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娘子在种田+番外(139)
东家忙道:“范公子放心,我们的师傅是全兴州府最好的,我让檀木他们慢点做,保证不会出差错,我们来看一下绣品啊,在下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绣品配得上这样的木头。”
范子衿看向祝总管,祝总管就从一个盒子里拿出绣品展开给他们看。
东西一打开,掌柜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他认出了这东西是穆扬灵带来的。
穆扬灵走后他一直叫人留意,知道她最后没把东西卖出去,而是拿回去了,他就更不着急了,想着对方肯定还得再拿来兴州府,到时候他再将价钱稍稍往上提一提,不怕她不卖,就算她真不卖,他也有办法逼得她不得不卖。
可没想到她竟然把东西卖给了齐家?
难道她背后有人?可那天她穿着普通,甚至衣服还有些脏,典型的没钱穷鬼啊,她是怎么把东西卖给齐家的?
范子衿瞥了一眼掌柜,将他的脸色变化尽收眼底,微微讽刺的一笑,也不点破。
因为穆扬灵而憋屈的可不只是锦绣坊的掌柜,还有聚福楼的二掌柜,因为那天聚福楼的猪肉出了问题,导致许多的菜都做不了,要是平时也就罢了,前来的顾客再点其他菜就是,聚福楼有名的又不止这一道。
但偏偏那天李老板从穆扬灵这里买了四只小野猪,他直接将两只先养起来,另外两只则马上做出来摆在了高台上,说是今天红味楼的特色菜。
红味楼和聚福楼就相对,本来在聚福楼坐着等点菜的客人一看,赶热闹就去了红味楼,那些非聚福楼的忠实客户觉得在红味楼用餐也还不错,反正他本来想吃的菜聚福楼也没有。
所以过去瞧热闹的人都没回来,更绝的是,那两盆香主最后被两桌客人分别以高价买下了,最后还当众品评了一下,被誉为兴州府最美味。
而那些被拉过来的客人吃了红味楼的菜后觉得也不比聚福楼差多少,等到第二天再要下馆子的时候就见红味楼还有热闹看,脚步一弯就又去了红味楼。
到了第三天,虽然有些客人还是习惯去聚福楼用饭,但也有不少人选择了红味楼,更是有的人在看到聚福楼人多后不耐烦等,直接过来红味楼。
本来是聚福楼稳胜红味楼,现在被弄得两边旗鼓相当。
聚福楼的大掌柜自然要找一下原因,这一找就找到了穆扬灵身上。
那被做成香猪的小野猪是穆扬灵卖给红味楼的,但大掌柜不能找穆扬灵的麻烦,因为人家是先来找的他们,被他们拒绝后才去的红味楼。
虽然这一片有不成文的规矩,想做聚福楼的生意那就不能做红味楼的生意,但毕竟是不成文,穆扬灵做了,他们也拿她没有办法。
所以他只能找二掌柜,他是让他打发了人,但对方既然拿了好东西来,干嘛还把人往外推?
二掌柜有苦说不出,大掌柜明显是想拿他做替罪羊,他连分辨的机会都没有。
穆扬灵可不知道这些事情,现在,她正忙着给小麦沤肥和垄地呢,这是一个大工程,并不比播种轻松多少。
孙老头牵了一头牛过来给穆扬灵,笑道:“小姑娘力气虽然大,但也不能这么不爱惜,来,这是你家的份额,三天后我再来拿。”
第184章 计算
还不待穆扬灵拒绝,姨婆就接过他手里的绳子,笑道:“多谢孙大哥了,也不用特别给我们家三天,就和大家伙的一样,一家半天,我家也就用半天。”
孙老头也不坚持,闻言点头道:“那行,中午你们用完了就牵过来给我,我给胡家送去。”
姨婆高兴的应下,目送孙老头走后就对穆扬灵道:“还是孙家做小旗好,至少大家都没这么多怨气。”
现在是孙老头的小儿子孙悦当小旗,这些资源自然轮到孙家来分配。
孙家很会做人,对穆家之前规定的事并不多做修改,这牛依然是一家轮半天,只是顺序从以前的抽签改成了孙家安排。
孙家和穆家一样,并不会叫屯里的人帮忙干农活,而是自家干自家的,虽然其中几项措施都不免有徇私的迹象在,但有胡家在前,大家对此的接受度很高。
而穆扬灵对此并没有多少感官,因为她不认为自己会去争那些资源,见姨婆接了牛,她不免好奇的问道:“您不是说牛总是会走歪糟蹋小麦,还没我好使唤吗?怎么接了?”
