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娘子在种田+番外(401)

作者:郁雨竹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家长里短 穆扬灵重生在猎户之家,本以为一生可以平淡幸福,谁知一场兵祸让他们几近家破,父亲被划为军户,他们一家随行屯田,可惜他们连五谷的幼苗都分不清,看着欲哭无泪的母亲和幼弟,穆扬灵挺足胸膛,道:“没关系,我有的是力气”还有一些来自千年后的农业理论知识。点击展开

“是的,大人,西夏皇帝最得宠的一位皇妃正是吐蕃的三公主。”

金国上层脸色一变,忙连夜联系金国皇帝乌烈,乌烈正在为几个不安分的兄弟头疼,闻言冷笑一声,“西夏也太自大了,以为有吐蕃结盟就能拿下我金国?着令匹独思,让他从大周边界退回来,给西夏一个教训,我金国的疆域也很久没有扩展了。”

反正大周边界被姓袁的和姓齐的严防死守,他们也分不到羹,将士们留在那里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钱,还不如攻打西夏,也让那些总是乱嚷嚷的兄弟们有些事做。

只是想多插一些旗帜以震慑金国的西夏将领没想到弄巧成拙了。

而满意的攻下金国一个城池的西夏王爷也满意了,这下金国该犹豫退缩了吧?

金国的确安静了两天,但没想到第三天,金国对西夏的战事就全面爆发了,西夏边界处的各个村寨都受到了金国的攻击,因为兵力空虚,金国很快就攻下一些城镇,进入西夏。

这和情报说的完全不一样,城镇上根本没有多少西夏兵,攻入城中的金国将领又喜又惊,冒领军功不是只有汉人才做的,以武为尊,见过已有两百年的金国也很喜欢干这样的事,因此金国将领上报的军功与情报并没有多少出入。

呆在后方的金国上层和皇帝乌烈也只以为是他们的勇士在大周边界憋狠了,这才如此勇猛。

勇猛的金国士兵在西夏国内攻城略地,西夏皇帝接连下了三块金牌,将深入大周的各路大军紧急召回,大周虽然富足美好,但他们更习惯草原上的生活,也更热爱家乡,所以他们不能放弃他们的家乡。

看来情报没有错,金国就是背信弃义的小人,明明就是和他们约好一起进攻大周的,结果却反过来和大周合伙欺负他们西夏。

西夏皇帝现在甚至怀疑这一开始就是个圈套,不然金国为什么在边关打打闹闹却不能寸进?

要知道以前金国打大周就跟逗猫似的,很轻易就打下领土了。

乌烈本来只打算让勇士们在边境那里开拓,将边境线往外移一点就行,因为他还要提防大周的兵马。

可他没想到西夏这么容易打,加上他们和西夏的战事持续快一个月的时候,大周的军队也在调动,竟然是被调回江南镇压起义军。

乌烈内心纠结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先放弃大周,先把西夏打老实再说。

大周早已没有斗志,除了袁齐两人比较难搞之外,其他人都好说,但西夏不一样,他现在是正在苏醒的猛虎,现在他们敢攻打算计金国,等完全苏醒,只怕金国就要多一强敌了,他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

大周是汉人,汉人胆子小,吓唬吓唬就老实了,但西夏和他们金国一样是游牧民族,尚武崇勇,又野心勃勃,这样的敌人就应该在对方还没长大时就按下,免得成为强敌。

金国的战线往西夏内部推移,一直暗中注意这一点的齐修远和袁将军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俩人设计了这一切,可谓是费尽了心机,没想到还真就成了。

袁将军头发花白,欣慰的看着齐修远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不错,不错。”

“将军谬赞了,若是没有您的人脉,修远纵使有心也做不成这样的事。”

“可我有这样的人脉在手,也算计不出这样的效果来啊,可见,这其中最要紧的还是你的才华。”袁将军看向地图,笑容微敛,叹道:“金国危机已除,现在就是清理西夏在大周的残余兵力和那些叛匪了。”

第533章 倒奸臣

可是这谈何容易?

西夏大军虽然退了一些,但依然留下不少守着已经攻下的城池,加上遍地开花的叛匪,可以说,整个大周都在战火之中。

袁将军忧国忧民的在感叹国运衰弱,皇帝却很高兴,没想到齐修远的计策真的奏效,这样一来,他们的人手就空出来了。

几乎是立刻的,皇帝就下令袁将军再抽调出一半人手交于齐修远,让齐修远亲自领兵去平反。

袁将军眉头隆起,觉得这样太过冒险,边关剩下的人太少了。

齐修远也蹙眉,他的根基都在兴州府,汉中府和京兆府,要是带兵离开,那三府就要换袁将军的人把守,岂不是将他的后方摆在袁将军的眼皮子底下?

