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娘子在种田+番外(888)

作者:郁雨竹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家长里短 穆扬灵重生在猎户之家,本以为一生可以平淡幸福,谁知一场兵祸让他们几近家破,父亲被划为军户,他们一家随行屯田,可惜他们连五谷的幼苗都分不清,看着欲哭无泪的母亲和幼弟,穆扬灵挺足胸膛,道:“没关系,我有的是力气”还有一些来自千年后的农业理论知识。点击展开

陈光地拿不准他这是赞还是讽,干脆不去想,转身从徒弟手里拿过一个盒子递给他道:“今日能与王爷手谈一局,我心甚慰,这是今春的雨前龙井,我偶然得了一些,也不知道王爷喜欢什么,就胡乱送了,还希望王爷不要嫌弃啊。”

齐浩然微微挑眉,接过了盒子,道:“雨前龙井也不是谁都能拿到的,也就陈大儒有这个人脉。”

这话若是别人说或许还有奉承之意,从皇室的亲王口中出来则不是好意了。

但陈光地只是一笑而过,他的徒弟被齐浩然的气势所摄,并不敢出言驳斥,直等到荣亲王夫妇告辞离开,他的学生们才愤愤的道:“老师,荣亲王如此也太过无理了吧?”

陈光地垂下眼眸,心中不悦,既然知道他无理,为何他在的时候不说,走了才抱怨有什么用?

也有机灵的学生见老师的面色不对,立刻转移话题道:“老师,时报的事就这么算了吗?”

“来的人不止荣亲王妃,”陈光地淡淡的道:“荣亲王不是好相与的,时报的事就算了。”

“或许我们可以去找安郡王,他也算我们半个师兄,听说他与荣亲王妃也是青梅竹马,私交甚好,只要他开口……”

“行了,”陈光地打断他的话,淡淡的道:“为了一点小事就去找他不值得,此事以后再议。”

这是小事,那为何要找荣亲王妃?

学生们心里都闪过疑惑,难道真如外面传言所说,老师与安郡王的关系不好?

陈光地面色平静的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一颗一颗的收起来,心里却一点也不平静。

他再明白不过,齐浩然的态度彻底表明他与大齐当权者的不睦。

他心里既气愤又无力。

当初那么多反对齐修远造反的人都能重新入朝为官,凭什么单单针对他一个?

但他现在老了,能做的事情变得很少了,而他引以为豪的学生们如今还能安然留在官场中的少之又少了,他于朝政已经说不上话了。

前朝时,他虽然也没有出仕,但他的学生遍布朝堂,人脉通达,权利并不弱于一个二品官员。

而现在他的优势都失去了,此次截请穆扬灵一是为了把学生安排进时报,二则是为了试探。

他的学生太多,范子衿不过是在他这里学习过四个月,连师都没拜,若不是范子衿势头太劲,而他及陈家的势力越来越弱,他也不会想起他。

想起他后陈光地才发现这十来年范子衿竟然没往他这里送过礼物,两家彻底断了往来。

荣亲王妃与范子衿私交甚好,若荣亲王妃同意帮他安排几个学生进时报,那就表明范子衿与他的关系依然是半师徒,外人看在眼里也会对他及他庇护的人客气一些;若荣亲王妃不同意,那也只是她不答应以权谋私,因她是一介女流,外人对此并不会多想。

但谁知会正巧碰上齐浩然?

陈光地老奸巨猾,只一看齐浩然的脸色就知道对方的态度了,所以他根本不提要求,只与对方下一局围棋就算把这事糊弄过去了。

陈光地只以为他把荣亲王夫妇糊弄过去了,却不知道穆扬灵在山下说的那番话让他的声望大落,连名声都蒙上了些灰尘。

等他知道时,想到当时不言不语的穆扬灵,忍不住咬牙骂道:“真是咬人的狗不叫。”

第1187章 流言

齐浩然和穆扬灵只是去了一趟松山书院,当天书院里就流传出了两个吸引眼球的话题,第二天就传遍了京城。

林维德,陈光地与齐浩然夫妇,范子衿跟皇帝有幸成为话题中的风云人物。

据说林维德评价当今为不弱于世宗皇帝的明君。

其三位好友听说荣亲王妃有意请林维德出任时报第一任馆主,纷纷劝诫他趁机出仕,被林维德拒绝。

三人不由疑惑,问道:“前朝时你不愿出仕是因为皇帝昏聩,奸臣当道,而现在你也说了,当今贤名,吏治清明,你为何不愿出仕为国效力?不仅可以光宗耀祖,也能兼济天下。”

茶馆里,说书先生一拍桌子,手点着众人问道:“你们猜林先生如何作答?”

