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娘子在种田+番外(491)
“我的个乖乖……”
“皇上为了安抚民心,这些事只有当官的知道,我也就听偶尔听我们王爷和安国公说话的时候才知道的,你们可不许传出去,皇帝心疼百姓,不愿意劳民伤财,不然你们看,当皇帝图的是啥?还不是美人钱权?”
“可我们皇帝这都登基半年了,后宫还是只有皇后一个,为啥?还不是因为填充后宫要花费银钱吗,听说现在皇上用的都是以前在潜邸的东西,一样都没添。”
百姓们最爱听八卦,尤其是皇室的八卦,纷纷聚拢过来,偏下人们的声音都压得很低,只叫跟前几个人听见。
他道:“你们以为我们王府在这儿卖黔南土特产是为了自个赚钱?这都是皇帝忧心黔南民生,不忍百姓吃苦,偏国库又拿不出一厘银子来,只能让我们王府给黔南百姓找条生路,但黔南多瘴气毒虫,皇上知道大家伙对这些东西不太放心,所以自己留了一份儿,自己先用,再卖与你们……”
百姓们听得热泪盈眶,“皇上,皇上仁心啊!”呼啦啦的跪了一地,后面的不知所以然,但见前面的人跪了,也纷纷跟着跪下。
祝良冲过来,一巴掌就打在那小伙计脑袋上,恨不得将他瞪出一个窟窿来,底下一个老者见状,满颤颤巍巍的站起来拉住祝良的手,哭道:“管家啊,可不能怪他,皇上为百姓吃这份苦,应当告诉我们才是,何必要瞒着?这东西好,不用皇上一一试用,来,我买,买十份,每样来十份。”
“我也要每样十份……”
“我要二十份。”
后面的人也纷纷起身,拿着钱往前挤,祝良挤出一抹笑,道:“诸位慢些,我这就叫人给你们收拾。”边说边拉着那下人往后走。
老者不放心的道:“可不能为难那个小哥呀,他也是好心,不忍见我们疑惑才告诉我们的。”
祝良匆匆一笑就把人拉到后面,拍着他的脑袋道:“谁叫你胡说八道的?我一共就教了你们三句话,你给我说了一箩筐,亏得没把事情搞砸,要是把坏了事,你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下人缩着脖子道:“管家,小的知道错了,但照着您的话只说三句,前头的人总不放过我……”
“你只需闭口不语,微微一笑,他们还能逼着你不行?下去,不准再往外多说一句话。”
祝良深知说话藏半句的精髓,要的就是人的想象,本来只吩咐下人往外传三句话,谁知道这小子一个没看着说了一箩筐的话,他抹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只希望事情还在控制之中,他真的只是给皇室拉拉民气而已呀。
谁知道,那下人说的话才过了一夜,第二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大家都知道了皇帝过得有多苦,这土特产卖了是给黔南百姓筹粮的。
大周的皇帝荒唐了好几代,特别是景炎帝在临安城住了二十多年,就荒唐了二十多年,大家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艰苦靠谱的皇帝,都感动得不得了,本来没想买黔南土特产的百姓也纷纷涌上街头买上一些,就当回报那可亲可爱的皇帝了。
才第三天,祝良押运过来的二十多车土特产就销售一空,从隔壁州县赶过来的百姓没买到还当街捶足顿胸了,嚎啕的说到自己来晚了。
看得祝良心疼不已,早知道他们当时就加把劲儿多收购一点了,这么多人买,得少赚多少钱啊?他的心疼得受不了。
第654章 分粮
赶来的百姓没买到皇帝吃过的腊猪肉,盐酸菜,却带回去了一个皇家传说,于是经过百姓们的特意传播,皇帝为了百姓吃糠咽菜的事传遍了江南,又往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传播过去。
齐修远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一大票臣民的忠心,才建国半年,百姓对大齐已慢慢有了归属感,等到皇帝知道的时候,消息已经传到了黔南,黔南百姓特意相聚遥拜京城,感谢皇帝对他们的爱护。
柳清特意将此事上报给皇帝,齐修远拿到折子的时候就微微叹息一声,心情愉悦的过了一个好年,自然这是将将一月后的事了。
此时,祝良正高兴地监督账房将赚到的钱都封进府库,才落下大锁,一个内侍就前来宣他进宫。
祝良不敢怠慢,连忙进宫。
因祝良是家仆,所以齐修远直接在后宫见他,问道:“你们带来的货物都卖完了?”
