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有光环(124)
怪不得人人都说都城与旁的地方不同,无论外面如何纷乱,都城里总是能保留一份平安和顺,还能有繁华热闹,便显得尤其难得。
把桂圆放进嘴里,窦氏又道:“今年瞧不见也不用可惜,等会试殿试都考完以后,琼林苑自然是要招待进士们的,那之后的跨马游街也是好景儿,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瞧。不过最近我家中事多,怕是要忙上好一阵子。”
霍云岚闻言,便给她倒了盏茶,笑着道:“有能帮上忙的吗?”
窦氏声音平缓一如往昔:“不碍的,每次会试前都要折腾一通,总会有些心存侥幸之人,想要做些偷天换日的伎俩,总会露出些马脚,衙门也常要提前清查舞弊之事,今年因着是常家做了主考,便是更为严格,即使稍微有些牵扯,即使只是寻常交好,就算没有参与也可能要跟着吃瓜落。”
霍云岚闻言,端茶盏的手顿了顿,而后笑着看她,道:“事关科举,便是朝廷选材之根本,自然是要谨慎些,动作大些也属平常。”
“云岚说的是。”
而后两人又说了些话,窦氏便起身告辞。
她走时,霍云岚给她带了一篮子自己做的桂花糕,送她出门。
等窦氏上了马车,伺候她的婆子才道:“主子怎么不同将军夫人说清?”
这次衙门盯上了的是处茶楼。
寻常这地方最是人来人往的热闹,可是也常有人在热闹的地方谋划一些不应当的事情,以为乱中取静,却不知也会露出行迹。
府尹衙门近来就在暗查舞弊之事,这茶楼常是派人去盯着的,便知道了魏家二郎时常出入,次次都光明正大,好像只是喜欢这茶楼里的做茶手艺。
但是瓜田李下终究不好撇清,且他们选了茶楼就是妄想着哪怕败露痕迹,朝廷法不责众也让他们能够脱身,只要牵扯出一个,便会胡乱攀扯,窦氏便来走了这一遭。
窦氏这会儿神态自若:“事情还没坐实,本就是捕风捉影的事儿,魏家二郎爱喝茶也不是错处,没必要让云岚承我这份情,放心吧,云岚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就在窦氏离开后,霍云岚便去园子里寻了伍氏说话,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伍氏便匆匆回去,找到了屋里读书的魏诚。
魏二郎听完伍氏的话,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伍氏微微挽起袖子去帮他研磨,嘴里问道:“之前我便听你说,你那恩师已经离开都城了,如今却还要日日出门到底为何?莫不是真的认识了什么不靠谱的人?”
魏诚知道伍氏待自己好,素来耿直,这话问出来并非恶意,他也回的坦诚:“娘子安心,我自然不会做违背良心之事,只不过是去瞧瞧师兄罢了,我与他曾拜在同一恩师门下,总归有些情谊,如今他落了难,又受了伤,我也不好置之不理。”
伍氏是个心软之人,闻言便道:“严重么?你若担心,我派人替你去瞧瞧便是。”
魏诚则是沉默片刻后轻轻摇头,声音轻缓:“如今已经无事的,他自有主意,又是个性格倔强偏执的,我也轻易改变不得,一切顺应天命也就是了。”
伍氏便不再多说什么,只管给魏诚磨好了墨,又给他倒了盏茶,便出了门去瞧虎头。
自那之后,魏二郎就甚少出府,茶楼也不去了,只管闭门苦读。
三日后,郑四安匆匆赶到了将军府,对着魏临道:“将军,府尹衙门中有人去告状,有关科考舞弊,以求彻查,官差也去往城东,封了一处茶楼,里面的人已是不允许进出了。”
霍云岚这会儿正抱着福团陪他玩球呢,听了这话,眉尖一跳,不由得看向了郑四安。
魏临则是问道:“和咱家有何关系?”
郑四安回道:“有些关系。”
魏临眉头微皱:“怎么,扯上二哥了?”
郑四安连忙摇头,道:“不曾,与二爷无关,只是那人去府衙的时候,却不是告人,而是自己告自己,说他请人代考,还专门带了名册去,上面记载得很是详细,不单单有这次会试的举子,还牵扯了之前的几次春闱,可把府尹罗大人给吓了一跳。”
霍云岚:……
魏临:……
自己告自己可还成了?