虎头心急的从二楼上跑下来,问道:“他怎么答的?”

说书先生一模胡子,但笑不语。

虎头跳脚,“你快说呀,快说呀。”

围观的人哈哈一笑,纷纷掏出铜板大赏说书先生,小狮子也从二楼上跑下来,一把拉住着急的虎头,在衣兜里掏了掏,最后看向小安。

小安抽抽嘴角,从荷包里抓了十几个铜板放进说书先生的铜盆里,说书先生这才一拍堂木,模拟着林维德叹气道:“当今贤名,然而文臣武将俱不缺,实在用不到我,何况,我虽读书有成,于做官上却只通了一窍,真要入仕只怕连个堂官都不如,实在没必要去与后生们争一个位置。我拒皇帝非他之过,实乃林某不足以担当大任,第三次闭门不出既是拒绝,也是羞于见帝王。”

虎头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喝彩道:“好,能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林先生不愧是大儒。”

茶楼里的客人都看向他,见他只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儿,纷纷惊叹,“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看来真是后生凶猛,我等老矣。”

小狮子和小安也觉得林维德算得上真君子,纷纷围着说书先生问,“林先生还说什么了?”

说书先生摇头,“林先生说到这里就把好友送出了,再多的话却不肯再出口了。”

大家纷纷惋惜,说书先生见大家要散,立刻叹气道:“如果说林先生是真君子,那以前一直被尊崇的陈大儒则因荣亲王夫妇的话蒙尘了。”

当即有人问道:“这话如何说?”

说书先生当即把穆扬灵回忆当年的话复述了一遍,道:“由此可见当年陈大儒同意安郡王跟在身边学习是因为荣亲王和陈骞偷出来的那封孔译的《世宗训诫表》,然而陈大儒与陈晟是同族,又是他族叔,外人都知道陈晟把《世宗训诫表》当宝贝一样藏着,他会不知道?”

说书先生摇头晃脑的道:“所谓君子不夺人所好,他明知有这封折子来得蹊跷,偏还接受了,由此可见他的人品,据说陈晟得知此事后就病倒了,要不是当今手上正好有真迹,啧啧,那可就难说了。”

“那也是陈骞这个当儿子的错,怎能将错误归在陈大儒身上呢?”

“陈骞自然有错,但陈大儒明知陈晟失去《世宗训诫表》有可能丢命却还据之不还,其人品也不怎么样,要知道陈晟还是他族侄呢。”

“陈骞倒是重义气,为了朋友竟然偷自个老爹的宝贝……”

“我怎么听说是荣亲王与陈骞商量好的以真迹换赝品?陈骞把孔译的描摹的折子给荣亲王救急,荣亲王则把真迹给他。”

“我怎么没听说过?倒是觉得荣亲王与安郡王感情真好,为了让他跟陈大儒学习四个月竟然把《世宗训诫表》的真迹拿出来了,要知道这东西可是无价之宝。”

茶楼里一下热闹起来,大家都为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说书先生见议论得差不多了,这才拍着堂木道:“若只是这件事大家也就会觉得陈大儒也是因为太爱《世宗训诫表》,这才占堂侄所爱,虽有些不君子却也情有可原。”

茶馆里的人眼睛一亮,问道:“莫非还有其他的事不成?”

虎头三个也眼睛发亮的看着说书人,见他又摸着胡子不说话,虎头忍不住一拍栏杆,喊道:“先说完再给你钱,可别再中途停下了。”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说书先生摇头苦笑道:“这位小公子也太心急了。”

却果真不再拖延,缓缓的道:“也是由此大家才去关注陈大儒,这一关注才察觉出问题,陈大儒收的每一个学生,不是出自官宦世家,就是世族中的子弟,竟没有一个贫寒子弟,甚至收徒时,其父的官职大多不会低于四品,即使有低的,其祖父当时也必身居要职,或他有其他优越条件。”

众人皆瞪大了眼睛。

说书先生就叹道:“论起教书育人的典范,远的不说,就说如今备受推崇的林维德林先生,自他考中进士后游历天下,他所收的徒弟数量还在陈大儒之上,但官宦弟子只占了不到三成,其他都是耕读人家出来的孩子或贫寒子弟,据说里面还有两个是育幼院里出来的孩子,这位才是真的淡泊明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