所以在袁将军上书据理力争的时候,齐修远也跟着上书了,这时候景炎帝并不想和俩人闹僵,因此对他们很宽容,收到折子和臣子商量了一下就折中了,从袁将军那里调的人减一半,齐修远也可以留下一半人守着京兆府,剩下的则要全部带回来镇压叛乱。

袁将军和齐修远都答应了,开始点兵点将。

这时候齐浩然已经在南方收了十来个县城,进度不算慢,皇帝对齐浩然很满意,因为他不像其他的将领那样敷衍,很是努力的收复城池。

皇帝正想夸下旨夸他,升他的职,也算是安抚安抚齐修远,谁知道他转头就又和留守的西夏大军对上了,齐浩然带着他的大军直接攻打被西夏占领的城池,疯了一样的咬住西夏大军不松口,只两天就收回了三座县城,皇帝收到消息的时候齐浩然正在派兵围攻另一座县城。

景炎帝气了个倒仰,西夏因国内战事不得不退回去一部分兵力,剩下的兵力则只守住打下来的城池,并没有再进攻。

他和众大臣最后商量的策略是先把叛乱平定,然后再想法收回被西夏占去的城池,不行再和谈。

既然现在西夏大军已经不进攻了,齐浩然做什么要去惹他们?这不是给大周招祸吗?

景炎帝气得牙痒痒,就问传讯兵,“齐浩然为何抗旨不遵?朕是让他去剿匪的,不是去打西夏打军,他连匪和胡人都分不清楚吗?”

传讯兵只负责传讯,几乎都在路上奔波了,所以他还真不知道齐参将为什么会抗旨不遵,只能低着头装鹌鹑。

户部左侍郎却跌跌撞撞的跑进来,趴在地上哭道:“皇上,皇上,西夏大军屠了嘉远县,全县及底下的乡村无一幸免,十万人,就这么没了,连老弱妇孺都没放过,圣上”

景炎帝面色骤白,跌坐在龙椅上,干涩着嗓子问道:“此事散开了吗?”

“还未,但瞒不住的,嘉远县是西夏占的最外围的一个县城……”

“皇上,如此就能解释得通齐参将为何会在此时与西夏大军交战了。”

“齐参将于此事上倒并没做错,皇上,若是我们对此事毫无反应,只怕百姓们心寒,于平叛无一丝益处,还请皇上宽恕齐参将。”

皇帝干涩的问道:“那西夏再次进攻怎么办?”

殿下一静,严渡就站出来,问道:“皇上,是否我们退让了西夏就不会再屠城,百姓就能谅解朝廷?”

景炎帝静默不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要是不反击,西夏大军只会变本加厉,他们治下的汉人只怕会被随意屠杀,而大周的子民见状只会对朝廷更加失望,加入叛军的人只会更多,这简直是一个死循环。

可他们出兵了,又会把本已经停止战争的西夏拉进来,大周依然是腹背受敌,景炎帝露出苦涩的笑,似乎不管怎么走都是死局。

这些该死的西夏蛮子,明明情势都已经在好转,为什么要屠城?

“秦相一直在西夏周旋,为何至今不闻音响?屠城这样大的事,秦相难道一点未察觉?”

提到秦相,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愤怒起来,实在是秦相太会躲了,自从去西夏谈判以后,一开始还能传回来一些有进展的消息,但大半年过去,人还呆在西夏,消息也照传,但根本就全都是废话,朝中对他不满的人越来越多。

皇帝也微微蹙眉,同样对秦相不满,他本来想秦相能够和西夏谈妥,然后议和,没料到他那边一点进展都没有,最后还是靠齐修远的计谋才让西夏稍退一步。

皇帝垂下眼眸,就果断的下令申饬秦相。

在屠城之后申饬秦相,无疑是将责任推到了他身上,心思灵活的臣子心下微寒,而没有考虑到这一层的则是单纯的愤愤然。

严渡随着众臣退下,他站在台阶上看着匆匆来去的臣子,又转头去看他们办公的地方,叹息一声。

回去的时候就和严复说,“为父想要辞官。”

严复静默了片刻,道:“只怕皇帝不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