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女相(926)
“臣遵旨。”
钱九陇走后没多久,李渊收到了八百里加急的军情奏报。
原来是吐谷浑夺取了芳州,进扰洮州和岷州,芳州刺史抵挡不住,向朝廷请求支援。
第二日,李渊在朝会上与大臣们讨论此事。
封德彝提出求和:“隋朝皇帝曾经打败过吐谷浑,但只控制了东边最小的一个河源郡,其他郡并未被隋朝皇帝控制,而且河源郡也只是被控制了一段很短的时间。
“吐谷浑虽然不大,但是实力不容小觑,如今突厥来势汹汹,高开道和苑君璋也紧咬不放,而且太子和秦王都在外打仗,我们不宜再大动干戈。
“依臣看来,我们应该派使者前去,与吐谷浑定立盟约,和平相处。”
一听这话,殷开山表示反对:“不能求和,吐谷浑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部族罢了,以我军的实力,完全可以铲除吐谷浑,进而统一中原。”
“没错,吐谷浑如此嚣张,必须灭掉。”柴绍站了出来:“陛下,臣请战,愿带兵去消灭吐谷浑……”
第662章 为何谋反
经过朝议,李渊下旨,命柴绍带兵前往岷州救援。
然而不好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江淮军突然宣布脱离唐朝,自立政权,辅公祏自称皇帝,国号为宋,以好友左游仙为兵部尚书。
李渊震怒,当即派遣禁卫军包围吴王杜伏威的府邸,将其软禁。
萧瑀道:“吴王来长安之前,把军务托付给了他的养子王雄诞,把政务托付给了他的老友辅公祏。
“如今辅公祏造反,但王雄诞并未与其同流合污,因此被辅公祏杀害。
“臣以为王雄诞忠心可嘉,吴王应该并无造反之心,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当是辅公祏。”
李渊默了默,宣布:“王雄诞誓死不反,忠心可鉴,命其子王果承袭宜春郡公。
“至于吴王有没有参与谋反,就交由三司会审,务必早日查个水落石出。”
“传孤旨意,命江淮各州军队全力抗敌,消灭叛军……”
一个接一个的命令从李渊嘴里发出,而站在底下的裴寂却垂着头,目光亢奋。
散朝之后,李渊刚回到寝殿,内侍就来报:“陛下,丁将军求见。”
“宣。”
丁志走到李渊面前,向他禀道:“陛下,吴王写了一封奏疏,托属下呈给您。”
岳郁立即上前,接过丁志手中的奏疏,放在了李渊面前的御案之上。
李渊打开奏疏,看了起来:“……臣乃真心实意地归附大唐,忠于陛下,绝无二心。
“……辅公祏造反,臣确不知情,也与此事无关,为表忠心,臣愿意助陛下铲除叛贼辅公祏。
“……臣之养子阚陵勇武过人,在江淮时负责军纪,但凡军中有人犯错,无论亲疏,一律法办,在军中威望极高,不下于臣。
“陛下可派阚陵为前锋,说服江淮军投降……”
当初,杜伏威自请入朝,只带了养子阚陵以及几个亲信赶赴长安。
李渊合上奏疏,对丁志说:“你先回去,继续盯着吴王府,不许任何人进出。”
“是,陛下。”
丁志走后,李渊坐在宝座上,静静地沉思。
--
第二日,李渊下旨,命赵郡王李孝恭为行军元帅,李靖为副帅,李世勣和阚陵等人为将,前往丹阳,讨伐辅公祏。
在散朝之后,裴寂求见李渊:“陛下,臣有重要的事情向您禀报。”
说完,他瞥向旁边的内侍。
“你们都退下吧。”李渊吩咐道。
当殿内只剩下他们两人时,裴寂才缓缓地说道:“陛下,臣抓到了一个刘府的仆人,名叫蒋休,也是刘文静的心腹。
“他或许知道刘文静为何谋反。”
闻言,李渊问道:“此人在何处?”
“就在殿外。”
“宣。”
两名禁卫军把蒋休押进来后,就退了出去。
蒋休跪在地上,全身打着哆嗦:“见……见过陛下。”
“说,刘文静为何谋反?”李渊表情严肃,声音带着巨大的威压向四周发散。
蒋休垂着头,不敢直视龙颜,战战兢兢地回答:“禀陛下……其实,奴也不知道刘尚书为何会谋反。
“只是他前段时间与吴王书信来往比较密切,私底下也见过几次面。”
李渊神情一顿,面上闪过一丝惊讶,还有疑惑。
裴寂看了李渊一眼,替他问道:“刘尚书和吴王来往的书信在刘府中吗?”
“刘尚书做事谨慎,那些书信,他看完后就烧了。”蒋休回答。
“那他们见面时都说了些什么?”
“刘尚书每次和吴王见面,都会支走下人,不过有一次,我进去换茶时有听到一点点,他们提到了‘兵甲’、‘江淮’。”