而后就听郑四安接着道:“那人,将军和夫人也是见过的,便是之前在左先生家门外见过的李良才。”
魏临愣了一下,才记起之前自己让郑四安派人盯着左鸿文的宅院,本意是想看看这位左先生是不是有难处,也好帮扶一二。
却没想到,还能扯到案子里头去。
越想越觉得事有蹊跷,魏临站起身来,霍云岚伸手就拽住了他的袖口。
两人对视一眼,魏临看得明白霍云岚的意思,便拉住了自家娘子的手,扶着她一道起身,让人去准备车架,而后魏将军对着郑四安道:“走,瞧瞧去。”
作者有话要说:罗大人:本官作为罗荣轩的哥哥,虽还没有名字,可,夜宴闹事罚了本官的俸,小郡主发疯拦本官的轿,如今这事儿也把本官吓了一跳……我弟弟却每天除了玩就是闹,还要在家里盖竹屋……
#论都城里下岗几率最高的府尹大人的日常#
#当大哥就是要能扛事儿#
#弟弟不听话怎么办#
魏二郎:锄地,了解一下
魏四郎:静心养性必备之选
罗荣轩:???
=w=
七夕小剧场——
霍云岚:我给相公缝衣裳
魏临:我给娘子送竹屋
郑四安:???
#七夕,一个或甜蜜或被虐的日子#
第65章
事关科举舞弊,便是动摇国之根本,朝廷向来不会姑息。
因着之前见过左家门前的那场闹剧,又知道李良才与左鸿文相识,略一联想便知道这其中少不得左鸿文参与。
于是魏临便没有去府尹衙门,官司的事情自然有衙门处置,他只想着去左家走一趟。
“正好我去孙娘子的裁缝铺子取趟衣裳。”霍云岚说着话,看向了魏临,“相公还想不想吃饼?”
魏临听了,好似已经闻到了左家门前巷子里那肉饼的香气。
这会儿正是紧张时候,似乎不该想吃的才对。
于是魏将军神色平静,伸手拿过帷帽递给她。
霍云岚乖乖伸手接过,扣在头上,落下轻纱,魏临这才道:“多买几个。”
霍云岚眨眨眼,笑着应了。
既然买,就多买些,总不好白去一趟。
不过走之前,魏临去寻了一趟自家二哥,很快便回来,扶着霍云岚上马车,沉声道:“走吧。”
他们先去了趟魏家药铺,请了里面坐诊的一位吴姓郎中,这才驱车赶往左家宅院。
路上,魏临有些沉默,霍云岚也在细细思量。
纵然她只是妇道人家,但是霍云岚能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
朝廷无论如何都不会在科举之事上马虎对待。
如今楚国看重门第,勋爵人家出生的孩子天生就是比寻常人家高上一截,无论德行如何,起码衣食丰足,但即使如此,想要获得官身依然要一路靠上去。
荫官到底不长久。
而寒门想要翻身,最容易的办法就是科举考试。
或许这科举是过独木桥,万里难挑其一,能安全到达对岸的不多,但是读书是最省钱的法子了。
习武要花银钱买刀枪剑戟,经商也要本钱,地位还不高,可若是能读出个功名,便不可同日而语。
一旦得中,得了进士出身,无论是不是得了实官,都算是官身,于自己,于宗族,这都是一朝入天的好事情,幸运的还能得封爵位,荫庇子孙。
大约是收获巨丰,少不得有人想要钻空子,使一些不入流的方法走捷径。
科举考场,无论处罚多严,依然年年都能查出夹带私藏的,而在其中最难查的便是代考。
学子们来自五湖四海,面容不一,即使绘制画像也不能完全相似,若是真的换了个人,也不太容易察觉。
衙门常常对此格外戒备,也会留有暗线探听消息。
之前窦氏来走的那一趟,想来便是知道了些内情,如今那茶楼果然出事,魏二郎算是躲过一祸。
但左鸿文是一个不能入仕的秀才,能做什么?
这时候,就听车舆外的郑四安道:“将军,我听闻那李良才是想要请人代考,会不会是逼着左鸿文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