身体早已经有些微微的颤抖,他几乎是如释重负般同意了结束这次的会面,跟着那侍卫一起出去。

就在梁山伯走了一会儿之后,一直静静坐在那思考着什么的祝英台突然跳了起来。

“他是来诀别的!”

祝英台给了自己一记耳光。

“我怎么刚才就没听出来!”

经过这一路的旅行,她怎么可能觉得每件事都会那么容易解决?

你以为是帮人的,别人不一定会领情。

给予了升米的,却不一定就能得到感恩。

且不提那些被逼债的百姓,就算太守府如他所说的让他去拆掉困龙堤,可困龙堤里围着的是什么?

——是那些士族的坟茔!

何况事关家族气运,就被梁山伯这么搅黄了,世子真的会替他肩负起得罪鄞县一地士族的责任吗?

不,不会的。

哪怕再完美的解决了鄞县的争端,作为无权无势的庶人,梁山伯注定是会被牺牲掉的替罪羊。

崔廉的下场,以及他在流放路上收到的追杀,如今还历历在目。

为什么之前一直不肯来探望她,却在事情已经看到解决的眉目,将要得到解决的时候来探望她?

祝英台强忍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匆忙奔向屋里。

片刻后,她从屋子里冲了出来,手中拿着两个粗大的竹筒。

“祝阿大,快,快追出去,将这两个竹筒送给梁山伯!”

她将竹筒塞在祝阿大的手里。

“我知道院子里就拴着你的马,你骑马去追,他一定还没有走远!”

“这,这是什么?”

祝阿大看着那竹筒,竟吓得退了一步。

“这不是您之前折腾的差点炸了丹房的那个……”

“怕什么,它不碰到火的时候就是些粉末!就算碰到了火,也就是声音和烟吓人些!”

祝英台突然紧紧抓住了祝阿大的手臂。

“帮我送出去,阿大,我求你!”

“呃?庄主不允许我离开您一步,我得保护您的安全。”

祝阿大无力地替自己推托着。

“而且即使梁山伯得到了这个,也没办法防身的。想要他死的不仅仅是鄞县的士族……”

“你们知道,你们什么都知道……”

祝英台脸上的血色褪得干干净净,“你们把我从鄞县抓回来的时候,就一直在盯着梁山伯是不是?

“你们知道他在做什么,知道他有什么麻烦,所以你们不再追杀他了……”

“女郎……”

“可是他是在为了你们这样的人拼命啊!”

祝英台嘶吼了起来。

“他是为了让鄞县的百姓不陷入到你们这样的命运里,让那些人不再流离失所、不用沦为庄园主的奴隶在拼命啊!”

见祝阿大一副见了疯子般的表情看向她,祝英台捂住了自己的脸。

“不,我怎么能迁怒别人……”

恍惚间,有什么沿着指缝蜿蜒而落。

“明明是我用道德绑架了梁山伯……”

***

离开别院的梁山伯,站在这座别院的门外静静矗立了好一阵子。

理智告诉他,现在的鄞县有一堆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他离开这两三天足以让鄞县惹出一大堆麻烦,可他的脚却像是不听他使唤似的,一直钉在原处。

他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却也不能说。

“罢了,我心愿已足,还有什么奢求的!”

骑着驴的梁山伯,转身踏上了归途。

回程的路梁山伯走的异常坚定,坚定的带着一股决绝。

他是县令,夜晚投宿在驿站里,明明身体已经疲惫到根本几乎连喘气都困难,可因为前一天夜里的遭遇,无论如何都无法入睡。

似乎一闭目,那些黑红色的血迹就会铺天盖地而来。

正因为如此,当门闩被人挑开时,他第一时间就坐了起来。

“谁?!”

梁山伯掀开被子。

没有人回答他,只从门缝里骨碌碌滚进来两个竹筒,那门就又合上了。

梁山伯掩住口鼻,等待了好一会儿,见竹筒没有突然裂开,也没有逸出什么粉末或气体,才强忍着不安,点着了油灯。

待一看到竹筒上方用红色涂着的边沿,梁山伯愣住了。

这是他们四个人曾约定好的一种暗号,若盛器顶上抹着红色,就代表里面装的东西只是掩饰,其实内有夹层。

当初这么设计,目的是为了暗度陈仓他那本册簿。

傅歧和马文才去了建康,此时会用这种方法提醒他的人,唯有……

梁山伯急急捡起两个竹筒,左右旋钮了一会儿,果然从两个竹筒底部旋开了两节竹节。

这种被祝英台称作“螺口”的设计,他再熟悉不过了。

随着他的动作,从竹节里掉出几样东西。

一枚蜡丸,几颗拇指大小红色的鱼鳔,还有一张卷起的纸条。

第246章 水枯泽困

“县老爷”这趟回来, 让鄞县县衙里的人都发现了不少变化。

梁山伯似乎像是被什么高人“点拨”过了一般,彻底放开了手脚,不但做事开始雷厉风行, 甚至大刀阔斧地辞去了之前守卫粮仓的仓曹, 全部换上了自己值得信任的人手。

之前的梁山伯会被杨勉等人轻视,除了他确实出身寒微初来乍到以外, 他的故意示弱和畏首畏尾也是重要的原因, 哪怕后来会稽学馆的嫡系人马到了, 他依然还是谨言慎行,尽力将矛盾减少到最小。

无论是留着那班蠢货,还是换上便服接见了原本该叩见他的人,都显示出他八面玲珑的一面。

一个圆滑的人, 是做不出鱼死网破或者两败俱伤这种事的。

所以哪怕杨勉已经被“下放”了, 却依旧对梁山伯那边的情况很放心。

“杨县丞,现在怎么办?”

主簿慌慌张张地问。

“姓梁的把四个仓曹全换了,每天都在粮仓里清点,我们以前的那些动作, 会不会……”

“你怕什么?当初借放粮的机会私吞粮食的,可不止我们二人。县衙上下,除了那糊涂了的县令,谁没参与进去?”

杨勉冷着脸说:“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就算投诚,也不会把这件事抖出来。就算抖出来了,梁山伯还能拿我们怎么办?”

“让他们咬死了, 如果梁山伯问起来,就说那是放粮时的火耗。所谓法不责众,无凭无据,他还能把一衙门的人都抓起来?”

他看着一直在发抖的主簿,不耐烦道:“你又抖什么!”

“之前换下来的那四个仓曹,都不见了。”

这也是刘主簿清早来找杨勉的原因。

“今早老四的婆娘到我家来找我,说是被梁县令辞了,他们四个心里憋闷,邀了一起出去喝闷酒,结果一晚上都没回来。原想着是不是喝多了给抬到哪家去了,可是几家都跑了,都不在……”

他们的婆娘亲人都以为是喝多了去了别人家,所以一夜都没出去找。丢了差事,又吃了酒,她们都不敢刺激自家的男人,没回来就随着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