姨婆瞪了她一眼,“哪有把自个比作牛的?接了更好,免得村里人见我们啥都不要,还以为我们好欺负呢,这牛我就是不使唤我也要拿在手里费半天功夫。”
穆扬灵一,不由道:“可姨婆,牛在我们手里我们就得负责草料啊,而且不仅这时候得负责,以后也得负责,秀兰要学刺绣,还要帮忙带孩子,秀红要跟着我养兔子干农活,您也要进城摆摊干农活,我娘手里的针线就没怎么离过手,博文要上学,这谁有时间去负责放牛啊。”
姨婆傻眼了,这才想起要是用了牛,那不仅现在要负责它的草料,以后农闲了也要轮流去放牛。
“那,那我们就留半天不行吗?”姨婆说完坚定了神色道:“就这么定,中午使完了我去找孙老头说,我看他也不敢安排我们家去放牛,你爹现在可是小将军跟前的第一红人。”
“就是不知道这第一红人干什么去了。”穆扬灵低声嘀咕道。
“说什么呢?”
“我说不知道我们家要买多少桶夜香才够,孙爷爷不是说大家集中起来一块儿买可以把价钱压低些吗?说不得能压到一文钱一桶。”
以前大家去买夜香都是各家买各家的,或是要好的几家相约好一起去,但这次却是孙家主持的,由他们出面接洽,将价钱往下压一些,回头把钱给孙家,孙家再给那倒卖夜香的人,他们只要拉着桶去拿就行。
姨婆沉思了一下道:“我们家地多,你不是还想给玉米和水稻追肥吗?干脆一块儿买回来算了,免得还要跑几趟,回头你帮姨婆算算这得多少桶。”
晚上回去穆扬灵就拿出纸笔来看着姨婆。
姨婆掰着手指道:“这小麦和水稻的肥可不能少了,小麦一共有七十二亩,那下等地的肥不能少,一亩两桶,中等地和上等地的少一些,一亩一桶,这样就有七十四桶了,水稻全是上等地,就一亩一桶,十三桶,有多少桶了?”
穆扬灵笔都没用,道:“八十七了,还有玉米地呢,玉米全是下等地,肥可得多点。”
姨婆蹙眉,其实一直到现在,她对玉米的收成还是没有信心,她打听到的就是玉米下种和小麦差不多的,像阿灵这么种的就没见过,而现在全屯的人都觉得他们家那二十八亩玉米是白种的,姨婆自然不愿意多在上头下功夫。
穆扬灵并不知道姨婆的心思,她只是咬着笔头沉思道:“这玉米的株距和植株都比小麦要大,也就是说它所承受的肥料也必定比小麦多,之前又没有基肥,那干脆全都一亩三桶好了,就这么定了。”
穆扬灵在纸上写下了一百七十一桶的数字,吹了吹道:“姨婆,今年我们家就用一百七十一桶夜香。”
姨婆目瞪口呆,“这也太多了,这二十八亩玉米地用的肥都快赶上小麦和水稻合在一起的了,不行,不行,太费钱了。”
穆扬灵却已经沉思道:“姨婆,不如我们买够三百文钱的夜香吧,多余的我们就撒在牧草那儿,这样牧草能长得更好,兔子也能养得更壮,对啊,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牧草也是要上肥的。”
从没听说过草也要上肥的,姨婆不由道:“这草不都是自个长的吗?”
穆扬灵知道让她接受这个有些艰难,就道:“姨婆就当是我在养地了,您想想,过了五年,我这六十七亩的下等地就全变成中等地了,再过五年就全变成上等地了,想想都能美死了。”
姨婆笑着捶她,“净胡说,哪有那么好养的地?行了,我们家现在也不差这几百文钱,我出去摆半天摊位就能挣回来了,你想买就买吧。”
每天去赶早市卖野物,姨婆也能日入三四百文钱,所以对这个倒不如以前反对,正如阿灵所说,这肥下了地,也是肥的他们自个地,就权当是养地了。
穆扬灵高兴的计算了一下,最后就给报了三百桶的数目上去。
胡家的地比穆家的多了一倍,也只报了三百桶,看到穆家的数量,胡老汉不由多看了几眼,孙老头见了就笑道:“穆家现在可不缺这点钱,听说前儿阿灵她爹又叫人捎东西回来了,而且光他们家每天进城摆摊就能收不少钱了,就连隔壁朝西村的刘家都因为和他们家是亲戚占了不少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