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娘子在种田+番外(467)
范子衿比齐浩然更关系政事,闻言道:“还有四五天就到了,”他道:“你以为大哥为什么会让柳先生来矩州?还不是因为他是我们的人,大哥明显是想让你调整一下汉苗之间的关系。”
齐浩然沉思,世宗皇帝时,朝廷对少数民族和汉人并无二态,税赋劳役一样,甚至因少数民族所处之地偏僻贫瘠,每年世宗皇帝还多有减税免税的政策,可以说,那时候算得上是万众一心,齐浩然虽不太喜欢读书,史书却也是熟读的。
后来高宗即位,高宗之后几位皇帝都有些奢靡,加上西北,北方和东北开始兴起战事,世宗皇帝积累下来的财富渐渐消耗一空,国库空虚,只能加赋税,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提议加黔南,西北和北方一带少数民族的赋税。
世宗后将近百年的时间里,少数民族的生活越发困难,赋税越来越重,汉人被加的赋税已经够多了,他们的比之汉人更重三倍,要不是他们聚族而生,守望相助,只怕早饿死一大半了。
但也因为是聚族而生,更易兴兵叛乱,近二十年来,黔南不断有少数民族叛乱,这次大周国灭,他们也贡献了一番力量,要不是西夏兵入关时经过黔南,一番烧杀抢掠,齐浩然还收拢不住他们呢。
难道大哥事想仿照世宗皇帝,从心理上收服苗人?
范子衿道:“这两个多月,我时常在城中行走,见汉人和苗人都是分开居住,汉人对苗人等少数民族多有轻视,而苗人也多仇视汉人,虽然没有杀人抢掠的事情发生,但打架斗殴却发生过不少,浩然,柳先生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怎么可能管得了悍勇的苗人?大表哥将他派来做知府,只怕是属意你,毕竟他是你的人,不会阻拦你行事。”
“但军政向来分开……”
“军政当然要分开,但如果柳先生请求你支援,为了地方和国家的安全,你却是可以帮忙的。”
齐浩然沉思,晚上就抓了笔给齐修远写信。
穆扬灵在一旁给他磨墨,道:“我这几天把矩州城逛了一下,发现城中只有少部分的商户会通用语,大部分人都说着各自的方言,要是汉人和苗人买卖东西,就更是只能比手画脚,这样沟通,别说朝廷将汉人和苗人分开对待,就是一视同仁也会出问题的。”
齐浩然咬着笔头道:“黔南很少与外界联系,通用语用得少是正常的,他们都说矩州话。”
“可我看,会矩州话的也很少,汉人倒还罢了,大部分都会,苗人因是聚族而生,很少出苗寨,几乎没几个会矩州话,我觉得,你要是想管好黔南,头一件就是开学堂让大家学通用语,年纪小的可以慢慢学,孩子学语言也很快,年纪大的只要学一些日常交流需要用的就行,剩下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家里面的孩子教……”
齐浩然皱眉,道:“那这完全是针对苗人,只怕苗人不愿,何况,开学堂花费也不少,矩州衙门好像很穷。”
不是好像,是根本穷得不忍直视,府衙破破烂烂的,后院的墙虽没塌,但也斑驳不已,屋顶年久失修,没见齐浩然现在都是暂时借住乡绅的房屋,不愿意去住府衙吗?
穆扬灵轻咳一声,显然也知道这个原因,想了想道:“要不不用府衙出钱,我们募捐?我们府里有不少钱,到时候我们先出大头,我们出了,拿下官员士绅肯定会跟着出,进学的孩子不用交钱,直接进来念就行。”
齐浩然眼睛一亮,“除了教通用语,还应该教他们《论语》,教他们君臣父子纲常……”到时候所有苗人的孩子都学过伦理道德,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孩子长大成为新生代,他不敢说不会再有叛乱,但战事应当会减少很多。
穆扬灵结舌,她的初衷只是教汉语,让大家不至于鸡同鸭讲之下发生冲突,谁知道齐浩然直接来个文化侵略。
看着兴冲冲的给齐修远写信的齐浩然,穆扬灵决定下去给他准备一份夜宵,不然以齐浩然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习惯,今天晚上他估计要饿肚子。
齐浩然的确越写越多,最后写了厚厚的一沓纸,本来想检查错别字的,看到这么厚,顿时没心情了,只等上面的墨迹一干,就折起来塞进一个大信封里。
第622章 共愿
齐修远收到齐浩然的信时大吃一惊,他不会把他要处理的公文当做信寄出来了吧?
