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归田居(102)

太子垂眸掩饰眼中的黯然,躬身道:"儿臣听母后的。"

皇后露出了一个满意的微笑,太子就告辞了,他缓缓的走在小道上,不时的咳上几声,路才走了一小半,他就喘得接不上气来,身后的内侍吓了一跳,赶忙上前道:"殿下,你还是坐软轿回去吧。"

太子的眼里闪过一丝倔强,推开他的手,也不言语,只慢慢的走着。

身后的内侍只好紧张地护在他的左右,太子每当不高兴的时候就会这样。

见太子走了,刘公公才上前道:"娘娘,边关有信传回来了。"说着将信递给皇后。

皇后接过一看,眼里闪过笑意,继而脸色铁青起来,将纸条掷到他的脸上,阴寒的盯着他道:"人都死了三个多月了,你们才拿到消息,什么时候你的消息这么滞后了?"

刘公公头皮发麻道:"回娘娘,之前辅国公对军队清洗了一次……好在人已经除去了……"

皇后的脸色仍然不算好,但好在没再怪罪他,而是道:"你下去吧。"

刘公公躬身下去。

梁宜梅回到家里连夜给徐润新写了信,将她的想法简单的做了一个概括给他寄去,因为着急,她投驿站,而是交给了尚志清,让他通过尚家的路子寄给徐润新。尚县令在泉州县做了十几年的县令,自然有他们的一套通信管道。

几天之后,徐润新就接到了她的来信,他看完信后兴高采烈的抽出夹在里面的一封信,当时就跑到了郑府,抱着郑山长的大腿哭诉他的生意再北边做不下去,无法打开局面……然后拿出梁宜梅写的信哭道:"先生看,这就是梅子妹妹写回来的信,她说在京中做生意背后要是没有当官的人根本就做不下去,偏偏至清还不能做自己的主,先生,你就帮帮我吧"

郑山长看了梁宜梅写的信,道:"我远在泉州,又没当官,怎么帮你啊?"

徐润新大喜道:"先生不可以,不是还有阿决吗?"

郑山长寒着脸道:"阿决现在又不在京中……"

徐润新觉得有戏,连忙道:"虽然不在京中,可京中的学子还记着他呢,只要打了他的名号,那些文臣都不会来找麻烦,武将自然也不会来找没趣,而且以后阿决总是要回京的吧,哎呀,先生,你就答应我吧,你看你这么多的学生,阿决不说了,是三元及第,至清现在在鸿胪寺任职,林哥儿也要高中了,我就爱做生意,可这么多年了,还是只能在南边打转,这以后要是见面了,我的脸往哪儿搁啊?先生--"

郑山长身边的老管家打了一个寒颤,将脑海里的人一个个剔除,最后的结论是,这个主意一定是梁家的那位小姐出的

郑山长深深的看了徐润新一眼,闭着眼睛道:"你想让他怎么帮?"

徐润新本来被他看得有些忐忑,现在听他这么一说不易于一个大惊喜,连忙笑道:"我想在京城里开一家'多乐轩'的分店,到时让阿决投两股的钱,先生,这是小本生意,两股虽然少点,但只要阿决是我们店的东家,别人找麻烦的时候也要掂量掂量的。"

郑山长疑惑道:"是那家点心铺子?"

徐润新连连点头,郑山长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老窖坊"就好,一间酒铺子可是转了不少钱啊他何尝不知道几人是想帮阿决,只是这几年郑家越来越艰难了,他生怕借了钱还不上,那时郑家的名声就全毁了,点心铺子还好,只要欠的人情就少些了。他点点头,道:"两股的银子是多少?我帮他出了。"

徐润新心里暗暗得意,看来还真被小梅子说对了,外人根本就不知道点心铺子比酒铺子还要赚钱,当年他也不相信,还是把帐算出来对比后才知道的,这件事连外公都不知道,只有他和小梅子林哥儿知道,现在见先生应下了,心里松了一口气,连忙道:"二百两。"

郑山长皱眉,徐润新连忙解释道:"先生,我可没有骗你,这糕点的成本本来就不高,除了买铺子用去较多的钱外,其他的就不用什么了。"

郑山长一脸的不相信,徐润新就从怀里掏出一本账本道:"诺,这是原料采购的成本。"

郑山长接过账册,看了一会儿,满脸欣喜的道:"这本账本是谁做的?竟然用这样的方法记账,真是高明啊"

徐润新抽了抽嘴角,道:"先生,这是小梅子身边的秦管事做的,您要是感兴趣,回头我把他叫来,您和他好好聊聊?"