“回皇上,是,今日午时之前就都售卖完毕。”
齐修远微微点头,“所赚几何?”
祝良忙将今天记好的账本送上,齐修远直接翻到最后一页,挑眉问道:“怎么这么多?”
“皇恩浩荡,全托皇上洪福……”
齐修远摇头笑笑,问道:“你们要立即购买粮食回去?”
“是,来前王妃特意嘱咐过,尽早启程,最好在开春时回到黔南,乡亲们都在等着呢。”
齐修远微微点头,“那你下去准备吧,要启程的时候派人进宫来说一声,朕有些东西你给带去给王爷王妃。”
“是。”祝良躬身退下。
因为粮食是直接和丰收粮铺总部购买,因此动作很快,他这边算好钱,那边就能立马拿出粮食来装车,不过两天功夫,二十三车粮食就装袋好。
王全苦恼道:“没想到你那几车货物竟能换到这么多钱,差点把粮库的存粮给搬空了。”
祝良笑道:“再过不久北地又能运来一批,你这粮铺还愁货源?到秋收,又多了王爷的封地收益,就更不用发愁了。”
王全想到这里也是一笑。
齐修远让李菁华给准备了不少好东西,全是吃的用的,装了五车车才作罢,其中两车是给范子衿的,内务府的官员见齐修远把今年各地敬献上来的孝敬搬了将近一半,虽然觉得他对荣郡王安国公恩宠太过,但也没敢说出来。
祝良不过才进京六天,就又启程南下,那天已是大年二十八,只能在路上过年。
因为运了不少的粮食,所以路上行程慢了许多,足足走了二十一天才到矩州,马车才进城,就被百姓们团团围住,爆发出热烈的声响。
祝良吓了一跳,以为是流民抢粮,忙叫人护着车队,却见百姓们团团跪下,小亭快马而来,道:“祝总管,百姓是在感激皇恩浩荡,王妃让你将粮食直接运到府衙,亲自交与柳知府看管起来。”
柳清早准备了两个粮库,带着徐知州一起将粮食检查过后入仓。
交接过后,祝良带着账本回去见穆扬灵,穆扬灵翻看了一下,就对小亭道:“快马加鞭去苗寨,通知吉安酋长明日过来拿粮,给之前牵头的长者和县衙都去信,也让他们过来,让之前培训好的下人准备好,明日他们一来,就开始结账。”
吉安酋长来得很快,几乎是城门才开没多久,人就到了府外,穆扬灵倒也明白他的心情,爬起来做事。
天亮没多久,当初负责收购的德高望重的牵头人纷纷来到,除了矩州城附近的,还有附近两个州府的人,他们的家离矩州很远,有的要走三四日的功夫。
因祝良每隔三天就会写信汇报一下自己的路程,穆扬灵早在五天前就让人去把所有人请来,他们早已在驿站住着了,只是没想到住在城内的他们比吉安酋长来得还晚些,大家面上有些讪讪。
吉安酋长却满脸笑容,刚才他已经和王府的侍女打听过情况,他们的货物全卖出去了,运回来的粮食也有二十车,由不得他不高兴。
穆扬灵从后堂出来,直接开门见山的道:“麻烦诸位来这一趟,粮食已经运回来,我们既答应过乡亲们,那必定是要实现的,今天叫大家来就是分粮食。”
穆扬灵扭头看向立春,立春就出去领了三队下人过来,在院子里站了,屋里的人见状纷纷交头接耳。
穆扬灵就看向他们,道:“这些都是我们王府会算账的下人,因还粮之事重大,倒不是我信不过你们,而是涉及民生之事,我不得不慎重,还与之前的一样,每队由王府,衙役,贤者组成,以贤者为主,将粮食交还到有条子的乡亲们手上。”
穆扬灵起身对堂下的德高望重的贤者们行礼,道:“诸位都是各乡村百姓推崇之人,由他们选出,此事劳动大家了,事后王府必有重谢。”
大家纷纷起身回礼,“王妃,这都是我们应当做的,应该是我们谢皇上仁心,谢王爷王妃善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