等看完信,齐修远就深思起来。
他把柳清提拔为矩州知府的确是想让齐浩然方便行事,但他不觉得只凭短短几年的任期就能将少数民族的事撸清楚,世宗皇帝努力了将近二十年,好容易有点起色,结果后辈子孙只奢靡了一下就将他前面二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所以齐修远更想做的是制定制度,将一些政策通过律法和圣谕固定下来,就算后代子孙不肖,朝政也不至于太过昏聩,齐家的江山就能保持得更久一些。
当然,这只是齐修远心中隐隐的想法,如今谈这些还为时过早,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将国事撸顺,先把日子过好再说。
对于齐浩然的提议,齐修远只能回以四个字“徐徐图之”。
没有哪个皇帝不想当明君,不想名留青史,只看他们有没有能力,道德和自制力。
景炎帝没有做千古一君的雄心吗?
有,但他能力不足,道德不全,自制力更是为负数,所以才会如此一败涂地。
齐修远能收服军心,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就可见他的魅力和能力,他也爱戴百姓,本身又是武将出身,出生入死之人自制力是最基本的,而他堪称其中之首,所以他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看老天爷给不给他这个机会,给他的国家,他的臣民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只要得到这个契机,他又不会搞个英年早逝什么的,他就有很大的把握成为名留青史的明君。
此时,齐浩然还不知道他大哥的思量,和即将被赋予的责任,他正鼓着脸瞪穆扬灵,说什么也不同意她穿苗寨送来的衣服。
再过不久就是苗年,到时候黔南比较大的苗寨会有一个聚会,今年刚好轮到吉安的苗寨举办,因为苗年是苗族人最盛大的节日,因此吉安提前送来了苗服。
给尊贵的客人送上苗族礼服是他们的最高格待遇,因为齐浩然这边也有意向和苗人搞好关系,所以就想穿上他们送来的苗服。
但齐浩然还好,穆扬灵的衣服却是中长袖,露出一小截小手臂,穆扬灵还没察觉到有什么不妥,齐浩然就不乐意了,那白嫩嫩的小手臂只有自己能看,在屋里穿穿也就算了,偏什么要穿给别的男人看?
所以齐浩然临时改变主意,他不穿苗服了,要穿自己的朝服,穆扬灵也穿着诰命服去。
“诰命服重成那样,你确定要我穿着走一天?而且,大热的天你穿朝服不嫌惹啊。”
虽然已是秋天,但黔南温度还是挺高,加上又闷热,齐浩然只穿两件衣服都觉得汗水“哗哗”的往下流。
此时他就一脑门的汗,他抹了一把汗,低声抱怨道:“你们来的时候江南不是已经开始冷了?都穿上夹的了,怎么这边还是这么热?”
现在是农历九月,就快要进入冬天了,穆扬灵前世今生都没到过黔南,所以还真不知道这个时候黔南的天气应该如何。
穆扬灵将苗服换下来折好,道:“要不让人改改吧,把袖子改长就行了,听说到时候所有黔南千人以上的苗人部落都会过来集会,我们身穿苗服出场好歹是个态度,最起码能让他们安心。”
穆扬灵没想以此挑战汉人的礼教,因此把自己的衣服退回去给吉安,将自己的要求说了。
吉安叫来大儿子和女婿,吉安勇蹙眉道:“改了就不符合礼制了。”
他们这一族女子的礼服就是以半长袖的衣服最尊贵,吉安的女婿陈家才却笑道:“汉人重贞洁,这是理所应当的,大舅哥也别觉得不符我们的礼制,只有符合两边共同的礼制才算是最好的,所以就叫人将礼服袖子做长吧,上面绣上我们的族花,以示郑重。”
吉安连连点头,“家才说的好,就这么办。家才呀,这事就交给你了,回头做好了,你亲自给王妃送去,上次你小姨子把王妃给惹恼了,还希望她不要介意才好。”
陈家才笑着点头,顿了顿道:“不如让大舅哥跟我一块儿去,也好谈谈朝廷的口风,虽然我们也能免税三年,但今年就是第一年,三年时间很快过去,也不知道我们的赋税会定得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