郑山长连忙应允,道:"好啊,好啊"

徐润新这才小心翼翼的道:"那,入股的事?"

郑山长连忙对身边的老管家道:"去取了二百两银子来。"

老管家心里叹了一口气,应了一声,那银子还是前几天老太爷当了一个前朝的美人杯换来的,本是想给少爷活动活动的……

第九十六章进京

收费章节(12点)

第九十六章进京

徐润新心满意足地走出郑府,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才和董氏说了几句话,逗了一下三个儿子,小亭就停在二门让丫鬟递信进来,徐润新一出去,小亭就带着哭音道:"爷,老太爷让人到书房里去了……估计等一下就派人来叫您了"

徐润新的脸一寒,话还未开口,那边外公的丫鬟就过来请人了,徐润新挤了一个笑就去了言老的院子。

徐润新嬉皮笑脸的站在言老的面前,笑道:"外公,你累不累,要不,我给你锤两下?"

言老将信丢在石桌上道:"你打算瞒着我?"

徐润新的脸色有些难看,勉强道:"孙子打小就和他们一处,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言老就将茶杯里的茶泼到他的身上道:"你以为我是那样的人?你把银子借给郑家的时候我说过什么了?你帮着梁家的时候我说过什么了?你也太自以为是了你以为是你在帮郑决?我告诉你,是梁宜梅在帮你,是郑决和尚志清在帮你"

言老好像一口气用光了,脊背弱下来,歪在躺椅上道:"给他们回个信答应下来吧,收拾东西和你媳妇一起去京城,梁宜梅可是说了,京城的铺子也由你来管。"说着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

徐润新一震,反应过来,心里顿时酸甜苦辣咸都有,他以为他终于帮到了朋友,结果还是他得利最多,以梁宜梅的精明她不可能不知道,尚志清可能也想到了,朋友这样对他,他还是很窝心的……

"可是,孩子还小呢。"

言老看着他,"你还想把孩子带去?"

徐润新找回了感觉,梗着脖子道:"孩子身边怎么可以少了爹娘?他们要是长大和我们不亲了怎么办?他们要是有心里阴影怎么办?"

言老的额头青筋就突突的冒,老管家在一旁看了担心,连忙上前道:"老爷,少爷说的也有理,您看您以前带着少爷的时候少爷不也吵着要爹娘吗?"

言老疑惑了,难道就因为他爹娘小的时候不在他的身边所以才这么混?他和女婿都不笨啊,那这孩子像谁?言老一激灵,道:"你要带着孩子也行,但路上得慢慢走,不能累着他们,特别是老三,他还小呢。"

徐润新连连点头。兴高采烈地回去和董氏说了,董氏也很高兴,开心的道:"那我们什么时候启程呢?要不要等等公公婆婆,怎么也要和他们说一声吧。"

徐润新却不在意道:"给他们写一封信就是了,衣服多带一些,梅子说京城还冷着呢,我们慢慢走,我给他们写信,让他们给我们找好宅子,咱们一进城就能住进去了。"

董氏连连点头,想了想道:"要不要给梅子妹妹和梁公子带一些礼物什么的?"

徐润新摇手道:"不用了,其他的东西你看着收拾吧,我去选陪我们进京的人,顺便去给五爷爷和五奶奶送信,林哥儿写回来的信我还没送去呢。"

董氏疑惑道:"这次五爷爷他们不和我们一起进京吗?"为了显示亲近,董氏一向随徐润新的叫法。

说到这个徐润新也有些疑惑,"林哥儿没提,可能是想等自己考上了再说吧,而且五爷爷和五奶奶也不是很想离开泉州县,上次我提过一次,五爷爷好像不太乐意。"

董氏不觉得奇怪,老人都不想离开自己熟识的地方。

徐润新给梁宜梅写了信,还给郑决尚志清梁宜林各写了一封,他觉得梁宜梅是女孩子,出外不方便就托了尚志清给他找房子,最好和梁宜梅相邻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